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院 刘忆)
慢性尿毒症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类危急重症。病情凶险且治疗难度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均产生严重影响[1]。针对慢性尿毒症患者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为实施肾脏移植,然而受到各种因素限制,诸多病人均无法第一时间实施肾脏移植,因此需要采取血液透析治疗。与常规的血液透析相比,诸多临床研究均指出通过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其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各项肾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更优[2]。本次研究将针对慢性尿毒症患者,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慢性尿毒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均为38例,并分别纳入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当中。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患者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1.3±0.4)岁。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患者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2.6±0.3)岁。两组患者的线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38例患者均采取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4小时/次。患者透析表面控制:1.3米2,以碳酸氢盐作为缓冲液。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仍以酸氢盐作为缓冲液,而透析表面积则控制为1.5米2,脱水量为2000~4000毫升,患者透析流量:500毫升/分,血流量:250~300毫升/分,3次/周,4小时/次。两组患者都以3个月作为一个治疗疗程,治疗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和肝肾功能指标等变化,均于治疗结束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对比。
1.3 评价指标(1)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显效:经治疗患者肌酐和尿素氮改善效果都超过60%,且各项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有效:经治疗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然而肌酐和尿素氮改善效果未超过60%。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未改善,甚至病情加重。(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效果,包括肌酐、尿素氮以及血红蛋白和白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以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的均数±标准差以()来进行表示,行t检验,采用率以%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7.37%,而对照组仅为84.21%,两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实验室指标均较差,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对比()
观察组(n=38)对照组(n=38)
慢性尿毒症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类肾内科疾病,同时也是患者慢性肾衰终末期表现。此类患者多数均为病情危重且治疗难度较高,而通过早期行科学治疗是改善病人预后效果的关键所在[3]。血液透析治疗是尿毒症患者除肾脏移植术之外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即通过运用半透膜原理以对流和扩散等形式,对患者机体内残余毒素及电解质实现清除,并恢复其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状态。治疗中,通过选择合理透析治疗模式,可有效改善病人肾脏功能并提升临床疗效[4]。近年来诸多临床研究均发现[5],常规的血液透析随着患者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诸多大分子物质等在患者机体内出现过量堆积,进而引发各类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而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地弥补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时的不足,该治疗方案中所应用的树脂吸收附膜可实现对大分子和中分子物质的有效去除,并避免其在患者体内的蓄积,因此对于降低患者并发症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该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以及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提示在慢性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并改善相关实验室指标,该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6]。
综上所述,在慢性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患者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