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晓婷
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后,旗袍在中国大陆渐渐地就被冷落了。从80年代之后开始,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旗袍不仅在大陆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地区。不论是何种季节,旗袍都可以穿在身上,许多中国女人也尤其偏爱旗袍。那么旗袍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旗袍,根据这个名字就可以推断,肯定是旗人的袍子。自从满人进入关内以后,就把满人称为旗人,因此旗袍最早的发明者是满人。
众所周知,满族人的前身就是女真族,在封建时期,女真人族经常需要在田地里劳作或者是上树采摘东西,平常的衣服一定会束缚他们的活动,于是他们就发明了这种衣服,宽大的袍子两边并且有一个较大的开叉。如果天气热的话,就把袍子给卷起来;天气严寒的话,用袍子来保暖。随着时间的流逝,满族人被纳入了八旗,因此满人就被叫做旗人,而他们的祖先发明的衣服也被叫做旗袍。在清朝时期,满族人一统天下,入驻中原,为了让中原人表示对自己的信服,要求她们都要穿上旗袍。
没有料到的是,旗袍穿在汉人女子身上特别好看,显得身材纤瘦,之后旗袍再经过裁缝的修剪和创新,就广泛的流传开来,成为了一种服饰。据宫女回忆,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后婉仪尤其喜欢穿旗袍,还专门收集了好多漂亮的旗袍。在20世纪民国期间,女子身穿旗袍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事情了。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旗袍具有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现象。在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不少国外的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
现在的旗袍,在审美和制作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过有些方面是没有变化的,比如两边的开叉。古时候,两边的开叉是为了方便活动;而现在,两边的开叉作用有两个:一方面可以表现出女性身姿的曼妙,女性的羞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人的行走,避免人被绊倒或者是摔倒的状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