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阳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西安710038)
财务报表粉饰是指企业为了其自身利益,企业管理层通过人为操作,使财务报表表现出“预期”财务经营状况,调节企业最终的盈余指标的各种数据表现。财务报表粉饰就是在对外披露财务报表之前,利用会计手段对财务报表的内容做一些技术处理,对财务报表起到粉饰的作用,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看上去良好,让会计报表展现出企业健康、稳定、高速发展的假象。会计报表的粉饰是企业有目的地对外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的不法行为。
现代企业制度权责明确,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并且由于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导致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经营者利用经营权不当增加其私人利益,侵犯所有者合法权益的“逆向道德选择”行为难以完全避免,粉饰财务报表是其表现之一。
中国会计信息存在监管不严格,监管效率低,监管部门力度不够等问题,往往不能及时辨别企业财务信息真假,并且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段不到位,也使得企业对财务报表的粉饰轻易得逞。因此,监管不严格是企业财务报表粉饰存在的基础。企业满足股票公开上市条件,往往铤而走险粉饰财务会计报表提高公司业绩,[1]如中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原有企业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必须满足“近三年连续盈利”“发行前一年末,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0%”等条件。例如,东方锅炉2004年为了达到股票上市的目的,将其公司1992年到1994年间的利润进行调整,对其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粉饰美化,并在其上市公告中做虚假披露。[2]近年来,中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依旧属于新兴市场,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依旧有限,财务状况不健康的企业为了其自身的发展,为了获得信贷资金及商业信用,而这一切就注定是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较高的财务指标、良好的经营效果的企业才可以享有的,这就导致企业在业绩不佳时对其财务信息进行粉饰。
企业财务报表的粉饰最常用的会计手段是对销售收入的操控。公司利润中销售收入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对销售收入进行粉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常用方法。粉饰销售收入具体又分为提前确认收入、延迟确认收入、虚增收入三种。提前确认收入就是发生了一项经济业务,在还没有达到确认收入条件时便将其确认为当期收入,这是将日后的利润挪至当期的一种粉饰手段;延迟确认收入就是本应当期确认收入的经济业务,故意将其延后,这样使得连续盈利的公司会提取一定的准备金,在之后销售收入下跌的时候,这些延迟的收入及准备金便会填满当期的亏损,使其“产生”盈利;虚增收入是将捏造的销售收入计入当期利润的一种手段。绿大地案本是一家以绿化工程为主的企业,但是因发审委“不喜欢做工程的”,因此,将企业包装成“农业+高科技”的形象,把绿化工程收入变成了种植销售收入,于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成了85%的苗木销售。[3]在其上市之前绿大地累计虚增收入2.96亿元,加上上市后的虚增收入,总计约为5.47亿元,绿大地为了公司能够顺利上市,其采用的便是虚增销售收入的常用手段来粉饰自身的财务信息。
企业财务报表从坏到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资产重组对其进行粉饰,这种手法通常是上市公司和其关联方所常用的。他们通过资产重组利用其之间的资源互补优化使得自身公司的实力有所提升。企业同时也是为了将部分不良资产抛掉,为企业自身注入优质资产,他们通过实物资产、股权置换等方式,以便达到优化资产、增加利润的目的,改变企业资本结构,从而改变财务状况,继而改变盈利状况。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利用资本重组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很多上市企业将亏损变成盈利的方法便是资本重组。
利用关联交易粉饰财务报表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有很多,大部分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存在大量购销往来,大部分为上市公司在其关联方低价购进再高价卖出,这就构成了关联方交易舞弊,利用其之间的交易来掩饰亏损或虚增利润。[4]关联方交易在积极的意义上是让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关联方内部的市场资源,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其运作能力及其经营利润,但是关联交易消极的一面却成了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手段。它具体的操作手段有:在购货销售阶段作假、费用分摊方面的舞弊和无形资产方面的操作手段,以及利用低息或者高息所发生的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利用关联方交易来粉饰会计信息,掩蔽亏损、虚增利润已成为企业和上市公司惯用的手段。
财务报表粉饰时刻危害着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企业对财务信息粉饰,使股东在面对虚假财务信息时,不能真实分析企业当期盈利状况,不能从财务报表中分析总结出正确信息,以至于股东做出错误判断,误认为企业经营模式有竞争力,盈利能力很高,公司运营良好,做出继续对企业投资决策。但是,事实却是截然相反的,导致了股东利益损失,原本应得利益全部丢失,最后血本无归。另一种是对债权人利益危害,当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经过粉饰时,债权人通过虚假财务信息分析到企业具有较强偿债能力时,便会继续为企业债务提供融资,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却日益恶化。如最终企业财务状况不能得以恢复转好,导致企业走向破产,那么债权人在最终就不得不接受债务重组,更严重的甚至可能不能将债权收回,以至于自身利益惨遭无辜损失。
