李 锐
(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哈尔滨 150028)
绿色是世界公认的发展理念,面对资源与环境问题这一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推行绿色新政、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的枢纽,则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第一助推力,二者的有机结合——绿色金融,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间提供了新常态平衡点。
2012年2月,银监会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了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一起定位为“五大发展理念”。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9月,中国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创建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并向G20杭州峰会提交了《绿色金融综合报告》。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6月,国家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设立8个绿色金融首批试验区。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通过创新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同时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10月,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
2016年8月31日七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绿色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在部委文件中定义了绿色金融,文件指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金融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绿色信贷,包括节能环保信贷、绿色贸易融资、能效信贷、环境权益贷款等;第二,绿色债券,包括与环境效益挂钩的绿色债券、气候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社会责任债券等;第三,绿色基金,包括专项环保建设基金、绿色发展基金、“一带一路”建设海外基金等;第四,绿色证券,包括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化绿色证券指数投资业务等;第五,绿色租赁,包括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企业开展租赁、转租赁、售后回租等业务;第六,中间业务,提供中期票据等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开展信托、保理、资金托管等中间业务;第七,绿色信用。建立环保信用评级信息实时共享机制、环境补偿机制、争取财政的绿色信贷贴息管理权等;第八,绿色保险,指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水源地、湿地、生态保护区等环境资源保险业务,以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巨灾保险制度。
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环境安全三大类行业,绿色金融的工作重点领域归纳如下:一是绿色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投放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产品制造、循环经济等领域信贷项目。二是低碳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支持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三是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积极支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结合对东北地区相关调研情况,东北地区发展绿色金融应重点关注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转型、沉陷区治理行动,松花江、辽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长白山林区、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和国家公园保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环境治理、生态开发、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项目。
1.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支持工业转型升级。一是支持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对企业为节能、节水、减少污染物排放而实施的技术、设备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等提供信贷和租赁等支持;二是支持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扶持非煤公用热电联产、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进程、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民航和新能源汽车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三是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枯竭转型、沉陷区治理行动,助力油城、煤城、林区发展转型,推动绿色、森林城市建设。
2.围绕打造国家农业生产基地,支持现代农业体系构建。一是支持绿色生态农业。重点支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粮食仓储和农业物流设施工程项目。二是支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助力改善空气质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减轻生态环境负担,而且可以“变废为宝”,打造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三是助力发展林区经济。支持储备林基地建设、特色经济林培育、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等项目。四是扶持畜牧产业发展。加大对畜牧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发挥贫困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助其实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持久脱贫。
3.围绕绿色基础设施和特色旅游,支持新兴业态发展。一是支持低碳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绿色交通。重点支持“三供三治”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快速铁路、旅游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公交系统等绿色交通项目。二是推进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动“城市双修”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垃圾处理及水、气、土的污染防治等PPP合作模式。三是以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为抓手,助推生态和旅游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是东北地区的“专利”,也是“金字招牌”。支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改善森林、湿地和冰雪旅游等基础设施,打造生态旅游良好环境。
总而言之,绿色金融是现在世界公认的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推动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对绿色金融的需求日益强劲。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金融业要进一步在深度和广度上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在投融资行为中要注重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