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飞 吴莉玮 李耀锋
摘 要: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知识产权人才更是创新型国家和知识产权强国的核心战略资源。虽然“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仍存在知识产权创新人才管理体制不健全、知识产权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足、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财政投入经费不足等突出问题。对此,河南省应当优化知识产权创新人才发展管理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创新人才发展政策,实施知识产权创新人才重大工程,推进知识产权创新人才重大项目,加大对知识产权创新人才发展的财政投入。
关键词:河南省;知识产权创新人才;人才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9-45-5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9.011
Research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Talents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Liu Yunfei 1, Wu Liwei 2, Li Yaofeng 1
(1. Hen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ffairs Center, Zhengzhou Henan 450000;
2. Hen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Talent is the first resource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talents are the core strategic resources of innovative country and strong countr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lthough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Henan Provinc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alents work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ere are still obvious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talents is not sound,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talents are insufficient, the roles of high-level talen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not fully played, the financial funds invest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alents is insufficient. For this reason, Henan Province should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talent development, perfect the polic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talent development, implement the major engineering proje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talent, promote the major proj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talent, and increase the financial inpu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talent.
Key words: Henan provinc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talents; tal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知識产权人才是指经过知识产权专业教育或受过知识产权系统培训,具备知识产权基本理论素养和一定实务技能,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研究、服务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1]。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涉及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集聚、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领导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知识产权人才匮乏是当前国家和河南省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与知识产权强省的短板与瓶颈[2]。本文专门对河南省创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状况进行梳理与总结,以期对河南省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和经济强省有所参考与借鉴。
1 发展现状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人才强省,河南省高度重视创新型知识产权人才优先发展,“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第一,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正式单独列入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1年10月31日,河南省公布了《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并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工程”。这是河南省首个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也是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事业创新发展产生了重大和深远影响。
第二,稳步实施了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为衔接国家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实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并要求“到2020年,培养100名左右具有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能力的高层次人才,1 000名左右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专业人才,10 000名左右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实用人才”。《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实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培养和认定10名知识产权拔尖人才,培养和认定百名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千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万名知识产权实用人才。《河南省专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培养和认定10名专利拔尖人才,培养和认定100名高层次专利人才,培养1 000 名专利专业人才,培养10 000名专利实用人才。“十二五”前,河南省企事业知识产权工作者仅有200 余人,其中,企业知识产权专职人员不足20人,专利行政执法人员不足30人;高校从事知识产权理论及学术研究的人员不足30人,法院系统从事知识产权审理审判的人员仅20余人[3]。而“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拥有各类知识产权人才14 745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人员和执法人才894人,知识产权企业人才11 650人,知识产权服务人才2 070人,高校及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人才131人;河南省推荐和评选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及信息人才80余人,具有专利代理资格和专利执业资格人数分别近400人和100人[4-5];河南省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10人[6-7,入选全国专利代理行业高层次人才4人,入选全国专利代理行业领军人才1人,河南全省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200余人[8]。可见,“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跨越。
第三,及时出台了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政策措施。根据《河南省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实施方案》(豫知〔2009〕76号),河南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出台了《河南省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管理暂行办法》(豫知〔2010〕96号)、《河南省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工作组工作制度》《河南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综合评价指标》《河南省知识产权专家库管理办法》《河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管理办法》等。河南省知识产权局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在全国开了先河。这些政策为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和保障。
