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为红 余欢 张丽丽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抢救流程的管理。方法:收治急诊危重症患者2586例次,按照分诊、抢救、转归的抢救流程进行监护管理。结果: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由0.5h缩短为15min,抢救成功率达96.7%,对抢救流程的满意度为99.6%。结论:规范急诊危重症抢救流程的管理,有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
关键词 急诊;危重症;抢救流程
急诊危重症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危重,不仅容易导致病情进行性加重,还会对其生命状况造成严重威胁。急诊抢救是挽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规范抢救流程的管理,增加救治护理质量,对患者抢救成功及康复情况的保障至关重要[1]。根据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特点,对2017年1-12月抢救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救护,通过抢救流程的优化和管理,进一步改善了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状况及抢救效率,并取得了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12月抢救急诊危重症患者2586例次,其中男1425例次,女1 161例次;年龄15~90岁,平均(44.6±12.8)岁。其中内科疾病占3/4,以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为主,部分为有机磷、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外科疾病占1/4,以脑外伤、车祸伤、骨折为主。
方法:(1)按照醫生、护士年资的高中低,组织专业技能熟练、综合素质良好的医生及护士成立抢救小组,小组有医疗组长1名,内、外科医生各1名,护理组长1名,护士2~3名。(2)120出诊抢救流程:接到120急救电话后,做好信息登记,迅速出车,在行驶途中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详细询问病情状况,指导家属进行自救,提前准备各种抢救仪器、药品,做好抢救准备。(3)在到达现场前,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携带除颤监护仪、氧气、心电图机、内外科急救箱,进入现场前,要充分评估现场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根据需要将患者转移出现场在进行救治,防止出现二次伤害,分诊护理评估患者病情,根据轻重缓急实施对应处理;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患者及时给予氧气支持,合并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液体;急危重症的患者,经绿色通道送至抢救室、手术室进行急救。(4)有患者家属急诊送入院的患者,按照标准化的抢救流程实施救护。①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状态,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2];规范人员工作分工,评分4~5分,安排1名医生,2名护士进行抢救,抢救急班护士站在患者右侧,进行心电监护、吸氧,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情况,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用药等情况。120出诊护士站在患者左侧,负责循环系统管理,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输液,内、外科急诊血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留置导尿管,遵医嘱实施静脉给药治疗。②规范内外科抽血项目,内科采血管为两紫一绿、一血气,血常规、离子系列、肌酐、BUN、血气分析、心梗全项、D-二聚体、凝血四项,外科在内科的基础上,另加2个黄管,输血九项、血型血交叉。③评分≥9分,心脏骤停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安排2名医生、3名护士进行抢救,现场总指挥为医疗组长,急诊医生组长负责呼吸管理,吸痰、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等处理,并指导现场抢救,120出诊医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等。抢救急班护士、120出诊护士分别完成自己的工作,护理组长详细记录抢救工作情况、患者病情变化等,负责联系临床、辅助科室协助完成会诊、床旁检查和急救物品供应工作。④医护人员熟悉掌握抢救站位和急诊危重症抢救流程规范,按照操作规范及救治程序实施抢救,确保抢救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提高急救水平及护理质量;护理流程落实后,规范摆放急救物品,所有抢救设备的摆放应触手可及,争取抢救时间,保证抢救现场井然有序。⑤转运流程标准化,患者在抢救期间因病情、诊断需要外出做CT、核磁检查,或是病情平稳后即转入急诊观察室或相关科室入院继续治疗。为了保证转运途中的安全,转运前做好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安排医生和护士陪同,准备好除颤监护仪、氧气瓶、简易呼吸器、急救箱等转运设备,转运全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证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⑥意识清醒患者担心预后,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应激反应较大,配合度差;患者家属也精神上也承受了巨大打击,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心理护理,详细告知救治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疏导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使其正确认识疾病的抢救与治疗,同时给予鼓励、安慰和精神支持,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取得理解和配合。⑦抢救医嘱多为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严格按照“讲、重、查”来执行,抢救结束,还要双人复核所有药品安瓿,完善抢救记录,补充一次性物品、药品,所有抢救仪器设备,消毒、擦拭、充电,处于备用状态。
效果评价:记录抢救时间,统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采用问卷表评估患者的满意度[3]。
结果
抢救流程落实后,抢救时间由之前的0.5h缩短为15min。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达96.7%(2500/2586),抢救流程满意度为99.6%(2575/2586)。
讨论
临床上,危重症患者的急诊抢救和治疗尤为重要。其中,院前急救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主要任务为询问患者病史、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评估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安全转运等。现代管理认为[4],工作流程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医院急诊科救治工作中,优化抢救流程,加强护理管理,缩短就诊、转诊时间,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对患者抢救成功及生存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5],运用流程管理实施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理,减轻患者伤害和痛苦,可为院内高效治疗奠定基础;医护人员熟练操作,各流程紧密衔接,合理优化抢救工作,减少不良事件,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护理流程的指导下,可以确保医护人员各尽其责,急诊绿色通道开通、物品摆放和设备放置等工作顺利进行,能够迅速、安全地将患者送人抢救室,从而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由于流程管理是持续反复的评估及实施过程,必须遵循合理的护理流程落实各项工作,同时还要求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反馈及总结,以便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满足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需求。现阶段,我院在危重症急诊抢救中,主要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该生理学评分在提高急诊抢救效率方面有着突出效果。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以在数分钟内完成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价,通过早期预警避免延误危重患者的潜在病情,帮助医护人员迅速、准确地对病员病情进行判断,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另外,此次调查发现,医护人员熟练抢救技能、默契配合,亦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合理优化抢救流程,缩短救护时间,争取抢救时机,可以避免重要脏器不受损伤。医护人员在合理抢救流程的基础之上,掌握过硬的抢救技能,减少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从而能够促使危重症患者尽快康复。我院2017年1-12月力卑叻抢救危重症患者2500例次(99.7%),抢救时间由0.5h缩短至15min,抢救流程的满意度达99.6%。充分说明运用护理流程管理,确保抢救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以规范化的护理服务实施抢救和治疗,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
总之,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危急,必须合理优化抢救流程,加强工作管理,有效落实抢救和治疗工作,从而全心全意服务于急诊科患者,促使其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春惠,雷红霞.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5(15):8-10.
[2]吴娇华,梁金清.优化抢救流程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4,8(14):5-7.
[3]杨金凤.急救中心护理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9(23):251-253.
[4]刘建英,鄢涛,邓艳华,等.标准化急救护理在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5(23):11-12.
[5]张秋爽,何文英,张冰倩,等.PDCA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21):2961-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