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王 玮 (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 210037)
海绵城市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理念相结合,使得景观相连文化与技术,引导人们参与互动,让景观促进社会发展、生活美好。以可持续性景观这一理念来探索生态景观的可行性,达到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达到效果一致、省时间、省成本的目的。
中国的水资源只有不到世界总资源的7%,大量的城市降雨却无法渗透坚硬的铺装,使得华北平原的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m,这样的城市就像一个靠着输液和心脏起搏器来维持生命的人,疗程很贵,健康很远。
海绵城市是希望城市能够像一块海绵一样,通过加强城市生态建设管控,合理规划城市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在雨水的吸收、蓄存和缓释方面的作用,有效管控雨水的径流量,实现城市发展自然积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方式。
海绵城市是中国自己提出的、适合解决中国城市水问题的生态化治理理念,是城市水问题治理的中国智慧。城市水问题本质上是城市水循环失衡,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生态化的措施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使水与人类社会相适应。
内涝积水的问题解析,分析不同量级暴雨情景下,城市雨洪对城市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制定不同量级降雨的应对预案;城市水污染问题解析,从整体上分析城市水污染来源,为城市水污染的解决和措施制定提供定量认知;城市缺水问题的解析,准确认知城市缺乏水资源的紧急状况,进行水生态构建,制定相对应的技术措施,了解雨水再利用的必要性。
设计团队在设计时,应尊重自然性,追求低投入、低维护、低影响开发理念,注重人性化的自然体验和互动参与感,尊重文化和地域性。将景观和雨洪管理结合,打造适应现状的景观设计。
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1)数据条件困难,设计师对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的高精度气象数据、地形数据的获取难度大;(2)根深蒂固的以城市美化的城市绿地建设理念难以撼动;(3)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计支持;(4)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区域到局部尺度上整合水过程与形态,涉及多学科合作,需要监测、技术咨询、场地规划、景观设计、融资等不同业务支持。
海绵城市建设建设落地需要景观设计学统领落地,全国各地的海绵城市的目的不一样,南方城市则是以防滞水为主,北方缺水地区应该蓄水,增加可利用水资源为主,因地制宜。贯彻和遵循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六字诀,有效减轻洪涝灾害,净化水体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渗:自然入渗,涵养地下水;蓄:降低峰值流量;滞:雨水资源化回用创造条件;净:减少面源污染,改造城市环境;用:充分利用水资源;排:安全排放,确保安全。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针对这些区域,我国相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在提高林草植被、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态共同体的理念。如果种树、治水、护田的只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考虑生态问题,很容易顾此失彼,最后将导致生态系统性的损坏。2016年10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对各地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8月,中央又将“草”纳入山水林田湖同一个生命共同体。2016年,陕西黄土高原、京津冀水源涵养区、甘肃祁连山、江西赣州四个地区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2017年,国家又组织实施了第二批工程试点。
山水城林湖草是包含山地草林林草、农田水利、江河湖泊、生态湿地、城镇建设等组成的“自然大生态园”,体现了生态系统等级层次理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要分析评价不同尺度景观格局下,生物迁移、污染物传输等诸多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按照“源-廊道-汇”生态过程调控原理,因地制宜采取加速、延缓、阻断、过滤、调控等管理和技术工程手段,实施系统性保护修复。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核心理论基础的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理论在国际生态保护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强调要以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核心,统筹管理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水-气-土-生物要素管理等,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平衡与经济发展、资源使用的关系。
城市构成以人为主导的生命共同体,即点状的社会经济系统。构建可持续性城市水系统,要把城市融入生态流域生命共同体,做好源头治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处理好城市水系统与生态流域的关系着重处理好城市内水与流域外水的关系,管控好城市内部。
(1)PC仿石(人造大理石),采用多色天然石材,不添加任何有机粘合剂,其特点:不褪色,强度高,耐磨持久,可按照客户要求生产各种颜色和规格的产品;二次加工的产品接近天然石材的硬度,表面密度较高;全自动机械打磨和抛丸,完全可替代天然石材。
(2)透水砖,底部采用透水混凝土,面层采用高温球形耐磨原材料及无机粘合剂,透水通道相当于喇叭形,渗透性强,抗折强度高。
(3)渗水井,作用在于收集雨水,以用于浇花、树木等。其特点是渗水性强,多余雨水渗透出去(一般雨水储存规范要求7-10天,否则就会变质),达到循环再利用的效果。
生态环境市场存在管理困难、融资困难的特征。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往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花费巨大的精力,建设完成后便疏于管理,这种管理意识淡薄的状况下会使得基础设施长期处于缺乏有效维护的状况。投资要具有有效性,生态环境类项目以片区或流域为单位,以项目建成效果综合达标为目标,建设具有从单一项目的建设投资转向全生命周期的整体效果投资。
生态文明建设资金需求大,生态文明项目投资范围具有不确定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的投入是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是否能取得有效性的基础,应创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融资机制、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
泰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总体目标计划到2020年治理采煤塌陷地9090.12h㎡,修复矿山生态面积990h㎡,新增湿地630h㎡,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点河流水质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以及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
场地生态景观工程主要问题:河道生态廊道呈破碎化趋势,城市道路,桥梁将明堂河割裂为多个单独存在的斑块,打破了整体的连贯性;河道两岸植物林相单一;缺少景观节点设计,人与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重新梳理蓝道和绿道的关系,改善水系渗透条件,恢复河流自然水循环,合理布局河滨植被,重新构建多样化生态栖息地,营造良好的滨河游憩环境。
构建丰富多样的植被景观,营造多样化生态环境。将场地生态环境设计程序分为:场地生态环境分区与优化、植物群落种植方式和连续性设计与修护。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水体环境,有效的减轻洪涝危害。
《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明确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道路和排水管网改造进行海绵修复;西南新区以目标为导向,建设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进行海绵优化提升。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范围分为山体修复段、城市生活段和生态活力段。山体修复段以陆地密林种植为主,植物以泰山的种植类型作为延续;城市生活段更多考虑人类活动与可能带来的动物,以公共绿地为主,延续密林种植,形成稳定的生态廊道;生态活力段以水生、密林和农田为主,构建生物多样性。自2016年3月进行项目调研与PPP适宜性分析到2016年9月-2018年12月项目设计与施工建设,固原市一直在推行海绵城市PPP模式建设,对城市进行生态问题的摸底排查,总结出水资源缺乏且利用率低、内涝积水严重和清水河治理等方面主要问题。
坚持利用有限、制污为本、防涝兼顾的实施理念以达到雨水资源再利用和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的建设目标。首创海绵城市以服务为主体、以数据为基础、以信息为先导和以运营为后盾的智慧一体化运营模式,利用计算机建模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等,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与山水林天湖草生态修复自动化检测、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化服务的目的。
未来,海绵城市扎根在中国大地的同时,使用先进的理念引导发展,借鉴国内外经验,逐步建设可持续性城市水系统,发挥海绵城市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理念在防洪供水、景观美化、休闲养生、生态保育、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综合作用,使得更多城市达到人、生态和谐的更高境界。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工作任重而道远,中国以建设海绵城市为抓手,为处理城水关系做出了实践探索。未来,海绵城市将在扎根中国大地的同时,逐步建设可持续性城市水系统。同时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理念建设有着特殊性功能却又亮丽的公共空间风景线,为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