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玲,吴立源
(华侨大学,福建泉州362021)
PPP融资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于西方国家。PPP融资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供给方式,这种融资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缓解政府公共部门需要面对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随着这种融资模式的深入研究和应用,由于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和特点,目前在各个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世界各国和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却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相应发生了制度性变迁。自深圳沙角B火力发电厂(1985年)至今,中国PPP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探索、试点、推广、调整和规制五个阶段。探索阶段(1984-1993年),在这个阶段,尚未形成PPP项目概念,公私合营的主要模式是BOT模式。试点阶段(1994-2002年),中国学术界基本从此阶段开始研究PPP模式。推广阶段(2003-2008年),2002年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PPP融资模式的进一步推广运用,中国政府在2005年北京地铁4号线建设时在国内首次明确采用PPP模式。调整阶段(2009-2012年),这段时间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一些城市问题也随之暴露。与此同时,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带来了经济大萧条,使得中国PPP的发展也遭受到了巨大冲击。规制阶段(2013年至今),中共十八大肯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政府积极推进PPP融资项目,PPP模式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新契机。总之,纵观PPP的发展阶段,在国有资本中引入民营资本,在这个过程中,给社会资本提供了参与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机会,激发了市场的活力,提升了公共服务效率。
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中国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公私合营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鉴于此,现以PPP模式的实践为研究对象,对现有PPP模式实践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PPP融资模式是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重点针对社会公共服务而形成的相互合作的一种共赢模式。PPP这个术语出现之前,被广泛使用的术语包括Concession(特许经营)、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以及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e,私人融资倡导)等。目前学术界对于PPP融资模式并没有规范和统一的界定。PPP融资模式的意义非常宽泛,其确切含义需要在具体应用中结合不同的案例来进行确定。
王灏(2004)认为公私合作制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从广义的层面上看,公私合作制是基于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出发,在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所构建的一系列合作。从狭义的层面上看,公私合作制是指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具体项目融资模式。[1]余晖、秦虹(2005)指出公私合作制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针对公共服务而构建的一种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这种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通常是需要通过签订正式的协议来确立。公私合作制通过构建合作关系,发挥双方的优势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这是一种共同承担风险,也共同分享收益的互利共赢关系。[2]纪彦军(2007)认为PPP融资模式是一类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当政府公共部门与任何经济形式的私营企业合作来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融资模式,都可以将其称为PPP融资模式。PPP模式是一种具有很强创新性的公私合作方式,在实际推广和应用中,并没有固定的模型,应结合具体的项目来确定。[3]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PPP项目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运作方式来实现。厘清PPP融资项目在国内的主要模式分类,是选择适宜的PPP模式的前提。
李秀辉、张世英(2002)认为不同的PPP融资项目模式代表了公有化程度的高低,根据PPP项目的公有化程度的高低,对PPP模型相关联的典型模型进行了分类,依次包括服务协议、运营和维护协议、租赁—建设—运营(LBO)、建设—转移—运营(BTO)、建设—运营—转移(BOT)、扩建后经营整体工程并转移、购买—建设—运营(BBO)以及建设—拥有—运营(BOO)。[4]王灏(2004)在研究国外较有权威性的PPP模式分类情况的基础上,探索了适合中国的PPP分类方式,据此提出了三级结构的PPP模式分类方法,将PPP项目运作方式分为外包类项目、私有化类项目、特许经营类项目三种。外包类模式中,私营部门自身需要承担的风险比较小。特许经营类项目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在私有化类项目中,相比其他两种项目,私营部门是需要独自承担项目所需要的投资,此时承担风险是三种项目中最大的。[5]这三种模式的有效运行,都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PPP融资项目的实践需求、满足新建项目PPP运作模式策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要求,有必要在PPP融资模式分类上进一步区分项目建设性质。简迎辉、包敏(2014)在确定PPP融资模式的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根据出资方和所有权拥有方是政府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将新建PPP模式划分为三大类,并详细分析了每一类的特点。[6]
