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统音乐保护策略研究

2018-12-03 02:04杨磊
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浙江传统音乐

杨磊

摘 要:浙江传统音乐是指在浙江这一区域范围内,形成具有本地区形态特征的音乐形式,它一是涵盖历史流传下来的音乐存在,其历史源流久远、文化内涵丰富,展现着浙江这一区域人们的固有的文化形态;同时也包括当代创作具有传统特色的音乐,其创作形式多样、意蕴风采独特,表现着浙江区域人群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审美价值。伴随中国近现代化发展历程,浙江传统音乐的生存境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如何应对浙江传统音乐面临的挑战,并为其寻找保护策略,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浙江传统音乐 保护策略

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亦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延续、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也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推动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浙江传统音乐是既是浙江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也是全国乃至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深切掌握好浙江省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现状,保护好我省音乐文化遗产,对我们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对我们把握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和音乐审美诉求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对我们弹好中国旋律、唱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文化、展示好中国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近代化发展的历史浪潮中,浙江传统音乐出现了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在保护的方式方法上较为单一、无创新,往往采用静态式与封闭性的被动保护,极为容易造成浙江传统音乐文化的时代断裂;在保护的过程中对浙江传统音乐文化的属性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很容易造成浙江传统音乐文化的碎片化、无序化;在保护的过程中会出现行政化的过分干预,为完成上级下达任务频现消极应付式保护,以此造成对浙江传统音乐文化价值的多样性认识模糊。甚至有一部分人对优秀音乐文化的流失持漠视的态度,认为浙江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是音乐专家和文化部门的事情,这种对浙江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内涵、特色缺乏系统的认识,被动性、盲目性、仓促性、急功近利性、庸俗性的保护,无疑对浙江传统音乐的保护是毁灭性的的。基于此,我通过在浙江县区的调研,对浙江传统音乐的保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浙江传统音乐的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一、利用区域景观空间进行动态保护发展

浙江传统音乐作为传统艺术的重要形态之一,影射着浙江这一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段其社会发展的端倪,它包含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像金华道情、浦江乱弹、乐山佛乐这些历史悠久的剧种,他不仅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特色和社会历史价值,其最核心的是他来源于浙江这一地区的百姓,又通过其反哺这一地区的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审美功效的艺术形式,其振动体通过振动产生音响的大小、音色柔美程度和人类的情感具有同步的效应,因此音乐与旅游具有审美层面的统一性。伴随浙江五水共治为轴心的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旅游成为当下物质生活满足后,精神层面愉悦之重要途径之一。浙江地区传统音乐如何在旅游景观中更好地融入,并通旅游行业的发展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创新,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浙江传统音乐具有其地域性的特色,承载着这一地区独特的历史记忆和审美方式,具备了吸引旅游资源的特性。笔者于2016年8月到江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时,在山清水秀的东西岩景区参观中,同时欣赏了畲族的民间艺术家为我们旅游者演唱的畲族民俗歌曲,他们通过独唱、合唱、重唱等形式,表演了包括普通山歌、劳动歌、哭嫁歌和酒歌等系列民俗歌曲,曲调与唱词紧密结合区域和民族特色,风格质朴而不失典雅、唱词委婉而饱含情愫,让我们在自然风光的亲沐中,深切的体会了畲族深厚的传统音乐文化底蕴。因此,在浙江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的过程中,对传统音乐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丰富其旅游区域内容,也可以增强游客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体验,从而一定程度上提升旅游地区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实现其旅游业和音乐产业的共赢。个人认为利用区域景观空间,对浙江传统音乐进行动态保护发展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結合,一是浙江传统音乐要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乡村是传统音乐传承发展的沃土,依托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文化村发展,打好农村包围城市的战役;二是要做好传承与创新的结合,通过传统音乐惠及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如何最大化的使浙江传统的音乐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做到浙江传统音乐在旅游开发中形式与本质的统一、传承与创新的并重、表演与欣赏的和谐,突破历史固有不足、大胆革新、完善扬弃,力促乡村旅游与传统音乐最有力的契合;三是要与科技发展相结合,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空环境下,充分利用科学发展成果,依托高新技术产业,最大化的在旅游活动中展示传统音乐,像在富阳场口镇的景区中,很多景点都有二维码扫描带来的人工智能讲解,我们能否将浙江各地区的传统音乐通过这种模式向游客展示,让游客更方面的体验浙江传统音乐的魅力。四是要与景区博物馆、展览馆相结合,博物馆作为旅游活动中重要的区域之一,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同时在博物馆中增加传统音乐体验项目,来展演当地传统音乐的历史演变、风格特征、名曲佳作等,以此来提高游客对浙江传统音乐的心理感知。

