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文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150080)
从2003年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2017年我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可以得出近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投资规模增长迅速,但投资领域太过集中。自2003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增长迅速。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了1961.5亿美元的新纪录,同比增长34.7%,占全球总流量的13.5%。在全球190个国家或地区设立的对外投资企业达到3.72万家。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领域太过集中,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的合计占比高达79.7%。
投资格局广泛,但投资分布不均衡。随着中国对外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最初只向亚洲国家输出转向欧美、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格局越来越广泛,但投资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2016年,我国对外流向中国香港、美国、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投资共计1570.2亿美元,占2016年年流量总额的80.1%。而投资存量的84.2%分布在发展中经济体,在发达经济体的存量占比仅为14.1%。
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但投资收益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国内对于企业“走出去”的鼓励,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占比越来越大,投资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但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海外并购的企业有一半以上均处于亏损状态,一部分虽然没有亏损,但处于盈亏持平,并无收益。
投资方式趋于多样化,但风险增多。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兼并、收购、交叉换股等方式被更多地使用。尤其是海外并购最为频繁,2016年,我国企业在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对外投资并购765起,交易金额高达1 353.3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865亿美元,占63.9%,涉及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等18种行业大类。投资方式的多样化也滋生了许多新的投资风险,再加上我国在防范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这方面的经验欠缺,导致了我国对外投资面临了更大阻碍。
1.全球经济波动及发展不平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波动也愈加频繁。由于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经济状况紧密相联,经济的动荡必然会给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是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大风险。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全球经济的地区化差异不断扩大,内陆国与临海国、发达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尤为突出。由于国与国之间经济的差距,使得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时,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汇率、贸易条件等,这也间接加大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
2.国家债务违约风险
随着世界各地经济危机的发生,全球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各地频繁发生债务违约事件。例如:2015年6月,希腊因拖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5亿欧元成为全球第一个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欠款的发达经济体;2016年,受2014年来油价暴跌的影响,出口收入以石油出口为主的委内瑞拉的外汇储备迅速缩水,导致委内瑞拉已经出现许多债务违约事件。由此看出,经济危机对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安全产生了重大威胁。
3.东道国社会文化环境冲突
一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两国的社会文化必然会有所冲突,这些冲突极可能引起企业内外部的文化矛盾。再加上东道国法律政策的差异,如果投资企业无法融入东道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其自身的经营就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4.经济政策风险
为了引进外资,东道国必然会颁布一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但这些优惠政策的可持续性有待商榷,优惠政策的变更也会给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不小的风险。除此以外,如果东道国调整了其他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等也会造成市场环境的变化,产生对外直接投资风险。
5.对华态度风险
我国近些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得许多国家对我国抱有一定的敌意。部分经济体还颁布了限制对华的经济政策。许多国家虽然没有对我国的对外投资进行限制,但往往借着保护本国本土产业的名义,对我国投资的企业生产进行打压。更有甚者,煽动本国居民的反华情绪,严重阻碍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民众沟通和社会文化的融入。欧洲曾对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进行反传销调查,将我国的正常收购行为视为“中国威胁”;2011年,美国政客对我国华为公司的收购计划进行干涉,导致收购计划的终止,等等一系列反对我国正常对外投资的事件层出不穷。
1.东道国市场风险
东道国未来的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对对外投资企业的经营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产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两方面。产品市场影响企业的产品销售,原材料市场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成本。例如,2008年中钢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矿业公司的98.52%的股权,在矿产大热时高价收购,随着冷门时期的到来,中钢的投资大幅缩水。此外,随着东道国市场技术的进步和更新,企业间的合作联系越来越频繁,企业的风险扩散也越来越严重。
2.企业经营风险
在企业投资决策方面,跨国企业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经济和文化的差异会影响企业对于东道国市场情况的考察,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此外,企业决策者潜意识会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和喜好去评估投资风险,产生不科学的决策,使得企业整体的利益受到影响。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首先,在人才方面,我国企业大都从总公司派遣人员管理跨国分支机构,这些管理人员对于东道国的经济和文化环境都不了解,缺乏本土的管理经验。再者,在管理制度和员工考核制度方面,本国企业与东道国本土的也有很大区别。这可能会导致本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导致人才流失。
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面临的业务量、外币种类等也会不断增加,再加上汇率的不确定性,跨国企业的财务风险更会进一步扩大。
1.建立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
我国政府应该通过与东道国建立和平友好的合作关系来构建两国之间良好的投资环境。具体可以通过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签署多边、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但协议的签订要考虑到两国对外投资的实际情况,以期对两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加快制定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
我国尚没有针对对外直接投资制定正式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体系,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保驾护航,是目前我国保障对外直接投资利益的首要任务。同时,法律法规的制定要以保护对外直接投资者的利益为核心,坚持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对侵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权益的行为严厉制裁,并严格规范本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3.简化规范审批流程,完善投资环境评估体系
首先,我国政府应适度地简化规范对外投资的审批流程,避免企业错过对外投资的最佳时机。其次,在当前已有的对外投资环境评估体系中,应该把对东道国社会文化、经济建设、政治政策等方面的评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样不仅有利于两国双方投资协定的完善,更有助于我国对外投资者理性的选择投资的方向。
4.完善对外直接投资保险制度
健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保险制度是保护我国投资者利益的一个重要屏障。我国应以国外发达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保险制度为参考,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首先,我国的对外投资保险制度的保护范围,应该适度地放宽至一些不可抗拒的风险。其次,保险制度在保护投资人利益的同时,还要起到引导企业规范运作的作用。只有这样,跨国企业才能更好地规避和防范风险。
1.建立健全风险监测系统
完善的风险监测系统,应包含风险预警及风险应对机制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对跨国企业所处环境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防。另一方面,还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笔者认为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不仅能够科学地判断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还要能有效地分析东道国的环境情况,得出针对性、有效性都强的风险处理方式,有效减弱甚至化解企业面临的风险。
2.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治理机制
首先,应健全企业管理者的选拔及约束机制,把真正有能力的人才选拔出来,把过高的权力约束下来,减少独裁专制局面的出现。其次,要在适应本土经营环境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更加有效的治理机制。
3.加强国际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深入文化交流
加强本土员工的引进,能够有效地化解企业内部文化矛盾,提高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宣传,提高本土居民对产品的接受度,提高企业利润。同时,企业应创造一个国际化的培养平台。培养出一批了解东道国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环境的人才。最后还要积极地融合中外员工,加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企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