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现代航运发展的航运商务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8-12-05 10:59宋春雪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建议问题

摘 要:针对当前航运业的发展特点,分析我国高校尤其是具有海事特色的高校航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强化航运商务人才培养地位、提升航运商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水平以及打造基于就业力提升的航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等若干建议。

关键词:现代航运;航运商务人才;人才培养;问题;建议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区的探索,我国航运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高校和培训机构大力发展了航运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航海驾驶技术人才的培养。然而精通国际商务惯例、熟悉航运市场运行规则、擅长实际操作技巧的航运商务人才培养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具有航运市场营销、航运客户关系管理、航运信息研究分析、航运金融与保险、航运电子商务、海事法律以及航运经纪业务等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航运商务人才的供给缺口逐渐凸显,因此加强航运商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一、概念界定

(一)现代航运

现代航运是集航运硬实力与软实力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系。航运硬实力,主要包括航运要素聚集度、港口设施、集疏运体系、远洋航线布局及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的服务能力等航运发展的基础要素;航运软实力,主要包括航运政策、航运法律、航运人才配备、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咨询、口岸服务和航运研发等航运发展的支撑要素。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航运发展水平,不仅要以航运硬实力要素是否先进齐备为参考,更要以航运软实力的整合是否高效规范作为重要的考量指标。

(二)航运商务人才

航运人才从职业属性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航运工程技术人才和航运服务商务人才,简称航运商务人才。文章所述航运商务人才是指具备足够的现代航运商务知识、基本掌握航运信息使用技术、善于理解和把握现代航运市场需求并能结合商务理论进行航运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包括具有航运企业经营管理、航运市场营销、航运客户关系管理、航运信息研究分析、航运金融与保险、航运电子商务、海事法律以及航运经纪业务等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

二、现代航运的发展特点

相较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增长,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显得非常缓慢,船公司面临的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包括市场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和现金流不稳定等。在这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航运服务同质化竞争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从事航运活动的主体—航运运营商,逐渐意识到由过去单纯依靠运力和定价优势,仅完成单一“港到港”服务获得效益增长的模式变得不可持续。因此各家航运公司开始积极探索转型升级方向,构建差异化的价值主张和竞争优势,并利用技术革新推动商业形态和模式革新,以期构建长期竞争优势。这些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的方向主要包括:一是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全球供应链效率升级。其典型特征是将物联网、传感技术、移动设备、视频分析、无线射频技术、无人机、3D打印等新技术在港航物流企业不同业务环节的应用;二是基于综合物流的全球供应链理念的业务转型与创新,即航运企业依托海陆空一体化的门到门运输网络,为全球目标客户提供快速、便捷、高质量、低成本、可订制的全程物流服务,实现货物的空间位移,依托开放型、网络化的服务集成体系,为客户提供基于全球供应链的,融货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三是基于“互联网+”的航运服务模式创新探索。以集装箱运输为例,目前国内现有的“互联网+航运”共有四大业务模式,即信息查询类、船公司在线订舱平台、货代间交易平台和外贸企业一站式航运服务平台。

三、当前我国航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航运人才培养蓬勃向上,目前已跻身航运教育大国之列,但航运商务人才的培养水平跟伦敦、新加坡和香港等航运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一)航运商务人才培养重视不足

我国拥有雄厚的海事教育基础,各地区海事院校在航海技术教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形成较大的培养规模和良好的口碑。截至目前,我国有310所开展航运教育和培训的机构,其中,本科院校17所,高职院校32所,其他全部为中专、技校和各类企业培训机构。此外,一些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组织,例如中国航海学会,在航海技术的创新应用发展和航海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反观航运商务人才的培养,尚未引起各高校的足够重视。虽然各海事院校均开设了航运管理类专业,但在师资配备水平、教学资源投入力度及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显得重视不足,各高校与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合作联系不够紧密,与航海技术人才培养形成鲜明对比。

(二)航运商务人才培养相对滞后

众所周知,服务地方经济發展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如前所述,近年来航运业在技术上尤其是服务模式创新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我国高校对航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还基本定位在传统航运服务业的基础上,人才培养要求尚未紧跟航运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本科及专科课程设置大多集中于班轮、租船和港口基本业务操作,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不紧密,与现代航运发展相关产业对接的课程设置尚不充分,很多高校毕业生甚至对“互联网+航运”和航运金融等与现代航运业发展休戚相关的概念一无所知,对利用航运大数据做商业决策更是闻所未闻,教学过程普遍存在“用昨天的理论技术培养明天的人才”现象,航运教育滞后于航运产业发展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三)航运商务人才培养的专业师资队伍力量较为薄弱