二、通过学校教育行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学校教育是传播浙江传统音乐是最为便捷、快速、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浙江传统音乐在浙江人民长期的音乐社会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作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形态和音乐剧种。然而随着现代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不断向前推进,人们的生活、生产、娱乐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化的变革;此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流行音乐对包括浙江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90年代后期以来,这种影响的后果就是90、00后这两代对传统音乐的了解甚少。基于此,如何在多元的社会变革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冲击下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浙江地区的传统音乐,且通过浙江传统音乐的魅力增强浙江地区人们的文化属性和情感聚力是摆在浙江教育和全国教育上的一大严峻课题。面对传统音乐文化现状,2004年教育部颁布12号文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指导方案》指出,“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地方和学校课程,约180学时, 10个学分。”此文件的颁布为区域性传统民间音乐的保护提供了法理依据,这一规定在2005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中得到实施。笔者认为做好浙江传统音乐乐教育在学校中的传播,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浙江传统音乐的学校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践出真知,将浙江地区的传统音乐的存在无形的融入到浙江音乐教育的社会实践中,才能使传统音乐的教育落到实处。如2017年4月23日,由浙江省戏剧发展促进会、浙江省婺剧促进会主办,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承办的婺韵乐团戏曲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音乐厅举行,音乐会中,婺剧传统曲牌《花头台》、《三五七》、《二凡新韵》、《走青山》,越剧曲牌《手心手背》、《女儿情况》,以及京剧曲牌《打虎上山》、《春秋亭》等一一上演,艺术家们的倾情演绎为我院师生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使我们学生在书本的学习中,亲历浙江传统音乐的表演,真切的感受戏曲艺术家的表演实践,领会其表演形式与内容的融合统一。二是做好浙江传统音乐的教与课程开发的结合。在教的层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深切落实浙江区域传统音乐的比重,加大学生在审美欣赏过程中对本区域的音乐认同感。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来看,低年级的学生与中高年级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要无缝衔接,逐步在不同年级的课程开发中,加深对浙江传统音乐的认识、认知和传承发展。只有厘清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浙江传统音乐才能通过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在浙江地区的到较好的传承。通过学校教育的有效方式,将浙江传统音乐植根于校园教育各个阶段,用区域性最朴实的音乐语言和最具特色的音乐形态来引导、启发、培养浙江地区的学生,这对于提高浙江地区学生的音乐素养、拓宽其音乐视野、陶冶音乐情操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三、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扩大欣赏受众群体

传承和保护浙江传统音乐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观众的欣赏需求和接受度对其加大开发和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扬弃传播,实现这一点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现状。尤其是当代社会,科技媒体的发展、图像技术的进步,给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契机。《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①对推动文化产业运用科技创新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区域性浙江传统音乐如何抓住这一机遇,结合电子媒介图像技术,丰富浙江传统音乐的视觉传达效果,以此来传播浙江传统音乐。这种实践在三维动画短片《醉花缘》中得到过运用,这部影片背景音乐通篇采用中国传统音乐经典作品之一的《高山流水》,其演奏恰恰就是我们浙江筝派的版本,内容在音乐的委婉推进中,讲述了一位喝醉酒的老叟,在桃花仙境般的世界中完成了一场奇异之旅。柔美的曲调、缓慢的行进、典雅的旋律伴之缥缈中的潺潺流水,聆听者不但回味无穷,且增添了众多的遐想。在六分钟的作品中,我们通过视觉、听觉的互动,以及社会影响下人的心理状态所产生的联觉,因音乐与画面的默契配合给欣赏者带来的感官上的愉悦。浙江传统音乐如何能够借鉴上述这种模式有意识地进行创作,使我们的听众尤其是青少年更多的接触浙江传统音乐是我们值得思索的重要领域。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符合这一条件的浙江传统音乐动画形式屈指可数,凡是发展皆有利弊,我们如何面對当下浙江传统音乐发展的不足,来看待浙江传统音乐挖掘的巨大潜在市场,需要我们广大的音乐创作者和传统音乐家以及影视作品制片方好好合作,以此来培养浙江传统音乐的欣赏群体,为浙江传统音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我们相信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网络媒介的对浙江传统音乐的传播,欣赏和喜爱浙江传统音乐的人士会越来越多,国别和年龄层次也会不断增长。

