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国学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18-12-04 10:07高世芳
文教资料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意义方法

高世芳

摘 要: 国学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资源,传承着中华文明。开发国学,优化校本语文课程的内容建构,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应依据新课程建设目标,建构与学生兴趣及爱好相对应的国学校本课程。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设置具有国学课程特色的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国学校本课程 意义 方法

国学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素材,它传承着中华文明。开发国学资源,创新校本课程,这是在新时期将优秀的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的举措,是素质教育条件下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目前国家统一规划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中,国学教育篇章少,难以适应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根据学校与学生实际,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国学语文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国学在育人功能上,具有构成道德意识活动先在形式和倾向性的资源性功能特征,它是祖先精神遗存和个体后天经验的凝结。作为心理形式的道德原型,通过先天制约与后天的建构与统一,完成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例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思想。在中国传统德育资源中,其思想性在育人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道德价值作用。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诵读中明德修礼、扬荣拒耻,获得道德熏陶、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大脑的质层和核心层,产生开慧益智的功效,实现学生潜能的挖掘,从而造就出具有道德心灵和智慧头脑的有用之材。对青少年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央六部委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在中小学中开展各种诵读活动。教育部发文通知,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推动经典诵读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探索和建立经典诵读活动,深入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我曾接触到过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的两本书《中华国学道德根》和《国学道德经典导读》,同时又看到由中央六部委发的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的通知。因此,从2013年3月我在我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上课前、课外活动等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老子》。通过诵读,学生的品德、学习成绩等明显提升。

国学资源传承的正确方式是:将中华民族传统德育及其思想性看成一个可以超越时代的价值认同的资源有效体。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结合时代特征及审美价值需求,将国学资源的教育功能實现现代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社会主义新型德育建构,更好地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建设的问题。我校经过本学年国学课的教学实践,再次充分证明:中华经典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最好补充,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开发智慧的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教育,是固本培元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

二、国学资源在语文校本课程中的建设方法

(一)营造优雅的国学学习氛围。

为了让学生学习国学校本课程,师生要精心美化国学教室。在教室中设置书画台,并向擅长书画的同学和老师征得书画作品。在我们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热情参与,学校教师积极上交了一些优质书法作品。我将这些作品全部整齐地布置在书画台上,同时收集了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并打印出来,贴在教室两侧的墙壁上,供学生观摩,使人一进入国学教室就感到墨香沁脾,同时有古典音乐环绕其中,让人如痴如醉,身心得以放松。让人感动的是,一些学生家长主动向国学教室捐献书画作品。

(二)建构与学生兴趣相对应的国学校本课程。

国学校本语文课程的内容建构,应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新课程建设的目标,建构与学生兴趣及爱好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设置具有课程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努力构建一种切实有效的“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环境。努力运用和发挥国学教育的资源优势,以灵活多样的内容和形式让国学资源最大化地为语文学习服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自觉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的传承。

(三)培养学生的诵读经典。

在实践教学中,每次上课前,都有课堂记录,培养一位学生主持人,以后学生就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向“夫子行拜礼”,然后在行云流水般的古典音乐氛围下诵读经典,做到诵读经典和学习礼仪的完美结合。一节课中,学生大声地诵读经典,没有一刻闲暇时间。课堂完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位置,老师只是起组织、引导、示范、管理、评价的作用。

学生直接系统地读读经典原典,在经典的世界里经年浸润累积,日久学理渐渐得以构建,人文之根本得到切实的巩固,学问的童子功渐渐练成,只有源头深远方能流之长久。读有深度有思想之文字,悟有深度有思想之智慧,立博大宽厚之品质,塑仁爱和平之人格。先期反复通读熟读,后期逐渐过渡到细读精读,同时边学新的边复习旧的,学而思,思而学,明其德,悟其理,方可臻于至善之境界。通读阶段基本不做个性化的解读,避免因断章取义而误导学生。学生反复诵读,多多识记。在诵读经典的过程当中,我们创新了一些诵读方法,如“循序渐进法”、“循循善诱法”、“退二进一累积法”、“分组PK法”、“诵读与心灵教育、生命教育、德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等。

(四)公开展示风采,对外交流经验。

在上学期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公开展进行汇报教学,学生在国学经典课堂,行礼个个温文尔雅,大方得体,诵读神采飞扬,声如洪钟,受到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同时,我被学校教学处外派去进行了一次同课异构的友好交流,期间我代表学校在上了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读经典,学礼仪,一节课下来,听课领导和老师学生全程参与,认真学习,课后反响热烈,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评价赞扬。

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同行先进经验,共享师资和教学资源,探索两部融合,积极参与外部同行举办的高层次高水平讲座和论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

(五)构建老师、家長、学生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

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创办深圳中学经典读书会和人文讲坛,为构建老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而努力。经典读书会上学期如期圆满进行15期,受到家长和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通过经典读书会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及经典诵读在我校的影响力,拉近学生与老师、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营造人人读经典、个个学礼仪的良好氛围。同时将好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和周围的社区,积极引导周围社区和家长开展全家读经的活动,逐渐形成全社会全方位参与的立体的经典教育模式。

(六)让国学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国学资源的丰富性,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多样化的第二课堂的学习实践内容。例如,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演讲与辩论等,这方面我校对开展国学校本课程活动非常重视,每学期本备课组都要精心策划和组织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既突出祖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紧扣课本教学内容和进度的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会、作文竞赛等活动,又有传承经典、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经典诵读、成语改错竞赛、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交流会等,将诵读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充分利用语文课、思想政治课、班会、校本课程、兴趣小组及课外活动等渠道,开展多种形式和主题的诵读活动,努力使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学生心灵,培养新一代祖国现代化建设人才。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在平时就与他们多沟通、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改进和完善学习计划,树立自信,克服学习困难,勇于进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国学经典,在活动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充分发挥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及学校特色建设中的有效作用。

在国学课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把中国人传承了几千年的吟诵重新引入国学课堂,开创学玩结合“开心学国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胡笳.国学资源开发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意义[J].甘肃教育,2013(20):54-55.

[2]田立君,陈旭远.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价值取向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16-20.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意义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