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丝绸行业质量提升方案

2018-12-05 22:35邱永康
中国纤检 2018年5期
关键词:丝绸产品质量

一、行业概况

苏州位于太湖流域,拥有肥沃的水土、宜人的气候和发达的轻工业,为丝绸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江南丝绸素有“丝绵布帛之饶,覆被天下”的美誉。历史上苏州丝绸从春秋时期的吴缟、三国两晋的吴绫、隋唐时期的八蚕丝、绯绫到宋锦、缂丝,品种更是有织金、妆花缎、贡缎、高丽纱等琳琅满目。作为“江南三织造”的苏州织造署建于明清时期,成为当时最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之一。

1985年,苏州丝绸产量占全国总产量6.6%,占江苏省29.4%,真丝绸出口量居全国首位。2011年,商务部对苏州丝绸业给出了历史性的全新定位,即打造具有浓厚丝绸文化底蕴的国际化丝绸都市。2012年,苏州市政府印发《苏州市丝绸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的巨大进步以及消费理念、产业环境、支撑条件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苏州丝绸产业逐渐隐退和削弱,完整的产业架构分化,生存空间日渐压缩,由于其产业链特殊,对土地和环境的依赖大,导致高成本下的低效益给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带来致命冲击。目前,苏州真丝绸产业主要以幸存的数十家织造企业,数十家规模不一的商贸旅游载体,若干个依附于大专院校的科研检测机构,以及若干个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认可的品牌商标成为产业的主要内容。

通过与出口欧美、日韩产品比对分析,我国丝绸产品与欧美、日韩品牌产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设计水平有差距。丝绸产品在花型设计上,与欧洲日韩品牌产品有一定差距。二是质量水平有差距。我国丝绸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产品批与批之间的一致性不够。三是健康安全有差距。大众类产品与日韩、欧美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还不能达到生态纺织品的要求。四是品牌发展有差距。国内丝绸品牌虽然发展迅猛,但品牌价值、美誉度、认知度、忠诚度与日韩、欧洲品牌相比还有差距。五是产品功能有差距。国内由于受印染加工的制约,许多功能性面料来自于日韩。六是生产管理差距。自动化生产线还不普及,质量管理水平与日韩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是面料加工技术能力不足导致质量不稳定、功能性差、产品品种少;生态纺织品产业链未建立导致存在质量健康安全隐患;设计与管理人才匮乏,生产管理水平低影响了产品的档次和品牌认知度。从商业运作内容来看,外销主要以小批量的订单面料和坯料为主,内销主要以真丝绸制成品如服装、服饰及丝绸用品等为主。从商业运作模式来看,大致形成以丝绸进出口公司和少数几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生产企业为主的外销载体,以参观游览结合产品销售的生产企业、大型商场和专业商贸企业以及面广量大的旅游点商铺为主的内销载体。然而,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及消费者对真丝绸产品健康生态特性的认识,苏州丝绸产业在后端最终消费品的生产开发上,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拓展,正慢慢形成自己在成衣服装、内衣服装、床上用品、真丝饰品及礼品等方面的优势,拥有了若干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和销售渠道,销售额已突破百亿元规模。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服务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总体要求,以“三个转变”为指导,以推动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紧密围绕丝绸服装产品质量安全需求,通过上下联动、内外联合,带动丝绸行业抓质量,以综合整治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转型升级。

(二)整体目标。建立健全丝绸行业质量提升工作新机制,计划通过3年多的努力,至2020年,苏州市丝绸行业品质得到提升,产业规模得到壮大,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

(三)阶段目标。

——2018年:(1)经济规模指标。丝绸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力争培育1家亿元以上企业,实现5家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2)品牌培育指标。新增省级以上品牌1个,市级品牌10个。(3)质量基础指标。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企业2家,政府质量奖企业1家。(4)科研技术指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市级科技型企业5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个,建设市级研发中心2家。

——2019年:(1)经济规模指标。丝绸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力争培育2家亿元以上企业,实现10家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2)品牌培育指标。新增省级以上品牌2个,市级品牌12个。(3)质量基础指标。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企业4家,政府质量奖企业2家。(4)科研技术指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市级科技型企业8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个,建设市级研发中心3家。

——2020年:(1)经济规模指标。丝绸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力争培育3家亿元以上企业,实现15家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2)品牌培育指标。新增省级以上品牌3个,市级品牌15个。(3)质量基础指标。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企业6家,政府质量奖企业3家。(4)科研技术指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市级科技型企业10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个,建设市级研发中心4家。