以上学者对PPP模式的分类方法是基于项目的权属关系,除此之外,也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分类。比如纪彦军和雷飞伦(2007)研究了PPP融资项目特征的识别方法,认为中国政府和任何经济形式的企业合作来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融资模式,都可以称为PPP模式。按照不同的设施类型将PPP项目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要运作方式进行分类。[7]
综上,每位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对PPP投融资模式的分类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分类方法主要是以项目的所有权作为分类的依据。从PPP实践上看,PPP投融资模式具有多样性。考虑到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产生了多种具体运作模式,对PPP模式的分类方法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
纵观中国的PPP融资模式的发展历程,最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政府公共部门已经开始尝试在公共服务领域和私营企业建立伙伴关系。随着PPP项目不断受到关注和运用,在2003年,PPP项目的推广和运用得到不断深化。
从2014年开始,中国政府针对公私合营制颁布了相关的文件和规定。这些文件和规定在PPP项目的具体运行过程给予了一定的指导。2014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了公私合作制模式适用的公共服务领域,这些领域需要具有适合市场化运作的特点。[8]2015年5月19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2号文,给出了PPP模式的指导范围,即围绕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在能源交通、民生工程、农林业、水利环保、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领域,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9]这些公共领域的服务,如果仅仅依靠政府一方之力,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持。将这些公共服务领域授权私营部门负责管理运营,结合政府的监督管理,则可实现共赢。
孙洁(2005)、崔国清(2009)、马威(2014)等均归纳总结了公私合作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其中较多学者认同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物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10-12]
公共物品理论是非公有资本得以进入城市基础设施的理论基础,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广义的公共物品是指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狭义的公共物品则指的是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通过由私人部门来参与提供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公共物品理论能够对政府行使自身职责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政府适当干预与市场调节进行有机整合,可以起到调整和优化公共物品供给的积极作用。
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双方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在这个前提下,委托代理理论是探讨委托人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设计一种契约或机制,最大限度地增进委托人的效用,从而达到效益的最大化的目的。在PPP管理模式中存在着两层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是政府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公众是委托人。另一方面是在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政府公共部门是委托人。对于政府来说,政府公共部门希望通过与民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于私营部门而言,私营部门希望通过与政府合作来获取企业更好的发展。
由政府公共部门主导,通过财政拨付或者政府公共部门信用背书,获得提供公共服务所需要的资金,这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成本优势和信息透明化的优点。但是,不可否认,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会存在一些弊端。中国的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政府失灵问题。政府失灵理论认为,由政府独自提供公共物品的时候,容易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而损害社会福利,政府失灵的存在使得私人部门参与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是有必要的。
在实际应用中,随着PPP融资模式在英国的不断推广运用,世界其他各国也开始将PPP融资模式广泛运用到农业、交通等各个公共领域。目前中国PPP融资模式应用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发展、交通运输、医疗健康、民生保障等方面。
1.PPP模式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实行公私合营制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积极推进PPP模式在农业领域的应用。2017年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实施意见,鼓励和支持私营部门参与农业领域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绿色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园综合体、农产品物流与交易平台、“互联网+现代农业”。
在农业领域应用公私合营模式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但是中国具备在农业领域应用PPP模式的有利条件,例如,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的资本投资和运营管理,能够大大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场等的建设和发展。[13]
