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莎莎 编辑/韩英彤
保理在经历了一个粗放发展的时代后,2018年将作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开局元年,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执行的第二年,总体经济指导思想是“稳中求进”,稳通货膨胀、稳外汇、稳房价、稳实体经济、稳金融风险,逐渐在L型底部尝试稳步向上走。在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回顾2017年中国保理行业,可以总结为“回归实体、稳中求进”。
中国保理业始于1988年。时年,中国银行开始试办保理业务;2000—2007年,大部分银行陆续涉足保理业务。到2017年,保理在中国已经发展了30个年头,正好是一个时代。中国保理行业在保理行业发展的第一个时代的后十年,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各主要保理银行业务量年复合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以上。但在2013—2015年,保理风险频发,导致各行业务量自2014年起连续三年同比下降,直至2017年才止住下跌趋势。在国有大行重新回归保理业务,几家新兴股份制银行借助供应链保理蓄力发展的形势下,中国保理也步入稳中求进的阶段。
在银行保理方面,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银行保理业务总量折合人民币12862.27亿元(下文中凡使用“元”均代表人民币)。其中,国际保理业务量为552.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59.21亿元,占比28.45%,同比增长22.9%;国内保理业务量为9203.06亿元,占比约71.55%,同比增长33.54%。
从国际保理业务结构看,出口保理499.85亿美元,占比90.43%;进口保理53.53亿美元,占比9.67%。出口保理与进口保理在我国的发展非常不均衡,一直是以出口保理为主,进口保理占比非常低。这主要受制于我国信用体系不完备,银行授信体制不适用等。从国内保理业务结构看,无追卖方保理2838.63亿元,占比30.85%;有追卖方保理3038.58亿元,占比33.02%;买方保理2483.1亿元,占比26.98%。从数据看,结构相对均衡。反向供应链保理主要行业涉及租赁、工程、医药、能源等,而传统贸易行业下的保理业务份额在逐步缩小。
在商业保理方面,近年来商业保理行业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新经济和多项金融业务融合创新,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开辟了新的途径。根据商业保理委员会的统计,2016年,我国商业保理业务量已超过5000亿元,融资余额超过1000亿元,服务的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2017年,商业保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趋势。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已注册商业保理公司数量达6641家(不含注销和吊销企业数量),全部商业保理企业注册资金折合人民币已累计超过4700亿元。
由于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巨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而保理是以应收账款为担保,可以降低企业授信门槛并提供融资便利,因此近两年央行等部委连续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质押和保理融资的文件,对保理支持实体经济寄予了厚望。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七部委印发了《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设计产品。在这个问题上,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都给出了各自解题的思路。商业银行锁定买方信用风险,利用反向供应链保理来解决中小供应商的融资难题;商业保理公司则在客户端继续下沉,往往发展To C(个人客户)端的反向保理业务。从2017年反向保理实践来看,商业保理公司由于其监管环境更宽松,系统开发更为灵活、便利,信用风险控制手段更为多样,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更为有效。但另一方面,商业保理公司注册资本金较低,后端再融资渠道窄且价格高,故在解决“融资贵”的问题上无法企及商业银行的水平。部分商业银行为商业保理公司提供了再保理融资服务,但由于银行授信部门对商业保理信用风险认可度较低,再保理融资并未能成为商业保理公司的融资主流。
2017年产品创新出现了三个特点:一是银行保理电子化程度提高。各行利用云平台、银企直连、网上银行等平台,提供线上应收账款转让、债权确认等服务的电子保理。二是买方信用风险分担理念形成,陆续推出银团保理、保理风险参与、跨行双保理等产品。三是资产证券化产品更加成熟。商业保理公司保理资产ABS发行量突破百亿元,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同业市场也成功发行了保理资产的ABN产品,为保理资产在二级市场的流转开了好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当敲开2018年大门之后,中国的保理行业会迎来温暖如煦的春天吗?自2017年3月银监会通过对“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的专项检查掀起一场监管风暴后,11月一行三会又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严重、投机频繁等列为打击的重点问题。监管当局一次又一次发布重磅文件,无疑是向公众释放这样一个信号: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强监管、降杠杆、回归实体经济”的政策。基于上述宏观审慎管理框架,2018年的保理业务将会继续延续上一年平稳发展的基调,即支持实体经济,回归产品本原。
英国学者萨林格在其著作《保理法律与实务》中给出的保理定义是,保理是指在给予融资便利,或使卖方免除管理的麻烦,或使卖方免除坏账风险,或者为以上二种或全部目的而承购应收账款的行为。所以,保理就是以应收账款承购为目的的业务配以账款管理和坏账担保。前几年的保理行业风险频发的原因,主要是保理商(银行)忽视或是弱化了应收账款管理的功能,只一味强调买方付款的确认。事实证明,任何偏离本质功能而只强调融资功能的金融产品,均会造成信用风险的爆发。从中国金融产品历史上看,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爆发过信用证打包贷款信用风险。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上升期,银行通常会放松对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审核,贸易融资产品也会由于其获得授信额度的便利性而得到蓬勃发展;但一旦进入经济下行期,贸易融资业务会最先受到冲击,企业现金流断裂。这将导致为融资而构造的贸易无法继续循环。表明上看这是欺诈风险,但实质上还是由于没有坚持产品的适用性,透支了企业信用。
