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燕 赵 松
大同市大成拳的开展现状调查*
白春燕 赵 松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 大同 03700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大同市大成拳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同市大成拳的传承人影响力和大成拳的宣传力度逐渐降低;大成拳习练者习练形式自由松散;缺少合适的武术习练场所;政府和社会重视程度不高;大成拳的传承出现断层危机,后备人才缺乏;大成拳的产业化发展停滞,长期处在起步阶段。
大同市;大成拳;现状调查
大成拳也称意拳,是中国近代产生的一种拳种。它由王芗斋创立,是以健身、技击为一体,通过站桩、试力、发力、步伐、推手等功法,使人的身体达到一定的锻炼的运动方式。意拳的整体练习法、以意导力的独特训练方法,是现代体育运动不同的健身方法的重要补充。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其拳理体现了混元文化的中华文化精髓,体现了修身修心的哲学思想。大同市作为晋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传统武术的发扬,将影响本地区的武术传承与中国健身文化的传承。在以郭贵志先生为代表的大成拳传人的带领下,大同已涌现出一批大成拳练习者,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如何传承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同市大成拳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以厘清大成拳的传承脉络,为进一步发展大成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以大同市大成拳练习者120人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期刊文献、硕士和博士论文及社会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方面的著作。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官方网站、山西省武术院网站、大同武术协会等网站查阅了大量的武术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大成拳的开展状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大同公园、大同市儿童公园、矿区,有选择性的发放,共发放160份,回收133份,回收率83%,有效问卷120份(见表1)。
表1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
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回收率有效问卷数有效问卷率 16013383%12090.2%
1.2.3 数据分析法
用EXCEL软件对收集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4 专家访谈法
与大成拳的传承人、民间拳师和普通练习者进行访谈和交流,了解大同市大成拳的开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发现问题并探讨发展对策。
2.1.1 大成拳(意拳)的创立
大成拳(意拳)由清末民初王芗斋所创,他自幼在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处学习形意拳,后向八卦掌名家程延华学习八卦掌,还研究了太极拳和西洋拳。1918年他到嵩山少林寺拜访衡林方丈,研学“心意把”,同年又去湖南拜访解铁先生研学心意拳。1923年到福建专门拜访鹤拳名师恰庄先生研习鹤拳,1925年在淮南向黄慕樵老先生学习“健舞”。从1940年开始,与世界武术高手切磋皆无败绩,武林人士给意拳起名为“大成拳”。国内主要流传于北京、山西、上海等地,国外流传于法国、美国、意大利、英国等地。
2.1.2 大成拳在大同的传承
后由郭贵志向大成拳第二代传人于永年先生接触学习大成拳,并在大同地区传播和发扬光大,先后成立了大同市大成拳研究会、怀仁县大成拳研究会分会、大同市大成拳协会,在大同影响较大。
2.1.3 大同市大成拳传承图
2.2.1 大成拳习练者的组织形式
表2 大成拳习练者组织形式统计 (N=120)
组织形式人数比例 传承人组织3831.7% 协会组织4436.7% 官方组织 -- 学校开展 -- 自发组织2319.1%
