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兵
有人说,语言能力是世界上最简单但也是最难的一种能力。也许正因如此,会写材料的笔杆子,才常常会被看作一个单位的“小能人”,成为领导倚重的“大忙人”。这本无可厚非。比如老一辈革命家就常说,革命要靠“二杆子”——笔杆子和枪杆子。實际上,写材料不仅是行政流程的必需、推动工作的必要,也体现出我们党重视理论工作、文宣工作的优良传统。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单位形成了这样的不良风气:工作落实不好,总结必须写好;实干不出彩,报告要精彩;巧借材料“说话”,妙用材料“邀功”……正所谓“实干不够,材料来凑”。不管实际工作中成绩如何,只要肯在材料上面“下功夫”,笔杆子们足以用手中的“神来之笔”,为领导干部勾勒出一张张让人甘拜下风的“施政成绩单”。拿着这样的“成绩单”,许多官员还能如愿以偿获得升迁。于是,笔杆子成为领导干部眼中的香饽饽。但长此以往,这类看似颇受领导器重的笔杆子,很快便会沦为谎报、虚报、造假的“空心”笔杆子。
“学风和文风也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持续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笔杆子们不是小说家,一切书写都应遵循实际、立足于客观现实。调研也好、会议也罢,这些材料、报告都要“源于工作实践”,倘若走样变形,材料连接材料,想象连接想象,埋头钻研形式,罔顾调研学习,沦为“空心”笔杆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于工作实践”的内容乍看起来或许文采尚可,但推敲起来便逻辑不通、漏洞百出,甚至滋生出一种浮夸造作和形式主义的“文牍之风”,实则贻笑大方。实际上,不是任何材料和笔杆子都值得推崇,沾染上不严不实作风的材料,沾染上形式主义习气的笔杆子,不仅影响实际工作,而且还会在人民群众眼里造成“语言腐败”“风气污染”。正因如此,提倡务实文风、力戒空话套话、反对文牍主义、重视调查研究,历来为我们党所提倡。
干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笔杆子必须由“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变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并记录民众最真实的呼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得到群众认可才是干部最好的“成绩单”。“深入群众,不尚空谈”,毛泽东同志的这幅题字,至今仍然镌刻在延安新闻纪念馆大厅里,如同一面警钟、一记重槌,时刻提醒着笔杆子们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基层调研、发扬朴实文风。
(摘自七一客户端/《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