四、注重传承人核心作用完善活态保护渠道

浙江传统音乐文化如若缺少了人的存在,就失去了其最基础的生存和传承基础,人的行为在浙江传统音乐文化中很容易受到来自内部或者外部因素制约,而改变其指向性。因此保护传承人是保护浙江传统音乐最为重要的一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跨越式发展,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可知在浙江传统音乐中,不论是浙东吹打、遂昌十番、宁海平调还是温州鼓词、台州乱弹、松阳高腔,亦或宁波走书、金华婺剧、宁波滩簧等,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即艺人技艺传承和传承人的保护问题。2012年冬,浙江省婺剧促进会李林访会长带领音乐工作者,到金华浦江婺剧老艺人魏之云家里,搜集浙江传统婺剧乱弹唱腔《铁灵关》,这首作品基本是由真声向上翻成假嗓音演唱(亦称“雌雄腔”),非常珍贵。遗憾的是录音结束不久72岁的魏老就去世了。这段唱腔和翻假声的表演方法目前已被传承者周子清后期所掌握,不能不说是惋惜中的幸运事了,可见对非遗传承人资料挖掘时间的紧迫和对非遗传承人保护的刻不容缓是我们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浙江传统音乐文化存在和生存的脆弱性,上述浙江各类传统音乐往往是人在艺在,人亡艺灭。一位浙江传统音乐的老艺人去世,不仅仅是生命的终止,还有可能带走作品在内的诸多浙江传统音乐文化遗产。浙江传统音乐的传承人是浙江传统音乐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传承人的存在,浙江传统音乐将会是无魂式的传说或书本式的介绍,其形式和内容都无法真切的在生活中再现。在保护浙江传统音乐传承人这项工作中,我们既要保护好老得传承者,也要加大对新人的培训,对他们的保护不能仅仅是在传统音乐申请项目中列入其名,而是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经济保障倾斜、社会地位提升、专业技术支持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制度上的保障。我们应该谨记,浙江传统音乐文化背后藏匿着我们对现世世界感应方式的无形变迁。当我们逐渐认识到事物发展加速带来丧失文化传统所承序的约束性时,它给我们本土文化带来的侵害,不仅仅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更多的是取而代之的危险。

结语

就浙江传统音乐的保护策略而言,不能就保护而谈保护亦或者说不能就开发而谈开发,更不能将浙江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创新,由同一主体进行完成和评价,而是需要将其保护与开发作为一种浙江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话语主体,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的保护传承浙江传统音乐。保护和传承浙江传统音乐文化从宏观角度上讲,浙江省政府和各市县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浙江各级政府在浙江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应该在制度上有保障、政策上有规划、资源中多整合、财力上多支持。省各级宣传部门、文广新局、教育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应尽快制定有据可循的保护政策,为浙江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开发、创新提供法律和政策上的依据。在有条件的市县区成立传统音乐文化保护委员会,对浙江各个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统一协调保护、逐步开发发展;同时尽快完善和建立浙江传统音乐文化资料库,落实逐级保护制度。在各地政府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用于对浙江传统音乐的保护方面,以此在传统文化的保护领域主动“谋其政”没发挥其在保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此来换取浙江传统音乐文化在投入与产出、数量与质量、成绩与成效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保护者、传承者、开发者,我们要担当其包括传统音乐文化在内的国家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力争做好浙江传统音乐文化的守望者和传递者。

参考文献:

[1]毛云岗.浙江丝竹音乐现状分析与发展保护研究[J].音乐创作,2016(11).

[2]冯光钰.传承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好保护[J].音乐研究,2006(1).

[3]周耘.开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之先河——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发展回顾[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4).

[4] 殷颙.浙江遂昌“昆曲十番”音乐形态探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2).

注:本文系浙江音乐学院科研项目,编号:2018KL024。

猜你喜欢
浙江传统音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