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峰
10月9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在强调“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的同时,还指出要充分认识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的要求。如何正确认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值得思考。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关口,必须积极稳妥地大力推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思想,准确研判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新变化,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路,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胆务实向前走。
如何准确认识把握“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值得思考。
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就要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的权力,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这里面关键是要处理好党的领导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优势所在。要充分发挥这个根本优势,就要积极探索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要明确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成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组织架构上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在决策程序上将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要落实“四同步四对接”的要求,做到党的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建工作同步开展;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同时,也要有效划分企业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力,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为了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必然选择。
混合所有制经济一方面允许民营资本加入国有企业的经营,另一方面也允许国有资本进入民营企业的经营,这种混合是双向混合。
国有企业希望通过混合所有制转变经营机制、优化治理结构、增强活力、提升市场化水平。民营企业希望通过混合所有制增强融资和获取资源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混合所有制的关键不在于股权的多元化,而在于治理机制的市场化、规范化。
在混改试点企业中可以看到,股权多元化与治理机制市场化释放国有企业经营上的活力。中国联通引入民营企业资本成为其战略投资者,在深化改革中逐渐显出成效。混改以来,在保证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中国联通集团公司持有A股公司股份降至36.7%,引入的14家战略投资者合计持有股份35.2%,公众股东持有股份25.5%,員工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占2.6%,实现了不同资本相互融合和股权有效制衡。股权结构的变化,即通过积极引入境内投资者,降低国有股权比例,将部分公司股权释放给其他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从而引入能与中国联通形成战略、业务协同并有助于建立行业领先优势的战略投资者。混改以后,中国联通与民营企业根据市场及战略投资者优势,在业务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完善“创新+资本”的模式,加快构建开放、共享、共融、共赢的生态系统。截至今年8月份,新模式发展的用户达8473万户,完成收入232.4亿元。
改革市场化经营机制着重解决好人事、劳动和薪酬三项基本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加快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改革,统筹用好员工持股、上市公司持股计划、科技型企业股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层级干部职工积极性。
从薪酬制度上看,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是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目的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这个系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与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对于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试点,支持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等持股。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审核程序,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资产评估,建立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确保员工持股公开透明,严禁暗箱操作,防止利益输送。
员工持股及股份分红等方式的改革是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集中体现,是牵动企业战略、公司治理、资本运作、薪酬体系、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等各个管理模块的运行机制深化改革的过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股权的变革带动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变革。
推行混合所有制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是经营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经理人才是企业管理经营中的关键性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要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市场导向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职业经理人依法负责企业经营管理,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转换通道。职业经理人按照市场化原则决定薪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探索中长期激励机制。严格职业经理人任期管理和绩效考核,加快研究建立退出机制。
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为有担当、负责任的国有企业家撑腰打气,大胆起用那些想改革、谋事业、善经营的企业家,大力提拔有思路、有闯劲、有潜力的年轻人,推动国有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在这个关键历史阶段,如何发挥改革乘数效应,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在上述几个基本要求上研究思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