第四,初步建立了河南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库和知识产权专家库。目前,河南省已经组织了4批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选拔工作,确定了79名河南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9]。2017年2月6日河南省知识产权局下发了《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首批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推荐工作的通知》,开始组织实施河南省首批知识产权专家推荐入选工作。这些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和知识产权专家为河南省建设创新河南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第五,建立了一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目前,河南省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设立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8个,建立知识产权学院3个,先后4批认定116所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基地[10-11]。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知识产权局联合河南省委组织部、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已连续举办了10期县处级领导干部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班[12]。“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培养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2 000余人。河南省知识产权局与河南省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干部知识产权培训,这在全国独树一帜。这些基地与培训为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提供了深厚土壤和充足养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 突出问题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历史性成绩,但是,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数量和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其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知识产权人才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将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工作纳入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的刚性约束指标的机制还不健全,仍将职称作为申报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的限制性条件,对知识产权人才的第三方评价机制仍未形成,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在政府、法院、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使用机制仍不顺畅,与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等省级人才待遇的衔接不紧密,企业知识产权人才专业技术职称晋升渠道“天花板”问题还未解决[13]。
第二,知识产权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严重不足。如前所述,无论是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还是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都严重缺乏,难以匹配河南省经济大省的地位,难以支撑河南省制造强省和经济强省目标的实现,难以适应河南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专职从事专利行政执法人员严重不足。精通知识产权法律和管理、熟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事务、专业能力和贡献突出、能够带领团队开展开创性工作的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严重缺乏。懂经济、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懂外语的知识产权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实用人才仍然缺乏[14-15]。
第三,河南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河南省已经评选了3批60名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但是对这些高层次人才的使用、培训、管理和扶持等方面仍处于放养状态。对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的使用、培训仍不重视,对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仅进行过一次正规培训,所在单位和社会对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的认同度和重视度不高,对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的职称评定、项目倾斜和资金支持仍很不足。
第四,河南省对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财政投入经费不足。目前,河南省对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的投入主要仅限于给予河南省知识产权软科学项目的立项倾斜和财政资助,且资助金額较少,每个项目1万~2万。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获得河南省软科学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和国家项目培育的经费资助则更少。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实务与运营人才获得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财政资助的机会也很少。对知识产权人才科研经费的非竞争性稳定支持制度还未建立,对知识产权青年人才的普惠性经费支持政策还没有出台,对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标志性成果奖励机制还未成型。
3 建议措施
3.1 优化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管理机制
优化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的领导体制。契合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乘着知识产权强国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东风,在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被撤销的背景下,将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工作既明确列入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法定职责范围,也明确列入河南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法定职责范围,实行双领导双重视机制,以统筹协调包括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在内的全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或全省人才发展工作[16]。
建立创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衔接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和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立创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着重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引进、评价与激励、流动配置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发现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知识产权人才新机制,促进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向河南省聚集[17-18]。
3.2 完善河南省创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政策
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政策,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大人才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聚焦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产业企业做强做优现实需要,推动建立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模式,以对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制造强省建设和经济强省建设的贡献度为主要评价标准,建立单列的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新机制和知识产权人才职业能力认证制度,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制度,促进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国有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间人才的相互交流[19]。
3.3 实施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重大工程
设立河南省知识产权高端引领人才工程。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高端引领人才工程,结合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河南省专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河南省知识产权高端引领人才工程,以河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为蓝本,选拔培养20名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00名河南省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和200名河南省知识产权百名青年拔尖人才,以重大专项任务、重点研究课题、重大工程项目、国际交流合作等为主要抓手,打造一支理论知识功底扎实、实务技能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知识产权领军人才队伍[20-22]。
实施河南省知识产权急需紧缺人才工程。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急需紧缺人才工程和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聚焦“三区一群”,围绕知识产权强省、创新型河南、制造强省和经济强省目标,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形势,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适应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主题,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需求,实施河南省知识产权急需紧缺人才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和业务能力强且能够维护好市场创新秩序的专业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人才队伍;着力培养一批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推动发展与经营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高级管理人才;着力培养一批促进知识产权交易许可、资本化和产业化等知识产权运营人才;着力培养一批能够灵活运用专利信息资源并为企业、产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专利信息分析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拥有国际视野、熟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实务且具有丰富国际交流经验和处理知识产权国际事务能力的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23-24]。
实施河南省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对接河南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河南省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聚集科技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熟悉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与市场运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型创业者。
