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式养生”享受惬意却有损健康

2018-12-04 07:47费医
食品与生活 2018年8期
关键词:候鸟气候变化人体

费医

细菌跟着你一起“候鸟养生”

“四季如春”的环境虽然能让人体感舒适,但也是细菌最好的“温床”。沈安丽副主任医师表示:“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细菌极易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天冷了你就去南方,虽然天气是暖和不少,但很容易给细菌营造舒适的‘窝,等北方暖和了,你又从南方‘飞回来,更多的细菌也会跟你回来,甚至以你的身体为‘家。如果整天处在利于细菌生长的环境中,自然也就更容易生病了。”

身体自我调节能力会衰退

《黄帝内经》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基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基本,坏其基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由此可知,中医对生命的认知、保养、治疗的出发点在于天地四季。中医依照时序来调整生命状态,既与时俱进,与万物一起生息沉浮,又保持自我,稳定机体内环境而立足于生命之林。

正因如此,如果整年都如“候鸟”一般,只享受温暖的春日,完全不接触其他季节和气候变化,人体就不能随自然更替而变化、调整,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能力肯定会有所退化。

夏长、冬藏都有其根本道理

虽然“环境医学”的概念是现代才慢慢建立起来的,但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呼应”的密切关系。中医认为,一年分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阶段,我们生命的气血也处在一个生、长、收、藏的阶段。所以冬天的时候,天地之气都闭藏起来了,人也应该闭藏以储备能量,为来年春天的阳气生发做好准备。老百姓常说的“猫冬”就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相反,如果一冷就赶往海南、福建等温暖的地方,身体只有生发没有闭藏,就如一直在粮仓里取食而不去储藏,总有一天粮仓会亏空。人体也是如此,阳气经过春、夏、秋三季的消耗,冬天就应该“储存”阳气,给它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炎热的夏天,人体发汗的过程就是身体“排毒”的过程。如果一到夏天就去往气温较低的北方,使得身体该发的东西发不出来,就很容易影响秋天的“收”和冬天的“藏”,对老年人的身体尤其不好,所以老百姓常说的“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坐病”也就是这个道理。

温度骤变,“六淫”侵犯人体

陈丽云教授表示,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与人体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可以都称为“正气”。当正气居于主导地位时,人体就健康无病,谓之“想得而和”,即人体本身具有适应外在环境变化而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气候变化过于急剧,超过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就会引起人体某些生理功能或结构发生反应和变化。

中医有“六淫致病”的概念,即外感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了风、寒、暑、湿、燥、火,当人体的外环境失调时,人体就极易感受“六淫”之邪而发病。而“候鸟式养生”恰恰就要面临环境的突然改变,往往上飞机的时候还是冬季零下30℃,下飞机以后就已经是零上30℃了,这种温度的急剧变化是机体无法承受的。尤其是老年人,机体自我调节能力本来就随着年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而有所下降,在这种急剧的气候变化中,一旦适应不了即变成损伤。

居住地改变还易致水土不服

此外,“候鸟式养生”还易使人水土不服。《三国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东吴就是借此打败了曹操的百万大军。中医认为,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对当地水质、气候、空气和食物等不适应,很容易出现腹泻、呕吐、头晕、口干舌燥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调理,就会威胁到健康。

不过,当今社会人们由于工作、旅游等原因需要從一个城市移动到另一个城市,如果真出现了水土不服怎么办呢?陈丽云教授建议睡前喝点蜂蜜水。中医认为,水土不服与脾胃功能有着紧密的联系,蜂蜜不仅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还可镇静、安神,促进睡眠,对于水土不服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躲避寒冬,反而加速衰老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生活在寒带的人比生活在热带的人平均寿命长10岁以上。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研究均发现,当体温降低3℃时,人体代谢率会降低一半,机体耗氧量仅为平时的50%左右。因此,相关专家学者认为,若能将人的体温降低2℃~3.5℃,人的寿命可延长1倍以上。

同样,有关人类衰老引起自由基增多,使得细胞膜损伤和细胞衰老、死亡的“自由基学说”普遍受到认同。因此,科学家们设想,温度变低时,同样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抗氧化剂的活性,从而改变自由基对寿命的影响。

由此可见,“候鸟式养生”推崇“躲避寒冷”、追求“四季如春”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反而加速衰老。

迁居异地,心理问题凸显

除了饮食习惯不适应、看病就医不方便等,心理上的孤独也是“候鸟式养生”的老年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北京时,虽然子女都上班去了,但邻居、棋友、一起跳广场舞的老伙伴都还在,平时总有一群老伙计能一起逛逛街、唠唠嗑。去年冬天,孝顺的女儿帮我例文不个‘候鸟式养老的项目,让我去海南度假。虽然天气暖和,没有寒风吹了,但就那么几个能玩的小岛,而且一个人也不太乐意出去逛,所以几乎整天窝在出租房里,闷得发慌,再不和人说说话,我都快老年痴呆了。”北京的刘阿姨话语虽略显夸张,但采访中不少“候鸟”老人都和刘阿姨有着相2同的感悟。他们纷纷表示,候鸟式过冬、度夏,虽然体感舒服了,但生活圈子却严重缩水,偶尔遇到个口音相近的老乡都觉着很亲,大部分时间都要一个人默默忍受孤独。

对此,陈丽云教授也表示,这样可能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抑郁、焦虑等轻度的精神性疾病。“选择‘候鸟式养生的老人们,一定要在飞往另一个城市前考虑清楚其中潜在的心理问题和生活不适,否则只会增添烦恼。话说回来,只要心情愉悦,充满正能量,多参与户外运动,不管在哪,都能享受到让自己心旷神怡的‘暖冬和‘凉夏。”

猜你喜欢
候鸟气候变化人体
人体“修补匠”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洋候鸟”回闽过年
“0”与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