——2021年:(1)经济规模指标。丝绸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力争培育5家亿元以上企业,实现20家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2)品牌培育指标。新增省级以上品牌5个,市级品牌20个。(3)质量基础指标。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企业8家,政府质量奖企业4家。(4)科研技术指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市级科技型企业15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个,建设市级研发中心5家。

三、工作措施

(一)提升丝绸面料水平。

1.丝绸面料质量。(1)存在问题:丝绸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面辅料的质量。面料中存在着pH值超标、甲醛超标、缩水率不达标、色牢度不合格、原料成分不符明示要求、产品标识不合格等问题。(2)解决方案:大力规范印染加工企业行为,严格生产工艺流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小作坊印染加工企业,加大监督抽查力度,通过提升印染加工能力和质量水平严格控制面料的甲醛含量、pH值、缩水率和色牢度等指标;加强对坯布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管控,精确计算好各原料的配比成分;加强对产品标识标注的宣讲,让企业明白产品标识标注的要求和使用方法;加大丝绸企业的质量把控能力,建立相应的企业实验室和公共检测平台,设立丝绸原材料研究、检测专项资金,通过政府招标,引入第三方前置检测,严把不合格产品流入丝绸产品生产环节。

2.丝绸面料品质。(1)存在问题:新品种开发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产品处于中低端水平,竞争力不强;丝绸面料品质指标低下,同质化现象严重,低价恶性竞争,小微企业质量不稳定,导致低劣假冒产品充斥市场,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2)解决方案:推进丝绸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走联合开发的道路,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并配套相关政策,促进丝绸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加大对低价丝绸产品的监督抽查,开展“质量利剑行动”,建立质量信用承诺制和“红黑榜”制度,净化消费市场,提振消费信心。拉平底线,建立“质量合作社”,探索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实施小微企业的“六统一”质量提升管理模式:统一产品标准与标识、统一产品检验检测、统一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统一建立质量信用体系、统一品牌发展建设、统一执法监督管理。(3)落实主体:电商平台,省、市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企业及个体小微企业。

(二)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加快绿色生态纺织品产业链的建设,向着健康安全纺织品发展,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聚力发展,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

1.制造过程绿色生态。(1)存在问题:制造装备的落后导致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清洁生产水平不高,加工过程中使用了禁止使用的染料、助剂等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隐患。(2)解决方案:重点突破智能化生产线,综合集成丝绸的设计、制造和配送系统,引导企业建立缝纫、检验、包装、储运等工序的自动化生产流程;建立从缫丝、后加工到产品包装运输的全流程智能化长丝生产线和物流系统;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印染行业推广先进无水少水印染加工技术和装备、新型环保纺织助剂、工艺质量及环境在线检测系统,促进建立纺织化学品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重点发展原液着色与在线添加关键技术,再生纤维素纤维绿色制浆及新溶剂法纺丝技术等。依托震泽丝绸小镇,建设丝绸产业园,将相关工艺和生产环节集中在产业园中,便于管理和质量管控。(3)落实主体:企业。

2.绿色生态产品。(1)存在问题:产品存在对人身健康安全有害的物质,如甲醛、偶氮染料、有害重金属、五氯苯酚等,在出口产品中还存在着达不到进口国非关税技术壁垒的要求,造成退货现象。(2)解决方案:积极执行中国生态纺织技术标准要求,不断推行国际生态纺织品技术标准要求和非关税技术贸易壁垒TBT要求,开展生态纺织品认证,建立起从产品开发、设计、加工、流通、使用、报废处理到再生利用整个生命周期的技术规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3)落实主体:企业。

3.再生循环利用。(1)存在问题:废弃产品的处理不完善、不规范,造成二次污染或资源的浪费。(2)解决方案:构建从原料、生产、营销、消费到回收再利用的高端纺织工业循环体系,规范从事再生循环利用企业的行为,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3)落实主体:企业。

(三)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生产过程是个系统性工程,建立起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追溯体系,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产品质量事故及客户投诉或意见建议,建立高校、科研检验检测所、企业的教授专家、学者技工、行业工匠联合攻关组,持续改进,卓有成效。具体为7个提升:

一是提升产品标准水平。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团体标准和联盟标准的制修订,形成3~5个适应消费新需要的高标准;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积极应用WTO/TBT技术贸易壁垒的要求;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20~30项,主动承接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或工作组5~8个,并参与各类活动;开展纺织产品国内外标准的比对,鼓励企业积极采用高标准组织生产;技术标准专家走进企业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咨询等活动。

二是提升生产装备水平。推动企业引进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装配线,扩大丝绸自动生产系统的应用,建立生产管理、质量管控、仓储物流、分拣配送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在关键部件推动建设数字化车间,建成5~10个智能化车间或工厂,以保护绿色生态生产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依赖,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的一致性。

