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超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
特色小镇通常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地区特色、生态特点、文化特色或者旅游功能。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产业集群并不相同,不是行政层面的乡镇,但却融合了产业、旅游和新型城镇等多种功能[1]。
乡村振兴根本上是要实现农村经济增收和农民收入提高,其前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由于农业行业天然具有较大风险的特征,因而需要政府引导更多资本、有效分散风险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其匹配,通过产融结合完善农业产业链;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将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更多地投入附加值高的绿色优质安全和特色农产品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让身处乡村的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必须促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引导产业发展带动农业经济发展,进而促进农民增收。而产业发展则需要依托特色小镇,其距离农村地区最近,与农村、农业和农民联系最紧密,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特色小镇的发展可以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抓手,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特色小镇的‘特’主要体现在产业特色上,利用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基础,实现“产业兴旺”,有利于达到产业兴镇、产业富民、产业支撑发展的发展目标,并结合利用地方资源优势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产业是小镇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的竞争力。江苏省提出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特色小镇创建聚焦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旅游风情和历史经典等产业,逐渐形成了智能制造小镇、创业创意小镇、文化休闲小镇、特色农业小镇和旅游小镇等发展模式。整体来看,江苏省特色小镇产业特色鲜明,包含智能装备、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文化创意、机器人、养老、特色农业及旅游等产业。但是,智能装备、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文化创意及机器人等产业需要科技和人才支撑,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对乡村振兴带动作用不强,与乡村振兴直接相关的是现代农业、旅游风情小镇。
江苏省有22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尽相同。22个特色小镇均具有特色小镇的一般性特征,产业基础较好,主要包括旅游业、高端制造、生态农业、丝绸、毛纺、紫砂、家具、牙刷、农产品、海产品和养老等特色产业。大部分小镇产业特色突出,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特点突出,属于中小企业范畴,可以较好地带动周边乡村劳动力就业与增收;部分小镇属于休闲农业范畴,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农业产业特点突出,可以较好地带动农业农村发展,辐射农村农业农民,直接带动乡村振兴。此外,阳山镇等小镇以发展农产品特色种植为主,形成了区域性的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作用明显。江苏省特色小镇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具体见表1。
大多数政府、企业与个人把“特色小镇”看成是一个经济名词或者一个文化名词,将其看作是发展概念的再次包装、炒作与利用。特色小镇概念的提出时间不长,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对此存在认识偏差,产业定位不准。大多数地方政府将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混淆,以工业园区的发展形式来进行特色小镇建设,非常注重招商引资、争取项目、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特色小镇重申报创建,不重视特色发展。大多数特色小镇被批下来后,聚集特色产业、特色形态、特色功能的各种发展措施较少。
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存在误区,大多数地区将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对立起来,特色小镇发展规划没有融合乡村振兴战略,认为特色小镇就是发展小城镇,而乡村振兴是单纯的农业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乡村振兴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战略,乡村振兴要跳出农村农业农民原有的发展模式。从这些角度出发认识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农村发展战略选择上另辟蹊径、再起炉灶,是对已有发展战略的“终结”,完全不顾乡村社会发展战略的承继关系。如果不能及时澄清、纠正此类错误观点,将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种种隐患。此外,乡村振兴战略由中央政府提出,大多数人将其看作是政府对农业的直接政策给予与经济扶持,乡村振兴战略为简单的国家或政府行为。
第一批江苏省特色小镇为7个,第二批江苏省特色小镇为15个,截至目前,江苏省共有22个特色小镇。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人口为196 854人;人口最少的是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人口为34 076人。同时,2017年上半年江苏省也公布了省级特色小镇25个。以上特色小镇中,产业聚焦高端制造类小镇7家,创意创业类小镇6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类小镇4家,历史经典类小镇4家,健康养老和现代农业类小镇各2家,与乡村振兴存在直接关联的则只有现代农业类小镇2个。在江苏省特色小镇的建设中,现代农业类特色小镇偏少,对乡村振兴的直接带动作用不够。
表1 特色小镇产业与乡村振兴
新桥时裳小镇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入超80亿元,全面完成海澜飞马水城、阳光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西交利物浦大学新桥校区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打造成高端制造类小镇;黄桥琴韵小镇年产各类提琴70万只,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0%和世界总量的30%;石墨烯小镇大力发展以石墨烯为先导的先进碳材料及相关新材料产业,成立了全球首家专业从事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石墨烯产业化基地——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创造了十项“全球第一”,赢得了“中国石墨烯看江苏,江苏石墨烯看常州”的美誉;东海水晶小镇打造东海水晶全域旅游集散中心,通过辐射与群聚效应使水晶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凸显品牌效应并形成产业集群。以上小镇产业特色突出,但产业对农村振兴的产业带动作用不够。
