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编辑
在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之下,中国车企只有不断变革和时刻拥抱变化,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居安思危,对于当下中国的汽车行业而言,无疑是当务之急。年中已过,中国汽车企业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从一汽、长安、比亚迪等多家车企的阶段性财报来看,营收与利润指标也乏善可陈。
今年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
在此公告的直接影响下,包括特斯拉、宝马、奔驰等一众世界著名车企,纷纷发布了下调价格的公告。一时间,业界开始为本土汽车制造商的未来担忧。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众所周知,中国虽贵为汽车产销的第一大国,但合资品牌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本土车企的制造能力和技术实力,与欧美日等国尚不可同日而语。试想一下,随着外资投资的进一步放开和汽车关税的进一步调降,本土车企的日子势必将异常艰难。
虽然因为特朗普及美国政府的出尔反尔,暂时关闭了调降汽车关税的大门。但长远来看,扩大开放仍是大势所趋,中国汽车业的阵痛期也势必将来临。
事实上,一些本土汽车厂商已经在筹谋未来。在汽车产业的进化浪潮中,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大势所趋,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我国汽车业纷纷在新能源领域发力,来自互联网的跨界制造者也纷纷涌向其中,试图在汽车业的革命中抢占风口。
包括长安汽车、北汽在内的本土车企业均给出了停产燃油车的时间表,并将这一时间期限定在了七年后的2025年。之于长安汽车,还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上溯流而上,与在电池领域领先的比亚迪合资建厂。
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往往是在行业发生巨变时,后来者才有追赶抑或后来居上的可能性,曾经的互联网业如此,如今的汽车业亦是如此。弯道追赶也好,换道超车也好,中国车企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时刻。是在中低端领域继续蒙眼狂奔,还是早早布局未来,在高端领域参与世界竞争,已经是一个不得不尽快给出答案的选择题。
需要看到我们和世界优秀玩家的不小差距,明了我们的合资车企仍然受制于人,在技术上与欧美日等车企差距甚大的现实。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这一庞大市场的无限潜力,并树立赢得未来的信心。中国车企在国际竞争中并非没有优秀的案例,李书福掌舵的吉利汽车,就通过并购的方式让沃尔沃起死回生,并很快走上了规模盈利的道路。而其对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投资,也同样值得称道。
在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之下,中国车企只有不断变革和时刻拥抱变化,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