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岩,高晓巍
(1.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80)
海上丝绸之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连接我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一条海上贸易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曾闻名于世,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促进了我国与世界的政治交往与文化往来。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东盟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并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从东南亚国家的角度来说,这一战略构想将有利于推动与我国深入开展文化交流,同时能进一步促进东盟一体化建设。“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搭起了新的桥梁,为不同文化和文明加强对话、交流互鉴织就了新的纽带。
东南亚地处亚洲东南部,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与我国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东南亚国家无论是在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上,还是在文化交流的丰富性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
从世界地图看,东南亚连接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扼守海运要道,自古以来就是世界海洋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更是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是连通欧洲、太平洋西岸港口与印度洋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中国文化随着海上贸易活动的开展,传播到东南亚,推动东南亚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并向世界传播。从亚洲地图看,东南亚与我国或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海陆交通十分便捷,利于双方文化交流,从秦汉时期起,历经隋唐明清两千多年发展,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交通更加便利,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环境。
文化多元是中国和东南亚很多国家的共同特点,有些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都是多元文化的国家。由于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汇与接触的十字路口,东南亚国家不可避免地受到伊斯兰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印度和中国两大文明古国的影响,特别是处于领先的中国文化对东南亚国家的深远影响,这是东南亚文化不容忽视的一个显著特点。正因如此,东南亚与中东、中亚、南亚等地区的其他国家相比,在与我国进行文化交流中,更容易相互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更容易在文化相互融合中迈向更高层次。
在中外关系史上,人作为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先后有许多中国人南迁至东南亚居住生活,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风俗和优秀文化带到东南亚。时至今日,“唐人街”几乎存在于东南亚各国重要城市,数以千万计的华人华侨生活在东南亚地区,在当地人口所占比例较大。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华人华侨不断地积极参与,极大地推动了政府间和民间多领域的文化交流,成为在东南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与桥梁,对各侨居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促进了东南亚各国的文化繁荣。
我国与东南亚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东南亚的热带风光、海滨景色,中国的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既能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又能扩大文化交流。随着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我国主要沿海港口城市,与东南亚国家共同开拓多式多样的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不断加强海上旅游合作,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发众多的文物景点,通过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拓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
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提出以来,受到很多东南亚国家欢迎。但部分东南亚国家政局不稳,南海问题、对华关系等问题,是未来建设面临的最现实挑战,需要积极应对。
一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动荡带来的挑战。东南亚国家作为我国的重要邻邦,与它们的关系一直是我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环节,这对做好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然而,东南亚有的国家虽然实行民主制度,但已名存实亡,执政党更替频繁、外交政策反复无常,这都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不利于长期开展经贸发展、人文交流。
二是南海问题始终制约我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文化交流。长期以来,南海争端始终影响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进程,也是我国与存在领土纠纷的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障碍之一。虽然我国通过双多边合作,为东南亚国家展现了独特的近邻观、价值观、文化观,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为其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不过,有的东南亚国家仍然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这对意识形态的选择权以及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自主权等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三是跨文化交流人才仍然十分匮乏。虽然东南亚国家与我国文化有很多相通之处,然而不同国家在其自身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还是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和多样性。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是通过观念、意识和思想等诸多方面共同作用形成的,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需要长期磨合,才能实现不同国家的文化认同、观念认同、价值认同,最终达到相互了解、认识、合作的目的。大规模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就需要有一大批专门的人才来推动,但从现状来看,无论是我国还是东南亚国家很明显缺乏这一类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丝绸之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对话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将拥有形式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的平台,同时进一步增强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文化认知与认同。
近年来,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部长级会议、文创文贸、论坛研讨、展览演出和举办艺术节等形式,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交流合作,使东南亚国家对中华文化有了比较充分的理解与认知,同时,“中华传统文化行”“梦想丝路国际行”等大型文化交流品牌项目应运而生,有力地增进了我国和东南亚国家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指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积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有效对话,必然能够加强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合作,提升相互认知水平,增进相互包容欣赏,不断促进民心相通,情感相融,思想相合,进而推动我国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借鉴。
近年来,从官方到民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人才交流、文化产业、学术往来、语言培训、教育旅游、文体演艺等方面合作频繁,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夯实了多双边友好基础。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合作平台相互补充,形成了联动发展文化交流体系,给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文化交流必将成为传承与弘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精神、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因此,要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继续打造国家级文化交流品牌活动,努力扩大“朋友圈”,在完善既有文化交流平台的同时,积极探索搭建国家级文化交流平台,努力推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发展。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汇集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参与。要依靠社会团体组织、民营企业等力量,鼓励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从事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整合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学术机构等媒体,推动开展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形式创新与内容提炼工作;发挥民族、宗教、侨务等多方资源作用,减少不同文化差异性在融合过程中带来的文化摩擦;要借助民间资本和民间文化的力量,推动更多优秀文化产品走向海外,把我国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结合起来,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要促使各种力量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形成合力,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深化对外文化交流。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事业,涉及方方面面,把文化交流与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一是整合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专项,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项旅游活动,如出海航行、参观博物馆、参加节日庆典、考察古航道等,突出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的风情性和文化性,提升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二是做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发展规划,有的省市地区虽然拥有深厚的海上丝路历史文化资源,但景区不够集中,没有充分开发,应以原有的历史人文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纪念馆或博物馆,打造主题旅游圣地,吸引东南亚国家游客,在游赏娱乐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三是高度重视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宣传,通过编写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人物传记、传奇小说,印制纪念册,制作公益广告等方式,扩大海上丝绸之路在我国文化旅游线的宣传,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使中华优秀文化享誉东南亚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