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静 山东农业大学
用实用技术来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山东农业大学科技扶贫的理念。在蒙阴县,短短几年时间,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学到“全营养配方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有机废弃物堆肥化处理”两大技术。不仅如此,这些技术还走出山东,经济效益辐射到更多地方,转化了成果,还富了农民腰包。这得益于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和当地农技人员的努力。
〉图为时连辉(右一)与高都镇黑石山村党支部书记朱风伟查看果树长势。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群山环绕的临沂市蒙阴县野店镇石泉村瓜果飘香,迎来了令人喜悦的丰收。看到合作社和自家的果园里枝头硕果累累,蒙阴县宏利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文士增自豪地打趣:“多亏了时老师带我们做的水肥一体化和堆肥试验,以后可得逮住他不能让他走喽!”
故事要回到两年前,在蒙阴县农业局组织的一场培训会上,文士增认识了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的时连辉教授。培训会上,他对时连辉讲的“全营养配方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有机废弃物堆肥化处理”非常感兴趣。当时,石泉村村民们焦头烂额,村里的果园普遍面临着土壤板结严重、果子质量低、价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现在强调科技扶贫,我的理解就是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用实用技术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只有瞄准现实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精准对接。”时连辉说。
蒙阴县位于泰沂山脉腹地,丘陵面积达94%,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果园面积100多万亩,林果业是全县支柱产业之一,有着“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和“全国果品生产龙头县”的美誉。
石泉村是个标准的山村,村民主要种植苹果、蜜桃、板栗等作物,果园多处于山地丘陵地段,土壤比较贫瘠。近几年,果农重数量轻质量,大量施用化肥,施肥不科学,低端水果严重过剩,高品质水果又严重不足。
“不重视品质不行了!”合作社果农们达成共识。“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提升品质,但有机肥用少了作用不大,用多了成本太高。”村书记苏京华说。有的果农试着加大化肥用量,但肥效不明显,有时还会“烧树”,或者加重土传病虫害,严重的甚至还会“死棵”。
作为合作社技术总监,文士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真是急得天天上火啊!心疼这满山的园子结不出好果子。”他回忆,“幸亏听了时老师的课,才知道给果树施肥就跟给人看病一样,也得‘开处方’。”
考察了石泉村的果园后,时连辉告诉文士增,他们给果园浇水常年实行大水漫灌,长期大量使用氮磷钾化肥,养分利用率低,中微量元素缺乏,养分需求和养分供给不能同步。同时化肥面源污染严重,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进而影响人的养分平衡和身体健康,采用配方水肥一体化技术势在必行。
“配方水肥一体化技术”类似中医中药的操作模式,检测果园土壤后,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阶段和不同目标产量,制定配方肥料方案,进行全营养科学平衡配方。“也就是说,果树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阶段需要什么,咱们就提供什么。”时连辉介绍,“这既能减少中间环节省时省力,还能大大降低肥料成本给农民省钱。”
山地果园如何用好水肥一体化技术?时连辉有自己的办法,文士增也是个爱思考的人,两人一拍即合,认识第三天就开启了“农业专家”+“农民能人”的合作模式。
“人家是农业大学的教授,懂得多,错不了。”合作社里7家农户主动报名,让时老师先在自家园子里“做试验”。
“我们根据不同土壤的养分含量、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和长势状况设计全元素养分配方,确保灌溉施肥精准化。”时连辉说。
石泉村是典型的砂石山地,滴灌不好用,微喷效果很好,村民也大部分安装了微喷节水设备,但是平时基本只用来浇水。水肥一体化是肥料和水精准配比施入土壤的技术,怎样把肥料精准地施到输水管道呢?市场上的施肥器,价格几千到几万不等,而且施肥器主要针对基地,很难买到农户用的施肥器,这让果农们犯了愁。