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打造经济基础。乡村振兴的基础是经济振兴,没有乡村经济振兴就没有乡村振兴。江苏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主要聚焦于高端制造类、创意创业类、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其中涉及电子商务方向的特色小镇建设积极性较好,如电商筑梦小镇,正在形成专业化品牌电商企业集聚基地、宜居宜业的互联网创新生态街区、京东电商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沙集小镇形成了具有沙集特色的电商生态圈。这些特色小镇都抓住了特色经济这个牛鼻子,但大多数企业没有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发展中。乡村振兴只要找到了自己的乡村经济特色,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则会找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路。江苏省绝大多数特色小镇的企业集中在工业制造各个领域,以农产品为特色的企业较少,没有有效结合乡村经济发展需要。
江苏省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并评出了几十个特色小镇建设对象。江苏省部分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不够突出,“一镇一品”特色不够突出,部分小镇规划产业雷同,没有特色小镇本质,仍然停留在开发区的层次,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不能契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尤其是贴近农村的特色小镇,没有有效发挥产业融合等作用,在乡村振兴中缺位。
小镇概念早已存在,目前获批的特色小镇多在原有的工业园区与乡镇整合而来,政府在其中扮演了较多的角色。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手段,发展特色小镇要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但是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对特色小镇建设大包大揽、大搞形象工程,市场难以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运营主体错位。由政府为主导建设的特色小镇,商业气息严重,“房地产化”明显,违背了建设特色小镇的初衷。在特色小镇带动与促进乡村振兴中,政府存在缺位现象,没有有效进行顶层设计,引导规模企业、特色产业与资源配置向乡村振兴方向发展。
江苏省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差、开发成本高、投入周期长,缺乏一些高水平的研究院、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以80、90后为代表的专业人才普遍对创业创新环境要求较高,而特色小镇对专业团体、人才精英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融合乡村振兴的特色小镇建设,更是缺少能够留在乡村与小镇发展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及技术创新人才。
以《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苏政发[2016]176号)和《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统一对特色小镇的认识,强化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形态和机制特色。特色小镇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政府应扮演好引导者角色,统领全局,合理引导具有特色的规模企业加入建设中,破除企业发展中的制度障碍。在制度、政策和服务等层面和企业上下互通,准确定位,强化特色,合理规划,避免重复性投入、地产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的融合。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融入乡村振兴理念。目前,小城镇处于城市体系的最基层,既是“城尾”又是“乡头”,也是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同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通过建设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镇,带动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必将成为乡村振兴重要的着力点和支撑点。
据统计,江苏省特色小镇主导产业以装备制造等偏重制造类的产业为主,以农业、农业旅游、农村特色产业等为主的特色小镇偏少,缺少带动农村发展的特色小镇及主导产业。部分特色小镇存在特色产业,但很多特色产业不是主导产业,不具有可以带动乡村振兴的作用。比如,徐州市丰县光伏农业小镇与生态旅游小镇、宿迁市电商筑梦小镇、连云港市东海水晶小镇、淮安市盱眙龙虾小镇等均以当地的主导优势产业为依托。这些特色小镇不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其产业均已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立足于乡村的特色小镇,其主导产业必然事关居民生计,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而不是大拆大建、徒有其表。以农为本的特色小镇不能异化为一种表面风光的噱头,而要借助国家关于特色小镇创建的各项有利政策,着力打造主导产业,使其真正惠及民生,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产业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发展,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并拓展产业覆盖区域。特色小镇具有产业特色优势,做强产业融合具有带动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合理引导特色产业向农村发展,加大特色产业在农业周围的产业布局,形成带动农村发展的产业格局。例如,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具有很好的产业融合带动作用。将农业与生态休闲结合起来,打造集农业、文创、旅游、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和绿色经济产业链。例如,上海市崇明区东平镇“光明食品农创+崇明生态森林+农垦风情风貌”模式,湖北省仙桃市彭场镇以“田园文化”为主题建设的“田园小镇”模式,“农业+文创+生态+旅游”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等[2]。
激活村民,避免被动参与。乡村振兴,人是根本,在这场关乎家乡建设和自身利益的乡村建设和发展中,务必要发挥农民的主动性,激活村民的活力和潜力,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制订乡村振兴规划和方案,使村民积极为乡村发展献计献策、参与乡村的有效治理,把良好乡风融入自身习惯和日常行为,为乡村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发展贡献力量[3]。
国外具有较多的乡村振兴成功经验。比如,亚洲日本“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日本为了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防止农村地区资源外流,发起了“一村一品”运动,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开发地方特色产品,形成地方特色发展产业优势。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梦想小镇、核电小镇、基金小镇等都是抓住了自身产业的优势,利用新而活的运行机制实现了价值再造。江苏省特色小镇可以吸取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建设经验,但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乡村振兴的要求,在发展中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例如,江苏省制造业发达,拥有集体经济发展优势,可以用集体经济为特色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服务;江苏省高端产业发达,人才集聚度高等,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建设特色小镇,研究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