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自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公布后,逐渐被引入到各个企业中。从会计准则应用价值看,如其中的公允价值剂量,在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上作用明显,企业的现金流量、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可被真实的反映出来,这也是推进会计准则接轨国际的必然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将会计准则具体运用于工业企业中成为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对工业企业会计准则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准则作为我国长期会计实践获取的规律性指导内容,是企业会计工作开展中训遵循的规则与指南,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谨慎性原则、公允价值原则两个层面。其中在谨慎性原则方面,亦可被理解为稳健性、审慎原则,主要针对企业会计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因素,要求在会计处理中保持谨慎,选用有效的处理方法使计量精准性提高。这种谨慎性不仅体现在会计处理方法优化层面,也要求在会计处理中保持谨慎的态度,尤其对于不确定事项,需结合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选择适宜的会计方法,完成会计处理工作,确保最终的处理结果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要求。另外,在公允价值方面,其主要指在交易公平情况下进行价格确定,且其中的负债可被清偿,这样最终所确定的成交价格称之为公允价值。从公允价值的应用意义看,主要用于维护产权秩序以及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是会计计量体系完善的重要体现[1]。
尽管会计准则近年来已被引入到工业企业实践中,且取得的成就较为理想,但具体实践运用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公允价值无统一的计量指南,在应用范围上受限,且同其他剂量属性有模糊的关系,致使公允价值的应用效果被制约。此时应考虑如何在公允性原则应用上进一步深化,具体如下几方面。
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引入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提出公允价值的计量涉及两方面要求,即:第一,商业性质要求。该要求主要体现在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应具备商业性质,这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条件。第二,公允价值可靠计量。无论换出资产,或换入资产,涉及的公允价值,均应满足可靠计量要求。如在换入资产成本方面取支付税费与公允价值,在当期损益中应计入换出资产价值与公允价值差额。
为研究会计准则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本次分析中也从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的应用着手。在新会计准则中,强调取成本、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中。计量过程有具体的要求,表现为房地产交易市场较为活跃,且由该市场或其他同类房地产市场价格中,能够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公允价值的估计。需注意的是,将公允价值引入到投资性房地产中,需考虑到在账面价值调整中选择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为依据,而不必做房地产计提摊销或折旧,当期损益中取原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差额。这种公允价值模式运用下,对债券人、投资人权益的维护有积极作用[2]。
公允价值在工业企业中的运用,也涉及到债务重组问题、企业合并问题等。如部分工业企业涉及债务重组问题,在引入公允性原则中,应结合不同的债务重组情况,保证公允价值的计量合理。具体剖析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主要体现在:①当期损益的计入,取实际支付的现金与债务账面加之差额;②当期损益的计入,取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重组后的债务账面价值之间差额;③当期损益的计入,取债权人股份公允价值、债务账面价值间差额;④当期损益的计入,若涉及债务条件调整问题,应将账务重组前后的入账情况统计,取其差额计入[3]。
工业企业中会计准则的运用,也体现在谨慎原则运用方面。首先从资产减值角度剖析,新会计准则中对减值准备概念进行界定,若与可回收金额比较,资产账面价值过高,需做资产减值判断,若出现资产减损表现,需估计相应的可回收金额。一般计量中需对可回收金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在可回收金额较低情况下,取其与账面价值的差值,用于计提减值准备。这种方式实质为成本计量由价值计量所取代,资产价值损失取其中的账面金额超出部分,这样可使资产真实性得到保证,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对于大多工业企业,在会计准则实施前,在企业利润操纵方面,可通过减值冲回、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等实现,而会计准则实施后,若资产减值损失已确定,禁止在会计期间转回,解决以往企业利润被操纵下所致投资者利益受损问题。此外,会计准则应用于工业企业,企业可自主进行计提比例的确定,使资产真实价值被反映出来,这对于坏账、呆账的控制有积极作用,使企业应对风险能力提高。
工业企业会计准则运用下,在核算存货成本中,计价方法禁止利用后进先出形式,若存货成本已产生,将被作为历史成本,防止出现通过对存货发出计量方式进行调整,而出现当期利润、成本被调节的问题。另外,新会计准则实施前,部分工业企业在核算存货成本方面除采用后进先出模式外,也有先进先出法的运用,前一种方法侧重于对存货成本价格提升使当期利润降低,而后者强调对发出存货成本的价格降低,使当期利润增加。在新会计准则运用下,这些问题均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也使企业的成本与利润波动问题得到控制。
所谓收入,可理解为企业经营活动中可增加所有者权益的所有流入。在新会计准则应用下对收入确认有严格要求。如购货方确认收到企业商品、商品涉及的风险以及报酬等,对于该类已出售的商品,企业无权继续管理与控制,但交易中的经济利益会流入到企业中,且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成本与收入均能被计量。在满足这些条件情况下,才可做收入确认计量,对于防止过高估计收入有积极作用,体现的是谨慎性原则,降低企业的风险。
在减值确认、收入确认计量的基础上,工业会计准则运用中也体现于其他如或有事项、无形资产层面。首先在或有事项上,新会计准则中认为,若负债、资产未能达到确认资产与负债的要求,则不可定义为有负债或有资产,需及时披露处理。但应注意或有事项在企业部分经济业务中出现的可能性较高。所以工业会计准则中的谨慎性原则,对或有事项确认有严格的要求,应在披露风险上加强,尤其有负债,会计报告中应体现出来。另外,工业会计准则运用中涉及无形资产运用内容,如工业企业在部分项目研发中,相关的支出需计入当期费用中,而非计入无形资产价值中,也体现出谨慎性原则[4]。
工业会计准则的应用是推进工业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的关键所在。实际引入工业会计准则中,应正确认识工业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允价值、谨慎性原则等,保证各准则在企业中真正落实,如公允性原则、审慎性原则等,其中在公允性价值又体现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与企业合并等,而审慎性原则包括较多,如收入确认、减值确认以及存货核算等,也包括其他如或有事项以及无形资产计量问题。这样在工业企业会计准则运用下,更能推动会计处理方法的完善,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