在时连辉的专业指导下,喜欢动脑子的文士增学懂弄通了设备原理,俩人一起用摩托车废旧轮胎气门嘴、施药泵、过滤器等零件成功地制作出了简单的施肥设备,为测量用水量加装了水表,用百十元的成本实现了精准水肥一体化施肥。
在花前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品质期等苹果生长的不同时期,时连辉开出不同的施肥“套餐”。凭着农大专家精准的技术和果农们的悉心管护,果园实现水肥高效利用和同步管理,果树长势喜人。“一里地以外,大老远就能看出我的园子不一样,叶子又大又厚,叶片发亮,果子也明显的大,和别的园子区分太大了。”苏占义难掩内心的喜悦。他家的苹果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直径85毫米的果子已经达到了80%以上。
果农苏京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使用配方水肥一体化后,果树品质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可以节省肥料用量60~80%,节省肥料成本一半左右,节水70~80%,节省劳力90%。原来用每亩用2000多元的化肥,用上配方水肥一体化技术,肥料只花了1000元,真正做到了省肥省水省钱,省事省工省力。”
10月14日,县农业局组织果农测产,平均亩产10000斤!十里八乡的果农都闻讯而来,石泉村果园地头人群涌动,大家穿梭在果园之间,对苹果品头论足,很是羡慕,纷纷找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取经。临沂市农业局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赵锦彪当场表示,明年开始,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配方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
高都镇黑石山村的果农们也同样面临着果品品质低、价格上不去的问题。“果品转型升级就是要从根本上提高果品质量,增施有机肥,培育健康的土壤是基础。”还是在蒙阴县农业局组织的培训会上,时连辉的这句话让黑石山村党支部书记朱风伟茅塞顿开。
时连辉介绍说,市面上的有机肥价格高,每亩至少要施1.5吨,成本得1800元以上,而且质量参差不齐,老百姓有心购买但有所顾忌。老一辈的农民传统堆肥工艺不对,一般就是自然堆放或者盖塑料薄膜堆放,满足不了堆肥微生物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条件,基本没啥效果。
实际上,蒙阴县各个镇都具有自制有机肥的最大优势——原料充足。一方面畜禽圈养业发达,是全国畜牧百强县,畜禽粪便年产50万吨,另一方面全县100多万亩果园,每年产生废弃枝条、树干等45万吨,外夏粮秸秆年产10万吨。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废弃物,依托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时连辉与当地农业局一起,组织农民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就近轻简化堆肥,生产生物有机肥。
时连辉研发的新型轻简化堆肥技术,购买简单设备或者不用设备,因地制宜选择果木粉碎枝条、畜禽粪便等废弃物,通过“果木枝条+畜禽粪便+微生物菌种”方式,控制好水分、碳氮比和供氧条件,在果园堆沤积造有机肥,实现就地腐熟发酵,20—30天就能产出优质高效的有机肥。
为了让农户掌握技术要领,时连辉在田间地头铺开摊子给农民边讲边做,又整理了技术要领给农民发放明白纸。“咱们农业技术人员不光要考虑技术先进,还要考虑给老百姓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他说。
在黑石山村,果农们听说农大专家要在果园里现场教大家制作有机肥,纷纷蜂拥而至。时连辉在朱风伟家的果园里找了片空地,现场制做果木有机肥。“把土杂肥和果木碎屑按照比例和动物粪便一起混合,每吨加3公斤生物发酵菌搅拌均匀,抓一把攥一攥有明水又不滴水的程度最好。每隔一周翻堆一次,高温发酵20来天有机肥就做好了。”时连辉边讲解边从搅拌机里抓一把肥攥着演示起来。
自制有机肥成本大约低3—10倍,质量却不输市场上的有机肥。这让黑石山村的果农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纷纷行动起来,购买了小型粉碎机、搅拌机、装载机等自己制作有机肥。朱风伟饶有经验地介绍:“用自己做的有机肥种地,用着放心,便宜也舍得多用,效果自然就好。”
原来村里的粪堆、草堆、柴堆是三大难,现在通过堆肥,摇身一变成了三大宝。如今,畜禽粪便和废弃果枝成了“抢手货”,一袋兔粪从5元涨到11元,果木枝条价格也涨了40%,果农们不仅增加了收入,还美化了村里环境,真正实现了高效绿色生态发展。
时连辉鼓励果农们实施果园有机肥地面覆盖,改良土壤结构、渗水保水、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培肥地力。冬季果园地表温度也有所提高,能够保护果树根部免受冻害;土壤水分稳定,防止裂果;夏季果园地表温度降低1℃—2℃,更加有利于糖分累积。