在经历了保理业务信用风险频发的阶段后,大部分商业银行通过积极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国内保理与国际保理发展路径存在差异,对国内保理还是要结合国内的经济特点、文化传统、行业规则、区域信用风险等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各行通过调整保理行业政策和业务管理规则,以及提升系统管控水平等手段,推动保理在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服务、医疗、能源等行业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笔者对2018年保理业务的市场前景,保持谨慎乐观。预计保理业务总量仍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国内保理将延续2017年的发展路径,而国际保理则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回暖,逐步提升业务占比份额。整个保理行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和变化。
一是商业保理将在监管新政下规范发展。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商业保理公司被纳入银监会统一监管框架。同年末,深圳市金融办(深圳市金融监管局)立即更新了其主要职责,将融资租赁、保理、典当等类金融业务划入其监管范围,并加速落地相应的监管处室;同时,通过监管科技(Regtech),逐步完成全覆盖、穿透式非现场监管。预计《商业保理监管条例》会在2018年年中出台。鉴于该监管条例是由银监会制定,因此与目前实施的《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应不会出现较大偏差。另外,商业保理公司以前主要由商务部商业保理协会管理,采取的是行业自律原则;今年落地金融办监管后,监管力度将会进一步增强。如果再考虑到资管新政对商业保理公司再融资渠道和资金成本会产生限制性影响,2018年或会导致商业保理公司行业的重新洗牌: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将稳定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步入良性循环轨道;而之前靠票据贴现作变相资金掮客的或以通道类业务为主的商业保理公司,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二是银行保理的行业、模式之变。在经历了信用风险之痛后,各家商业银行都已意识到,只有将买方信用风险绑定,通过反向保理才能降低保理融资业务的授信风险。同时,随着中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建造”的转型,商业银行保理服务也转向工程、租赁等以服务作为标的物的行业,PPP保理、公共服务保理等创新的行业应用,开始构造中国保理的“中国特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目前需求最大的应该是沿途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2014—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约20万亿元;而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对外的直接投资则超过5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3049亿美元。境外业务已经由工程承包、能源资源开发拓展到高铁、核电、电信、电网建设运营等领域。“一带一路”对于我国经济和别国经济的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所涉及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工业、工业园区、人文、国际边境合作等五大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果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就很难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化转型的目标,其在“一带一路”上能发挥的作用就会非常有限。“一带一路”的核心词是互联互通,如果在这个互联互通的网络里,到处都是断点,那这个网势必无法发挥出预想的作用。国际保理应用到工程建设、产业升级中去,是迫在眉睫的。而这样的国际保理业务模式是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因为既有的国际保理都是建立在商品贸易上的。但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保理在非商品贸易行业已得到了较大的创新应用,并可为国际保理提供有益的借鉴,令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互联网经济下的保理业务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大潮的席卷下,作为保守传统行业代表的商业银行也不得不紧跟浪潮。但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内在属性要求(安全性第一)和严监管下的行为、思维惯性,无法通过自身平台达到与互联网金融公司一样的灵活、便捷性和客户体验。银行本身To C端(个人客户)的保理业务很难短时间内走出实验阶段。从美国经验看,To C前五大企业与To B(公司客户)前五大企业相比,基本上体量是相当的。这主要由于美国处于更成熟的经济阶段,企业知识性销售为主,To B端的服务更易于接受和发挥作用。鉴于To B端业务开发周期长,客户一旦运用粘性会加大,故To B端保理业务才是银行保理的主战场。要用互联网解决效率改进问题,用金融解决资本配置问题,都取决于企业、银行的信息化程度,以及数据积累的水平。就2018年的“互联网+保理”而言,商业保理公司应更加着力在To C端的保理业务拓展上;而银行则应立足自身看好的行业,建设好TO B 端保理线上平台。就后者而言,如能在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增加闲置资金收益)、增加销售机会任何一方面产生功效,则To B端保理业务会蓬勃发展起来。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国将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主张。保理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金融产品,在其经历了一个粗放发展的时代后,2018年将作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开局元年,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