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起立床在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2018-12-05 05:23李凌霄娄玲娣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年3期
关键词:肺部感染脑卒中

李凌霄 娄玲娣

[摘要]目的 探讨电动起立床训练在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5例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干预的基础上,增加2周电动式起立床训练。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圾肺部感染治疗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有效31例(96.88%),CPIS由治疗前(6.10±1.23)分降至治疗后(2.34±1.05)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控制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的肺部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电动起立床训练;肺部感染;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

中图分类号:R743.3;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8)03-0267-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8.03.030

长期卧床是一定数量脑卒中患者的最终生活方式。而肺部感染是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对提高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电动起立床可以帮助卧床患者维持被动直立状态,减少肺部淤血,促进体位引流,减少痰液积聚,改善肺通气。以往研究发现,电动起立床训练在康复科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中能有效缩短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但电动起立床训练在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中应用不多,因此我科对65例合并肺部感染的长期卧床的脑卒中患者采用电动起立床训练,并进行了对照性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护理上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的观察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康复科入住合并肺部感染的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65例,年龄62~90岁,平均(68.69±12.56)岁,其中男43例,女22例;纳入标准:(1)脑卒中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证实;肺部感染经影像学证实,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2)肢体功能障碍,经Brunnstrom分期评定≤3期;(3)卧床时间≥3个月;(4)生命体征稳定;(5)经患者或家属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胸部恶性肿瘤;(2)腿部骨折;(3)使用无创呼吸机。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吞咽功能障碍程度及痰培养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炎,解痉祛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及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进行手法排痰和呼吸功能训练等康复干预措施;并采用氧气疗法、药物和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康复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2周电动起立床训练。具体如下:观察组患者每天两次由责任护士陪同下平车至单人康复训练室进行,每次训练前测量生命体征,评估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正常后开始电动起立床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30分钟,连续训练4周为一个治疗周期。本研究采用B-ZLC-0型电动起立床,每次操作前检查起立床功能正常后,踩“升降脚轮踏板”,将电动起立床移动至所需位置后,将患者转移至床面仰卧,双脚底紧贴“脚踏板”,并用绑带牢固固定患者胸部、腰部、腿部后,装上摆台。第一次用控制器调到角度约250开始,观察患者没有不适反应后,以后每天增加5~10°,逐步调到角度80°左右。训练时患者双下肢应穿合适弹力袜以促进血液回流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训练期间责任护士严密监视患者神志、面色及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中断训练。

1.3观察指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是在1991年由Pugin提出的一种可以量化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标准,将体温、白细胞计数、气管分泌物、氧合指数、胸部X线片、气管吸出物微生物培养等临床监测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常用于评估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治療前后进行CPIS评分。

1.4疗效判定:本研究根据《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引,对治疗后的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断:将判断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患者排痰少:口腔分泌物基本消失,肺部听诊□音消失;显效:患者排痰明显,口腔分泌物少量,肺部听诊基本无□音;有效:患者排痰较好,口腔分泌物中量,肺部听诊闻及少许□音;无效:排痰较差,分泌物无明显减少,肺部听诊仍闻及较多□音。

1.4统计学处理:全部资料应用SPSS 24.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P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中,除观察组1例患者因病情加重转其他科室治疗、对照组1例患者因家庭原因放弃治疗出院外,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患者CPIS评分均有改变,但观察组患者CPIS评分的改变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0.65%,见表3。

3讨论

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由于体位原因导致横膈上移,使胸腔的容积减小,肺的水化能力减弱,体液的容量反而相对增加。同时,由于长期不活动,呼吸系统衰弱,骨骼肌废用性萎缩,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吞咽功能下降引起的误吸和一些侵袭性的操作,易发生肺部感染。其次,长期卧床后,由于机体缺少必要的运动,患者的全身肌力逐步减退,呼吸肌的肌力下降;卧床体位使胸廓外部阻力增加,胸部扩张受限,呼吸功能受到限制,肺的顺应性变小,肺活量明显下降。另外,由于卧床体位,膈肌运动受到一定的阻碍,影响了呼吸运动,导致咳嗽咳痰无力,痰液易潴留在气管、支气管和肺内,不利于排出。均使肺部感染难以控制,经久不愈。

电动起立床可以帮助卧床患者保持直立体位,减轻肺部淤血,促进体位引流,使积聚的痰液容易排出;同时,卧床体位转为直立体位后对气道冲击力瞬间加大,有利于粘附在气管、支气管内壁的痰痂松动脱落,容易通过自主咳嗽将痰液排出体外;另外,直立体位下患者膈肌下降,使肺通气得到改善;直立过程中,由于机体需氧量增加,呼吸运动得到增强,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快,使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得到增强;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此外,刘俊英的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能显著减少肺炎的发生。本次研究通过对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进行电动起立床的训练,发现患者的肺部感染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未使用电动起立床训练的患者。说明对卧床患者进行电动起立床的训练,对肺部感染的预防和预后均有一定的作用。

直立训练能使患者心理得到调节,增强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患者站立起来之后,视野更加开阔,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在训练中能以积极的情绪配合进行有效咳嗽、咳痰等康复训练,从而有利于患者肺部感染控制。

因此,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肺部感染脑卒中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策略分析
1例重症肌无力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及肺部感染患者的用药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51例重症脑出血肺部感染情况分析
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途径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两种不同排痰方法的比较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