持续实施河南省知识产权基础人才工程。根据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河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为载体,持续实施知识产权基础人才工程,覆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专利审查、知识产权服务业、卫生医疗等各行业,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遗传基因、传统知识等知识产权各类型,涵盖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产权政策、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信息等各方面,延及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服务等各环节,造就数以万计的满足社会需要的知识产权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和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
3.4 推进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重大项目
完善河南省知識产权智库项目。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智库项目,根据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集政策研究、决策服务和国际合作为一体的河南省知识产权高端智库建设,完善河南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库和河南省知识产权专家库,建立河南省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培育1~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智库,建立3~4家河南省级知识产权智库,支持10个左右高等学校与民间知识产权智库建设,为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理论创新、资政建言、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和公共外交等重要支撑。
强化知识产权培训基地项目。衔接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河南省专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设3~5家知识产权学院,建设1~2家知识产权研究院,培育1~2家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培育1~2家国家知识产权人才研究中心,探索建立河南省产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巩固10家左右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成30所省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构建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与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研究院三位一体建设新模式,形成政产学研知识产权人才联合培育新模式,形成创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教育长效机制,突出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锻造一支能够满足河南省知识产权培训需求、理论素养与实务技能兼优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和结构符合发展要求、能力素质达到国际水平、人才分布适应国家区域经济布局且能够满足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建立知识产权人才特区项目。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立知识产权人才试验区项目,支持“三区”的创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激励创新型知识产权人才更好地为国家赋予河南省的三大国家战略服务。
3.5 加大对创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的财政投入
设立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人才发展支出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证。《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重点区域、领域和行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投入。《河南省知識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更是明确要求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力度,设立独立预算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因此,河南省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支持,加大对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的财政投入,与河南省知识产权创新基金相配套,设立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用于资助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重大工程和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重大项目。
4 结语
当前,不论国际还是国内,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从主要靠拼体力、拼汗水、拼环境、拼资源向主要靠拼科技、拼知识、拼创新、拼人才转变已成世界大势。创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对河南省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创新型河南、制造强省和经济强省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对实施“五区一中心”国家战略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与高度重视创新型科技人才一样,各级政府应当切实重视创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和《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聚焦懂科技、经济、管理、法律与外语的高端型、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知识产权人才的目标,切实出台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切实加大对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财政支持与投入,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和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知〔2010〕96号)[EB/OL].(2010-11-01)[2018-07-20].http://www.doc88.com/p-7972044599064.html.
[2] 李丹颖.河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成立[J].河南知识产权,2017(4):7-8.
[3] 梁新慧.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五厅局评选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Z].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年报,2011:159-160;
[4] 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24)[2018-07-20].http://www.hnzl.com/sitegroup/root/html/ff8080814d8de009014db3a6f54e115e/696690f683f64d3395e960bc33d94740.html.
[5] 栗凤娇.专利代理:撬动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Z].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年报,2011:178-180.
[6] 赵振杰.我省7人入选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N].河南日报,2016-02-25(3).
[7] 岳修科.我省七人当选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J].河南知识产权,2016(2):6.
[8] 郭民生.郭民生局长在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年报,2011:3-9.
[9] 李建伟.我省开展第四批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评选工作[J].河南知识产权,2015(12):6.
[10] 李丹颖.河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成立[J].河南知识产权,2017(4):7-8.
[11] 王倩.我省19所学校通过首批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基地考核[J].河南知识产权,2017(4):8-9.
[12] 吴瑞格.全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座谈会在郑州召开[J].河南知识产权,2017(7):3-5.
[13] 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知发人字〔2017〕12号)[EB/OL].(2017-02-24)[2018-07-20].http://www.waizi.org.cn/law/19823.html.
[14] 李亮.天津市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
[15] 张晓燕.让知识产权引领中原崛起[J].河南科技,2017(4):8-15.
[16] 张天霖.智汇元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J].河南科技,2017(16):14-16.
[17] 王锋.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J].公民与法:综合版,2009(11):4-7.
[18] 马瑞芹.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1(3):27-28.
[19] 张婷,肖峰.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校企对接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2):148-150.
[20] 胡光.高校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路径新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6):16-19.
[21] 雷鸣.论应用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J].现代牧业,2014,34(1):35-37.
[22] 杨健.我国涉外应用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学理论,2017(11):185-186.
[23] 何培育,王潇睿.政校企三位一体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6(12):24-27.
[24] 张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