从表2可以看出,由协会和传承人组织居多,占到36.7%和31.7%,由大成拳爱好者组织的占到12.5%,由普通练习者自发组织的占到19.1%,而官方组织和学校开展大成拳的形式几乎没有。分析得出,大成拳主要依靠协会组织和代表传承人传播,受政府重视程度较低,在学校宣传力度低,自发组织习练大成拳群体较少,社会不重视。习练者自由、松散,缺少正规的训练,没有科学统一的训练体系。
2.2.2 大成拳习练者的职业类型
由表3可见,大成拳习练者群体中,工人、服务人员参与人数较多,工人占29.2%,服务人员占22.5%。学生占11.7%,公务员占10%,教师占6.7%,医务人员占5%,其他职业占15%。大成拳习练者的职业分布较广,以工人习练者居多,其次是服务人员,其他各个行业分布不均匀。
表3 大成拳习练者的职业类型统计 (N=120)
职业类型人数比例 工人3529.2% 教师86.7% 学生1411.7% 服务人员2722.5% 医务人员65% 公务员1210% 其他职业1815%
2.2.3 大成拳习练者的技术内容
表4 习练者的技术内容 (N=120)
技术内容人数比例 技击桩3529.1% 养生桩5041.7% 推手1512.5% 散手119.2% 健舞43.3% 器械54.2%
从表4可以看出,调查人群中习练养生桩的人占41.7%,习练技击桩的人占29.1%,12.5%人和9.2%的人习练推手和散手,极少数人练习键舞和器械,占3.3%和4.2%。大成拳练习者多为中老年人,主要练习养生桩,部分人是初学者,只能掌握基本功。大成拳研习时间长,多数人习练年限短,学习散手、剑舞、器械人数少。大成拳的传承依旧处在传统半封闭状态,许多传承者还是有所保留的传授,不是关门弟子,独门技法不予传授,导致大成拳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
2.2.4 大成拳习练者的练习频率
表5 每周习练次数统计(N=120)
次数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四次以上 人数423320169 比例35%27.5%16.7%13.3%7.5%
根据表5数据看出,一周习练一次和一周习练两次的人数最多,分别占到35%和27.5%,一周习练三次的人占16.7%,一周习练四次的人占13.3%,每周习练次数在四次以上的人只占7.5%,分析得出,习练次数多的人多为老年人,因为闲暇时间较多。习练次数少的人多为青年人和学生,主要是因为工作、学习压力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大成拳,大成拳的传承面临了断层危机。
表6 每周习练时间段统计 (N=120)
时间段早晨练晚上练早晚都练有时间才练 人数27211854 比例22.5%17.5%15%45%
从表6中可以得出,选择晨练的习练者占22.5%,选择晚上练的习练者占17.5%,早晚都练的习练者占15%,而有时间才习练大成拳的人占45%,分析原因为,老年人闲暇时间多,为消遣时间,多用于练习大成拳达到养生目的。而年轻人和学生工作学习时间紧,生活压力大,只有在有时间的情况才能习练大成拳,习练方式自由,散漫,无规律,缺少武术教练进行统一的武术指导。
2.2.5大成拳习练者的练习场地
表7 习练者的练习场地 (N=120)
场地公园广场小区场馆 人数75171513 比例62.5%14.2%12.5%10.8%
从表7中可以看出,62.5%的习练者选择在公园习练,在广场和小区习练的人占14。2%和12.5%,少数人在场馆习练,占10.8%。分析原因得出,习练大成拳需要相对安静的场所,因此大多习练者选择环境不错的公园,一部分习练者因为交通原因,选择在离家近的广场和小区进行习练,少数人有条件可以在场馆习练。
2.2.6 影响大成拳在学校开展的主要因素
表8 影响大成拳在学校开展的主要因素统计(N=120)
主要因素人数比例 学校组织97.5% 宣传力度1815% 资金问题2016.7% 场地设施54.2% 领导重视程度4335.8% 教师能力结构1613.3% 教学方法43.3% 教学内容32.5% 教材资料21.7%
由表8可知,领导重视程度、资金问题、宣传力度和教师能力结构为制约大成拳是否可在高校开展的主要因素;学校组织情况也是影响大成拳开展的因素之一,另外,场地设施、大成拳教学资料的匮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多方面影响大成拳在高校的开展。在高校推行大成拳,首先要提高领导重视,其次是建立专项资金,建设武术场地和编排武术教材,加强大成拳在学校宣传力度,学校多组织学习大成拳和提高教师的武术综合素质。
2.2.7 影响大成拳在社会开展的主要因素
表9 影响大成拳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N=120)
主要因素人数比例 学校组织97.5% 宣传力度1815% 资金问题2016.7% 场地设施54.2% 领导重视程度4335.8% 教师能力结构1613.3% 教学方法43.3% 教学内容32.5% 教材资料21.7%
