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工作理念在不断更新,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民生新闻节目的出现和蓬勃发展。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当中,主持人的播报形式和播报风格是整个节目理念和风格的最直接体现,因此,主持人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而言,新鲜感是获得民众喜爱的保证,而节目主持人怎样将新鲜感传达出来,则是节目保持高收视率的关键。本文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角度出发,以主持人的主持工作为落脚点,浅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何才能较好地把握播报艺术中的新鲜感,从而使新闻节目变得更加精彩和有趣。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 主持人 播报 新鲜感把握
电视民生新闻,以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播报对象,旨在为人们提供新鲜、有趣、有用的新闻资讯;与此同时,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关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琐事和难事,包括各种居住环境问题、乱收费问题和用水用电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播报有利于帮助群众解决利益相关的最直接问题,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近年来强势崛起,成为各个电视台的王牌栏目,常年稳居收视率冠军宝座。
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而言,主持人是整个节目节奏和走向的现场把控者,主持人的播报水平,直接关系着新闻的受关注程度和整体节目的精彩程度,口语化、亲切活泼的播报方式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感染和共鸣,但是就目前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而言,播报中存在着风格陈旧、沉闷,新鲜感不足、深度不足和缺乏规范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深度发展。如果从受众的角度分析,只有使他们明确感受到主持人播报的内容正是他们感兴趣的最新鲜消息,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可见新鲜感是电视民生新闻播报的最高艺术。主持人怎样做好播报中新鲜感的把握,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 明确主持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
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又被称为“新闻主播”,这一概念发源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美国,主要强调了电视新闻栏目当中主持人对于节目内容、趋势、走向、特色的强大掌控能力和自主处理能力。而在我国的电视节目当中,似乎“主播”这个概念不如“播报员”来的准确,因为通常而言,我国国内新闻主持人的自主发挥余地都非常小,对于新闻的播报一般都是在提词器的提示下进行照本宣科的宣读。在这种工作内容和角色定位之下,主持人只能是一个被动的、被指挥的角色,容易产生消极心态,像提线木偶般地播报内容,不加入主观创造,不投入自身情感,导致电视节目缺乏生命力。
要想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新鲜感把握艺术,首先就需要节目主持人从主观上摆正自己的心态,确立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和对节目把控的自信,并以主人的姿态,将观众作为客人一样“热情招待”,改变冰冷坚硬的态度,提升播报中的存在感和明朗感,投入自身感情,使观众在播报中体会到新闻的新鲜感和感染力。
二、培养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有利于准确捕捉新闻中的新鲜点。
作为新闻行业的从业人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同样需要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因为当下的电视产业环境,已经给节目主持人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环境,使他们不再单单是一个播报员,主持人的播报形式也应该由被动的直接式播报转为主动的理解式播报,节目主持人需要在播报新闻时,对节目内容进行快速的判断,以便识别新闻特性,更好地进行播报工作。培养主持人的新闻敏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节目开始之前,应该对本期的播报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在这一熟悉的过程当中,了解现有事实情况,对于事件的背景、过程、现状、发展有清晰的理解,使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条完整的线。而所谓的新闻敏感培养,就是要求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这条“线”上寻找不同寻常的“冒头”,这样就可以发现事件的新鲜之处,从而提升节目的可看性。
2.把握新闻“生长点”、“临产状态”规律。
“生长点”是指新闻发生的和出现的时间节点,而新闻的“临产状态”则是指一段持续的容易产生新闻的事件发生状态。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把握好新闻的“生长点”和“临产状态”,既可以较好地掌控节目节奏,又可以帮助节目形成起承转合的变化趣味,提高节目播报的新鲜感。比如,在进行一组国内天气新闻播报时,新闻内容为:我国北方冬季持续干旱,早就该降下的雨雪却迟迟不来,与此同时我国的南方地区却普降大雪,不适应降雪、室内没有供暖的南方群众叫苦不迭。这一条新闻的“生长点”就在于后半部分的南方降雪,因为南方普降大雪在我国的气候历史上比较少见,新闻内容比较具有新鲜感,因此主持人在进行新闻播报的时候,就应该调动自己的情绪、语言和肢体动作来突出这种新鲜感,以此来吸引观众的关注。
三、形成对新闻内容的深层认识,是提升新闻新鲜感的内在动力。