财务报表体现着一定时期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而经过粉饰美化过的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管理层就不能通过粉饰过的财务报表准确掌握企业经营状况,无法及时发现企业现存问题,以至于出现问题时企业不能及时正确的应对决策;粉饰财务报表还会使企业的诚信度大打折扣,以至于影响到企业长期发展;易于导致企业内部人控制;公司还可能因为粉饰财务报表让投资者和银行对企业失去信任,继而不再继续投资,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使公司陷入困境。
粉饰财务报表就是严重违反了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即违反了会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具有可靠性、真实性,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通过财务报表中的财务信息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决策,妨碍了市场经济合理配置资源机制发挥作用,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报表粉饰行为的泛滥大多出现在上市公司报表披露中,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严格依据证监会的相关规定编制和披露的,原本应具有很高的信任度,但由于其粉饰行为太多,导致公众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信任度大幅下降,使社会信任危机急剧上升,逐渐上升的信任危机是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的,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
经过粉饰的财务报表提供的是虚假的财务信息,这些虚假财务信息掩盖了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公众看到的也都是经过美化的财务信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经过粉饰后,就会给公众造成股市繁荣的假象,致使投资者盲目将自己的资金毫不犹豫地投进股市里,实际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并不是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甚至有的公司已经亏损。而人们信任政府部门监管,最终上市公司还不能将实际亏损扭转为盈利,导致投资者遭受损失,这时人们就会对监管部门产生怀疑,信任度急剧下降,便产生了投资者、监管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互相不信任,社会诚信度也大打折扣,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对于企业的内部防控,最基本的应该是提高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意识,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懂得法律法规、财经法规、会计规章,懂得合法经营公司。为了使内部防控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企业应该定期检查内部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及定期进行考核,提高企业内部防控措施的效果。企业内部监督防范的重要机制是内部审计部门,它可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完整,还可以对经济活动全面、系统的监督,确保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要做到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信息弄虚作假的现象。
投资者在做出决策之前,往往只关注财务报表上的财务信息,为了防控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而使投资者利益受损,投资者在作出决策前还应该多关注一些关于企业的非财务信息,例如,该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其发展前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公司战略规划及对外的关系处理等,这些因素可以令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公司的发展是否长远、健康。近年来中国的中介机构行业发展迅速,作为中介机构也就是第三方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就要求其必须具备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程度和其审计结果紧密相连。
减少和防止利润操作行为,就一定要使操纵利润的后果及风险远远大于预期后果。首先要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通过利润操纵者的经济赔偿调动民众力量,提高利润操纵者监督和受到惩罚的力度;还应尽快建构有效的市场机制,对违反者不仅要追究其民事责任,视情节轻重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中国经济市场上存在的会计准则中有很多的规定不明确,而且还尚未完善,这就为财务报表粉饰提供了条件,制定准则的管理人应建立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完善规范会计准则、资产确认准则、《企业合并》准则,使造假者没有空子可钻,建立完整的会计准则才可以使造假者在违反规章制度后得到应有的处罚,不再让其侥幸逃脱,让会计人员认识到造假现象不会永存。对于国家的有效监管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打击在财务报表上进行造假的行为,国家应积极应对,在不同领域分工明确,彻底使市场做到透明化。
对于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应该是市场着重注意的,确保其足够透明化才可以使市场继续健康高速的发展。在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协调下,财务报表粉饰现象一定会得到较大改变,市场经济也会健康有序发展。
[1]罗 笑.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治理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8(1).
[2]吴 革.财务报表陷阱[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黄河.“反向工程”如何造假上市[N].南方周末,2012-03-16.
[4]高雪梅.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及其治理[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