从表9中得出,后备人才建设,代表传承人的影响,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程度都是影响大成拳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宣传力度、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合适的习武场所也影响着大成拳的发展。因此分析得出,大成拳传承人保护体系建设不完善,代表性传承人的影响随着宣传力度的减小而减小,相对陈旧的图书、报纸、期刊、电视等宣传渠道不利于大成拳的宣传,大同市缺少适合人们习练大成拳的武术场所,大成拳的文化底蕴也亟待挖掘,发展前景不乐观。
2.2.8 大成拳的发展对策分析
2.2.8.1 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QQ、微信、微博等加大对大成拳的宣传;利用网络平台,拍摄大成拳微电影和大成拳宣传片,进行影视传播;举办大成拳武术擂台赛、推手比赛和表演赛扩大影响力,如2011年山西(大同)国际养生太极比赛暨传统武术邀请赛大同大成拳推手擂台赛,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2.8.2 加快传承人体系建设,推广大成拳入高校
大成拳想要更好的发展,建立传承人保护体系,建设一支能够将科学训练和传统训练结合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传承者组成的人才队伍,培养大成拳后备人才。对大成拳传承人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推动大成拳的开展普及。在大同的高校组建大成拳兴趣班,或将大成拳编入体育教学,聘请大成拳传承者进行教授,组织大成拳传承者和研究学者编排适合学生学习的大成拳教材,在高校推广和普及大成拳。
2.2.8.3 寻求政策扶持,进行武馆建设,推动产业化发展
大同市大成拳的产业化发展还是停留在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企业和系统化的经营方式,大同市大成拳协会应更新观念,建立大成拳武术品牌,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政策引导,并借鉴少林寺武术的发展模式,推动大成拳的产业化发展。在本地设立大成拳武馆,建立大成拳长效、可持续发展的训练体系,聘请大同市大成拳传承者为武馆教练,建立专业化统一的学习管理体系。其次应该组织大成拳比赛队伍和表演团,参加多种形式的武术比赛和表演交流,拓展大成拳的市场,提高知名度,使大成拳能够更好地传承发扬。结合大成拳自身文化,设计服装,继而推动大成拳的传播。
大同市大成拳的传承人影响力降低;大成拳的宣传力度逐渐降低;大成拳习练者习练形式自由松散;缺少合适的武术习练场所;政府和社会重视程度不高;大成拳的传承出现断层危机,后备人才缺乏;大成拳的产业化发展停滞,长期处在起步阶段。
建立传承人保护体系,设立专项资金,帮助推动大成拳的推广普及;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网络平台,加大对大成拳的宣传;制定科学统一的训练体系,对习练者群体进行科学管理和武术辅导;修建适合人们习练武术的武术场所;政府和社会要高度重视,提供财政支持和比赛训练场地;加快传承人的体系建设,建设一支能够将科学训练和传统训练结合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传承者组成的人才队伍,培养武术后备人才;借鉴少林寺武术的产业化发展,结合大成拳制定发展模式 。
[1]李国华.北京市意拳传承与发展现状[D].北京体育大学,2014,6:35-37.
[2]百科名片.大成拳.〔EB/OL〕.http://baike.baidu.com.
[3]郭贵志.大成拳(意拳)简介[J].天下武林,2009(12).
[4]李臣.意拳文化价值与发展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5,10:85-89.
[5]陈明臻.意拳的拳学思想和训练方法特点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5:23-26.
[6]黄景文.古朴大成拳[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Investigation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Dacheng Boxing in Datong City
BAI Chunyan, etal.
(Datong University of Shanxi, Datong 037009, Shanxi, China)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3YJC890031);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立项项目(2016041040-5)。
白春燕(1981—),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