随着我国群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新闻行业也需要不断进行变革,在过去我们的理解中,新闻事件的表述就是坚持“5W”原则,讲清楚人物、事件、地点、时间和原因就可以了,而主持人在播报中,也习惯性地进行线条化播报。这种播报方式虽然能够言简意赅地介绍清楚新闻事件的始末,但是对于现在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来讲,节目已经远远不能通过这种“白开水”似的播报来吸引他们的注意了。这就要求主持人加深对新闻的理解,从过去直接式的播报形式逐渐转变为理解式的播报形式。
所謂理解式的播报,就是指主持人要将对新闻的“5W”理解加深为ABCDE的理解,在播报之前要深入了解Accident(事件)、Background(背景)、Connotation(内涵)、Deed(真相)和Effect(后果),提高对新闻的把控和深挖能力,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认识,以便在后期播报中加入自己对于整个事件的认识、态度和情感,帮助观众对于新闻形成一个立体化的感知。
在这里我们要特意提出主持人播报中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貌似客观,一是貌似亲切。所谓“貌似客观”就是指主持人刻意营造自己“局外人”的身份来强调新闻的严肃性和客观性,这种播报方式缺乏新鲜色彩,会带给观众冷漠、呆板、沉闷的感觉;所谓的“貌似亲切”则是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播报的过程中,为了刻意营造活力满满的形象而过分兴奋,给观众一种假模假式、浮躁浅薄的感觉。其实,无论是貌似客观,还是貌似亲切,都是由于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没有形成对新闻的深刻理解造成的,主持人要格外注意这些问题,防止造成新鲜感没有,观众的反感却不少的尴尬局面。
四、利用语言传达特性,准确表达新闻的新鲜感。
语言,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工作的重要载体,观众通过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获得对于新闻事件的基本认识,通过主持人的评述引发对于事件的深刻思考,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对于语言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视节目是否能够带给受众新鲜感。节目主持人应该深入理解语言表达的特性,进而做好新闻的播报工作。
1.叙事要清楚。
一条完整的电视新闻,通常包括导语、新闻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在进行导语播报的时候,主持人要注意做到鲜明、醒目,将事件的主要内容进行言简意赅的表述,同时还要注意在导语中适当加入悬念,以便形成新鲜感,吸引受众兴趣,使他们继续关注节目。在进行新闻主体播报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细致、层层分明并且语气连贯,要把导语中未解的悬念解释明白,做到事实清晰、完整。在结尾部分,主持人要重视对于整个新闻的深化和升华,加重对于新闻主题的播报,使结尾部分能够与全篇消息相呼应,引发受众的回味和思考。
2.重点要突出。
对于主持人播报工作而言,一篇新闻的重点是否突出,主要看主持人的语音、语调变化是否准确和合理。在民生新闻节目播报中,主持人应该通过自己音长、音色、音强的变化和语言的疏密来将新闻重点表现出来,在新闻的关键点着力,而其他位置大胆放下,使新闻播报的新鲜点和重点突出。
3.要做好节奏的把握。
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一般都是老百姓身邊的琐事、杂事,因此不需要过分严肃,应该主要强调健康、明朗、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因此,对于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而言,保证播音节奏的干净利落才是符合节目主旨的播报形式。在新闻播报中,要尽量减少长句、复杂句的使用,以明白流畅、自然平实的语言为主,吐字要清晰,节奏要合理,这样才有利于节目内容的合理安排,以此获得观众的认可。
五、恰当运用其他非语言符号,有利于提高新闻的新鲜感。
人际传播的过程,既是一个语言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用非语言符号进行沟通的过程。据统计,当人们面对面进行交流时,交流内容的顺利传播只有35%是依靠有声的语言完成的,而其他65%的内容则是依靠无声信息传播的。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播报而言,无声信息的传递包括主持人在节目播报时的穿衣打扮、道具使用和肢体语言等等。
作为一个节目的形象代言人,节目主持人如果想要带给观众新鲜感,首先就要做好自身形象的打造工作。虽然不能像综艺节目主持人或者影视明星那样穿着大胆,但是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完全可以根据自身节目的定位、自己的年龄、性别和性格特征来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比如,年轻的女主持人,可以在正装的基础之上,通过胸针的变化,体现出一种符合自身年龄的时尚感,同时可以通过不同的化妆手法,展示自己的不同形象。
另外,主持人还需要格外重视自己的肢体语言和精神气质,要做好自身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和肢体行为的控制,以便传递出一种正能量的、具有“精气神”的气质,让观众眼前一亮,同时精神也为之一振,只有这样才能带给观众新鲜感,使观众得到感染。
参考文献:
[1]贾艳艳.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播报风格及应对策略研究[J].新闻知识,2013 (6).
[2]王继恒.如何提高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播报的质量[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0).
[3]白娅莉.论新闻节目主持人播报样态多元化[J].西部广播电视,2015(18).
[4]葛晓雯.广播新闻播音的新鲜感如何表现[J].中国传媒科技,2013(20).
[5]王平.如何表现广播新闻播音的新鲜感[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0).
[6]林晓晖.论电视新闻播报中新鲜感的把握艺术[J].东南传播,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