三是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认证的建设,通过检测服务,零距离、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质量难题。加强企业实验室建设,改善企业在线检测能力和水平,提升企业产品质量自检水平。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检测机构共同推进功能性丝绸产品国家、省级检测检验中心的建设,设立“小微企业免费检测基金”,帮助小微企业把关原辅材料和产成品,为企业提供强大的质量技术支撑和服务。

四是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开展大院大企合作,对接产品工艺技术攻关项目,充分发挥高校、质检机构、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围绕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工艺技术改造优化重点,采取多种创新模式,攻克一批影响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生产工艺与制造流程问题。开展“大企拉小企”质量提升活动,发挥行业标杆企业作用,将标杆企业可复制可推广的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规程在行业内进行传授。鼓励企业制定“众创激励”政策,共建产品工艺技术改造优化项目库,利用生产一线员工的创新智慧,攻克共性质量问题。

五是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大力开展质量比对活动,明确质量标杆和竞争对手,查找与标杆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措施,并适时进行评价改进;大力开展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尤其是中国质量管理创新模式和方法的宣贯,并导入卓越绩效管理、精准生产等先进的模式和方法;大力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年建自动性质量项目课题100项,建立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力开展“高端纺织质量管理提升体系”建设,做好国家认监委试点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并取得实效;推行现场管理良好行企业(100家)、质量标兵企业(30家)、市长质量奖企业(2家)创建活动,典型引路,示范推动,分享经验。

六是提升品牌发展水平。推动自主品牌培育计划,实施“151”工程,即培育3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10个省级重点名牌,15个区域集群内自主品牌。研究制定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扶持激励政策,鼓励品牌企业收购、兼并、重组等形式,拓展品牌发展渠道,集结相关的资源扩大自主品牌规模,结合旅游开发,推动丝绸区域品牌发展,运用“互联网+”,创新品牌营销商业模式,鼓励品牌企业“走出去”,扩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带动作用,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七是工匠技能水平。推动校企合作“工匠培养千人计划”,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院在理论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在实践操作方面的长处,共建丝绸工匠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型人才库,并给予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开展丝绸技术比武练兵竞赛活动,营造人人争当时代工匠的学习技能氛围,培养和发掘出一批工匠能手、工匠精英、工匠模范;开展人才资源推广活动,设立“劳模工作室”“工匠传授工作室”,开展一线技术工人“一对一”的传帮带,将技能传授到企业每个生产关键技术岗位和产品质量管控岗位,真正形成质量自觉氛围。

(四)提升研发设计水平。解决方案:针对研发设计水平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是增强研发设计力。加大对丝绸质量提升鼓励政策的研究,推进企业增加对研发设计部门的资金投入,研发经费不低于年度销售额的3%,鼓励资助龙头企业设立研发设计院或工作室,与国内的设计研发机构合作,提高研发设计人员对产品自主创新设计的意识,年新款式、新花型、新创意发布量达千件,从模仿设计向自主原创设计发展,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发展,从微笑曲线低端向两端延伸,真正向着中高端水平迈进。

二是增强模式创新力。“互联网+丝绸”的现代商业运营模式,建立生活体验馆300个,关注和了解用户感官体验,拓展网销、微商渠道,挖掘消费的潜在需求,引导企业从用户体验出发来进行产品的研发设计,同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跟踪分析评估用户感受,结合新消费、新需求、新生活的体验情况,大力开展中国国际丝绸产品创意设计和产品设计大赛活动,引领世界丝绸时代潮流。

三是增强人才技能力。建立中国丝绸设计师培养基地,大力实施“322”设计师计划,即培养3~5名中国丝绸设计大师, 20~30名中国畅销丝绸设计师,200~300名丝绸设计师,打造一支有创意灵魂的设计师队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聚集一批设计领域的优秀人才,专注于提升丝绸产品的设计水平,推动企业与高校对接,加强设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衔接。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2012年6月4日《苏州市丝绸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由市政府牵头成立苏州市丝绸行业质量提升领导小组,分管工业的副市长任组长,成员由质监局、工商局、经信委、发改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和工作目标,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建立由组长作为召集人的政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落实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促进企业与企业的抱团发展。

(二)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政府扶持机制,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各级重点项目计划和专项资金;出台并落实好对企业减税、减负、加大扶持等相关优惠政策,并建立相关奖励机制,提高企业积极性。

(三)健全考核体系。市政府将丝绸行业质量提升纳入对相关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每年对完成目标任务情况及质量建设成效进行评价考核。对工作成绩优秀、贡献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监管不严、出现重大失误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猜你喜欢
丝绸产品质量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质量投诉超六成
丝绸情调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