2.PPP模式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王进(2008)探讨了PPP项目在中国运用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北京地铁四号线的公私合营的运作情况。该项目是中国第一次运用公私合营制的地铁项目。该模式中,政府公共部门负责地铁轨道的土建工程,私营部门则负责建设其他设备的资金投资,建设完成后私营部门拥有30年特许经营权。该模式利用市场竞争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资源的优势。[14]马静文(2015)指出交通领域是中国比较早尝试运行公私合作制的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在交通领域的引入私营部门的实践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公交地铁、桥梁建设等,大大提高了城市交通领域建设的效率。同时,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做好PPP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和加强PPP项目管理监督。[15]陈德华(2015)借鉴了其他国家的PPP项目在交通领域的运用,提出了中国PPP项目运行可以采用政府负责项目前期模式、政府委托项目建设模式和政府支付运营补贴模式,并分析了三种模式的优缺点,为中国PPP项目的具体运行提供了参考意义。[16]
3.PPP模式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
医药行业中的私营部门强大的资金和管理能力能够弥补私营部门的不足。通过两者的跨部门合作,能够发挥私营部门和政府公共部门的协同效应。康静宁(2013)具体分析了在医疗卫生领域典型PPP项目,一是门头公立医院的改革模式,采用ROT模式将私营部门引入到医院的运营中。二是湛江模式,湛江市社保部门与保险私营企业共同进行医疗保险服务管理,促进了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建设,PPP模式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转型中具有重要价值。[17]陈龙,贾建宇(2017)指出PPP模式在医疗卫生领域运用的模式主要是BOT。由于PPP融资模式运用具有复杂性和需要长时间来实现,目前中国PPP医疗卫生项目存在落地情况不理想的特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政策规则的支持和社会资本联合体模式运营是解决PPP医疗卫生项目落地情况不理想的可能途径。[18]
4.PPP模式在住房保障领域的应用
传统的PPP融资项目的运行主要是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双方合作,田一淋等(2008)在原有的双方关系中引入了中间组织,中间组织在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将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提高PPP项目的成功机率。[19]谢书倩、杜静(2009)研究了PPP融资模式在住房保障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模式,包括合作建房模式的PPP模式、将私营部门开发项目部分转为保障住房和私营部门参与修复改建旧房。[20]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保障性住房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在这种新常态下的住房保障PPP模式,更需要通过私营部门的参与引入市场机制。
中国在公共服务领域中推广和应用的PPP融资模式,是有一定理论基础支持和通过实践运用证明的可行性模式。PPP融资模式的引入,不仅有效解决了中国政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资金问题,而且有利于引入和借鉴私营部门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
PPP融资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都在不断深入和完善,然而,在具体应用中,如何准确定位PPP融资模式功能以及论证项目是否适合PPP融资模式、如何科学合理的进一步探索和扩大PPP融资模式的潜在应用领域、如何将风险管理研究更多地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这些方面都需要学术界和实际运用中进一步摸索和探讨。
[1][5]王 灏.PPP的定义和分类研究[J].都市轨道交通,2004(5).
[2]余 晖,秦 虹.什么是公私合作制[N].中国经济时报,2005-09-19.
[3]纪彦军.我国PPP模式及其发展瓶颈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4]李秀辉,张世英.PPP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J].城市规划,2002(7).
[6]简迎辉,包 敏.PPP模式内涵及其选择影响因素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4(12).
[7]纪彦军,雷飞伦.我国PPP模式及其运作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8).
[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Z].2014-04-02.
[9]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 [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05-19.
[10]孙 洁.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司合作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5.
[11]崔国清.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12]马 威.我国基础设施采用PPP模式的研究与分析[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13]党立斌,李 敏.探索在农业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J].中国财政,2016(6).
[14]王 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PPP模式探讨[J].新金融,2008(8).
[15]马静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PPP模式应用问题探讨[J].吉林金融研究,2015(7).
[16]陈德华.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PPP应用模式探讨[J].建筑经济,2015(9).
[17]康静宁.PPP模式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研究——兼论PPP模式在政府公共管理转型中的作用[J].海峡科学,2013(10).
[18]陈 龙,贾建宇.PPP医疗卫生项目“落地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基于“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公开资料的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7(13).
[19]田一淋,马光红,黄晓峰.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PPP模式住房保障体系探讨[J].建筑经济,2008(2).
[20]谢书倩,杜 静.PPP模式在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实施中的应用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