通过增施有机肥种出来的苹果,果型周正、颜色艳丽、糖度高、好吃又耐储存。朱凤伟家果园的冰糖心苹果,糖度达到18.5%,单个苹果的市场售价高达4元。赵国瑞、赵吉争、朱风山家的果园也逐步由高产低效型向优质高效型转变,收益比前两年翻了好几番,自制肥真正“肥”了农民的腰包。“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时老师。”朱风伟发自肺腑地说。
看到园子里丰收在望的场景,朱风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村民们的脸上也挂满了对新生活的期盼和信心。
10年前,时连辉就开始推广果树非地膜覆盖技术,利用废弃物堆肥基质、草毡子、园艺地布、土工布等覆盖。“传统的地膜覆盖不透气,还是严重的白色污染源,非地膜覆盖不仅透气,还具有渗水保水、疏松土壤、抑制杂草等优点。”说到废弃物堆肥基质地面覆盖,时连辉介绍,“该技术是模拟原始森林的生态结构,利用树皮秸秆等堆肥发酵,在春天地温回升、杂草生长还未大量生长以前覆盖。覆盖前要疏松土壤,覆盖5公分厚度,下雨后雨水能够渗入,土壤水分含量稳定,冬季还能减少冻害。”
基质等覆盖的区域只是在树冠下边,树行中间长草。时连辉介绍:“我们采取的是树下覆盖行间生草的技术,中间种的是鼠毛草,这种草和麦子的特性差不多,6月枯黄,覆盖地面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10月初,自己长的种子又冒出来,一直到来年6月以前都是绿的。”
现场交流果园新型生态修剪模式时,文士增拉开了话匣子:“通风透光、去强留若、以枝换枝,增强树势。小树轻剪,大树重剪。小树少动剪子少动锯,中年树少动剪子多动锯,老年树多动剪子多动树。”夏季修剪,为了使修剪口少受雨水侵染,时老师和文士增研究出了撸叶打头促花促芽新技术。“看,这本来是旺长枝,经过这撸叶,明年春天全是花。”文士增说。谈到根系,果农总结了“白根强,黄根壮,红根树生长减弱,黑根要了树的命”的生产经验。
如今,在蒙阴大部分果园采用生态生物防治方法,改变了原来用高残留农药的模式。春季高强度清园,用自制环保药石硫合剂杀菌,套袋以前用生物农药进行果面杀菌;夏季利用波尔多液杀菌保叶,摘袋后用有机生物农药弥雾剂全面杀菌;摘果后全面清理杂物杂枝,用生物有机肥做好秋施基肥。
黑石山村的朱风伟今年在套袋上出了奇招——不摘袋,等11月再采收,下果时卖黄金苹果。“去年留了几棵树做了下试验,口感、卖相都非常好。”朱风伟说。毛坪村的石立国发明了二次套袋,等果子着色后,再把袋套上,晚摘十来天,口感显著提高。
果农介绍经验:我们自己吃苹果,专门找没套袋的,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是特别好吃。下一步,时连辉让果农们生产一部分不套袋的苹果,试试市场。
〉时连辉教授(右二)向临沂市农业局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赵锦彪(左二)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
说起泰安肥城市潮泉镇上寨村村民尹承俊的3亩半果园,可是十里八乡远近闻明的山东农业大学专家科技指导示范园,他试验推广生物有机肥施肥技术尝到了甜头。种出的苹果品相、色泽、口感俱佳,每年都是刚上市便被一抢而空,被经销商称为“秒杀”苹果。
早在2009年尹承俊建果园初期,时连辉就在此进行废弃物堆肥施肥试验和精准配方试验。“当时是承担了束怀瑞院士‘苹果土壤分层管理节水节肥养根壮树技术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把老尹果园的95棵苹果树下都用上了堆肥基质,开发了类似方便面调料包式的中微量元素配方肥料。”
连续几年,老尹家的果园全红果均85%以上,糖度平均在17度以上,优质果比例占88.6%,果实个头大、着色好、糖度高、硬度大、果面光洁,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统一。如今,好苹果一下树还没出园,就被销售商买走了,价格比市场价高一倍,这让老尹的心里乐开了花。
“和农民朋友在一块儿,上瘾!”越是感受到农民朋友的喜悦,时连辉越是愿意和大家一起“做点事情”,让自己的这两项关键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在一次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技术转移大会科技精准扶贫对接会上,时连辉发布了这两项技术,济宁邹城大束镇官厅村的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冯朔“黏”着时连辉激动地表示:“我们村是最适合这个项目‘下嫁’的地方。”
在新泰和泰安岱岳区,时连辉正和养殖企业一起,利用养殖粪液制作精准的液体有机肥。
在山东潍坊、烟台、威海、济南,山西运城、晋中、阳泉……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学习到“全营养配方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有机废弃物堆肥化处理”两大技术。农民学到了技术,兴高采烈;专家转化了成果,喜气洋洋。
“给钱给物,不如让农民学技术,给农民有发展潜力的科技项目。”蒙阴县农业局副局长李西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