航运商务人才属于典型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其培养过程更强调与航运一线服务实践相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对航运商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近年来,拥有博士学位或者海外留学经历普遍成为各高校招贤纳士的准入条件,然而这样的“理论型”师资队伍普遍缺乏实践背景,与应用型人才“强实践”的培养需求不相适应。

(四)航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育活动而形成的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人才培养标准样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制度、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校园文化诸要素。当前我国高校的航运商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模糊、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等诸多问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流,同时与现代航运产业链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尚未建立。

四、适应现代航运发展的航运商务人才培养的建议

航运商务人才是航运软实力乃至整个航运产业健康蓬勃发展的助推器,在国际航运市场结构及业内竞争态势迅速变化的今天,各国纷纷推出新的航运人才战略计划,以配合本国航运业的宏观发展,适应行业竞争的新局面。在我國,政府对航运教育高度重视,多年来不断加大投入支持航运院校发展。以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集美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航运院校,以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家科研机构,以及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航运企业,每年派出相当数量的教师、学生、研究员、企业员工等前往境外知名航运中心参观、访问或进修学习,接受先进理念和培养模式的航运教育及培训,航运人才培养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此外,为培养与现代航运发展相适应的航运商务人才,文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与时俱进,强化航运商务人才培养地位

近年来,航运业在技术上和服务模式上不断创新。以集装箱班轮运输为例,基于大数据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上较为单一的班轮服务的个性化程度大幅提高,海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高效联通与协作逐渐成为主流,航运供应链服务与工商企业生产经营逐渐产生结构性嵌入,依托信息与智能技术的航运全程供应链将全面升级。面对汹涌而来的创新大潮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升级、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区建设等一系列背景,处于航运生态圈中的企业个体对航运人才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都会升级。因此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要紧跟产业趋势,做好产业调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大航运商务人才培养相关教育资源投入,适度扩大航运商务人才培养规模,提高航运商务人才培养培养质量。

(二)双管齐下,提升航运商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水平

以航运管理为代表的航运商务人才培养类学科是典型的复合型及应用型学科,教学过程需要真正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因此,教学团队建设要着眼于双师素质。一是专任教师中要有相当比例的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系统专业知识的教师,二是酌情聘请校外具有多年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专家团队对校内教师进行定期交流指导,并引荐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了解行业现时发展状况,掌握一线工作岗位实情,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学。同时,要根据现代航运生态圈特点,增加航运电商、航运金融、航运法律和港航信息化等专业的师资力量。此外,由于该类学科具有极强的国际化特征,先进的航运商科教育又一直集聚于英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因此教师具备良好的英文交流水平十分必要,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要多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到上述国家和地区著名航运科研机构交流和进修。综上,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及加强英语应用能力双管齐下,打造国际化“双师”队伍是提升航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多措并举,打造基于就业力提升的航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力即就业竞争力,是个体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实力,既包括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等硬实力,也包含性格气质、沟通协调、团队协作及就业技巧等软实力,更重要的还包括个体独具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实力。以提升就业力为导向的航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集专业理论、创新实践及就业指导三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中不仅注重航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加重视创新实践环节,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技能的培养,并将就业力的提升全程渗透,贯穿始终。其次,在航运商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当前航运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主线,充分整合各高校尤其是具有海事特色院校的校内外各种资源,搭建以学生为本位的创新实践平台,将现代航运发展的信息技术、法律仲裁、市场分析等要素融入到平台中,使学生在现代航运商业氛围中成长,早日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航运商务人才。

五、结语

现代航运产业链逐渐完善,航运要素不断向高端航运业聚集,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过渡是现代航运发展的重要特征。我国高校尤其是具有海事特色的高校,要紧紧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契机,不断完善航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做好航运商务人才的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

[1] 上港集团 埃森哲.智慧港口:带动未来贸易[R].2017: 201.

[2] 胡坚堃 郝杨杨.自贸区背景下的航运业创新实践[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7:91.

[3] 真虹.未来航运业颠覆性变革[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8:3.

[4] 宋春雪 李中.我国高校现代航运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水运管理,2018(09):25-28.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4年全国商贸职业教育课题“适应现代航运发展的航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IECT-D1408。

作者简介:宋春雪,女,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一带一路”应用型海事人才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港口绩效测度及航运服务模式创新。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建议问题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