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滕启跃
晚秋时节,各地的棉花相继成熟,今年度的棉花公证检验工作随之展开。10月10日,第一批参与棉花公证检验监督抽验感官检验的技术人员来到北京,开始了新棉花年度的第一次工作。相关人员从感官检验技术人员库中选调,在开展棉花公证检验监督抽验感官检验工作的同时,也兼有技术交流的作用。
作为第一批来京进行监督抽验感官检验的技术人员,肩负着及时统一目光,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总结的经验传递给后批次人员的任务,责任更重,工作更加艰巨。
从去年开始,中纤局改进了感官检验前后两批检验人员工作交接环节,检验人员交接时,前一批要和后批一起工作三天,并以座谈的方式,对之前看过的棉花样品做一总结梳理,将前一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总结的经验传授给下一批检验人员,这对棉花感官检验的统一目光及更好地进行目光传递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这也对第一批参加棉花检验的同志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第一批感官检验专家,必须要是技术上可靠过硬,有经验的棉花检验老兵。
第一批棉花公证检验监督抽验感官检验组组长是河北纤检局的王凤娟。她1984年从事棉花检验工作,在学校时学习的就是棉花检验专业,是科班中的科班。在进入纤检系统之前,一直在棉纺织企业的技术部门工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和棉花检验打交道。在我国最早开始颜色级试点工作的时候,当时还在纺织厂工作的王凤娟就参与了进来。
2012年,棉花颜色级检验改革后,进行试运行,王凤娟是第一批参与感官检验的专家。2013年颜色级感官检验正式实施后,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对各地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感官检验技术培训。就是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也坦言此次作为第一批参加监督抽验感官检验工作有些压力。
“在2015年后,因为工作调整,我主要在河北局做标准制定的工作,这一次,可以说是重新参与,所以还是感到有压力。”王凤娟说。重新参与这项工作对她最大的考验就是陡然上升的工作量,因为技术方面的事一直有接触,但是好久没有参与高强度的感官检验工作。为此,在出发来北京前,她连续好几天待在单位实验室里,把感官检验的考试测评样品集中看了几天,为的就是找回过去的感觉。
除了王凤娟外,第一批参与棉花公证检验监督抽验感官检验工作的还有石河子纤检所何启平、昌吉州纤检所赵李、湖北省纤维检验局仙桃分局王淇、滨州纤检所周君华。每一个人都有着多年的从事棉花检验的工作经历。
今年棉花公证检验监督抽验感官检验工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信息反馈更快,反馈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检验管理处负责同志介绍,棉花公检的公信力缘何而来?生命力又缘何而顽强?监督抽验作为中纤局独立于公证检验之外的基本制度,如同织就一张细密的监督网无形地伸展到每个实验室,监督着各实验室检验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实验室检验技术水平稳定提供保障和支撑。为高质量打造纤检品牌保驾护航。
在感官检验环节,感官检验专家发现棉花轧工质量的重大问题,可以立即将质量情况反馈给产地实验室,而不必再等到棉花完成仪器检验等后续环节才进行反馈。这不仅能够持续监督和帮助实验室检验水平保持稳定,而且还能以最高效率指导前端的棉花加工企业及时调整生产加工方式和工艺,保证后续的质量稳定,得到了相应实验室和加工企业的认可和支持。
“这样做对效率有很大提高,因为各地的实验室将检验样品寄到北京,短的需要几天,长的需要一周的时间,如果我们等统一检验完再将结果反馈给地方实验室,那就耽误了很长时间。我们现在不光是担负起一个监督督察的作用,也是起到一个随时提出反馈,帮助地方实验室统一目光检验标准的作用。一家实验室,面对的是几十家企业,目光准确与否,也关系到地方棉花行业的权益,兹事体大。”王凤娟说。
尤其是轧工质量分级,质量高低在棉花价格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不同等级轧工质量的棉花,一吨棉花,市场上的差价可以达到数百元。而这个轧工质量,通过实验室的提醒,企业是可以改进的。
“棉花轧工质量分级也是历来感官检验的难点。轧工质量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有的时候,有些棉花处在‘好’和‘中’、‘中’和‘差’的模糊地带。这时候,将等级定为‘差’,企业会有意见。如果定位为‘好’,在后期复检的时候,可能再被定义为‘中’,导致前后结果不一致。出于稳妥考虑,很多地方实验室在面对这种等级界定比较复杂的样品时,倾向于定位中级。”王淇介绍。
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第一天开始检验后,就发现了类似问题,专家组发现这种情况,对这些棉花样品进行了反复讨论,酌情将部分样品的轧工等级进行升降,并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给了地方实验室。”
王凤娟有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将每一个等级升降的样品都记录在册。为什么升,为什么降,判断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在给予反馈的时候,专家组的意见都会详细告诉给地方实验室,并且将这种记录结果传递给下一批的专家检验组。
“我们一直希望监督抽验提供的数据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指导各地实验室改进公检工作,但这种针对性不能只依靠数据和标准本身,还要依靠我们对各地实验室综合情况的熟悉与掌握。这就需要及时反馈和第一时间沟通。”王凤娟说。
滨州所的周君华已经从事纤检工作十几年,他打趣说,自己在第一批检验人员中还算半个新兵蛋子,因为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太多了。
“从2015年开始,中纤局建立专家库,我参与了这个感官检验的监督抽查工作,刚开始都是中间批次来,这是第一次首批来,很有压力。但是得益于来参与监督抽验的感官检验工作,也得到了很好的交流机会。”周君华介绍。近几年来,山东棉花产量下降,品质也很杂,可能一个县和一个县的棉花品种就不一样,而且当地加工企业还会从新疆、湖北、河北等地调籽棉加工,品种就更为复杂,各种各样的颜色级都会出现,导致山东的棉花成了一个大杂烩。
“来之前我就和几个比较熟的山东其他地区的同行沟通了一下,总结出一些平时检验中遇到的问题。来了之后,通过和其他专家交流,也把自己的目光与其他专家统一。以前对有些模棱两可的棉花颜色级,现在也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周君华说。
昌吉州纤检所的赵李介绍,今年昌吉的棉花感官检验有一定难度。今年北疆的棉花普遍是增产的态势,公证检验工作开始半个多月以来,根据检验量估计,可能超过去年同期10%以上。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困难、产业转型升级等原因,新疆机采棉比例大幅度提高,昌吉90%以上棉花都由机器采摘。而在早期制定轧工质量标准棉样品时,以手摘棉花为主,机采棉难以判定的难点在于,杂质叶屑较多,对检验人员判定等级有一定干扰。
“所以第一批来对我来说是个好事,可以和其他经验丰富的专家交流学习,做到心里有谱,对于白棉4级、淡点污棉1级,这种比较难于界定的棉花怎么看,得到了其他专家的意见。最重要的是轧工质量等级的判定,得到了其他专家的意见。在后续回到地方工作中,也可以把这些经验带回去。”赵李说。
石河子纤检所何启平介绍,今年北疆的天气状况与往年不同,在8月、9月,棉花成熟关键时期,温度偏低,影响棉花生长,部分种植者使用落叶剂,虽然有催熟效果,但是对棉花的颜色级有一定影响。造成目光检测定颜色级和机器校准有一些偏差。这时候如果没有经验,死板地对照标准棉样就会在定级的时候摸不准。这时候就要专家组一起讨论,形成一个统一意见,对他帮助很大。还有前面提到的轧工质量的分级问题,在这统一了目光,回到地方再将这些意见和同事交流,会对当地实验室的感官检验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