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放飞想象的那块墨迹

2018-12-01 10:15林金石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8年9期
关键词:测验人脸兔子

林金石

一块天然“墨迹”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而且由于潮汐锁定,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相同,上亿年来永远以固定一面朝着地球。上面灰白色表层、隐隐约约的环形山……这些肉眼可见的景物,成为人类不断畅想的话题。这不正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罗夏测验?

羅夏测验,又称罗夏墨迹测验,是利用墨渍偶然形成且标准化的图版,让被试者据以自由联想并对此进行分析的心理测验,它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投射法人格测验。从起初人类第一次朝天上看开始,月亮就在那里,并且从未改变过。它就好比是人类在天上的一块天然大“墨迹”,引无数人对它浮想联翩。

月亮上坑坑洼洼、斑斑点点的表面,是火山喷发形成,还是太空陨石砸出来,抑或是神仙的影子?古今中外,许多民族都对它有不同的联想,兔子、人脸、女人与孩子、老人与狗……各式各样的都有。

对月亮的自由联想

尽管那是同一个月亮的同一面,但在世界不同地区却有不同视角,人类看着它就产生了不同的联想。

在西半球,特别在美国,对月亮最常见的联想就是一张人脸,上面眼睛、鼻子和嘴巴一应俱全;欧洲一些民间传说里,那可就不单单是一张脸,而是一个完整的人。德国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位老人星期天外出到森林里捡柴火,他在树林里受到一位陌生人的热情欢迎。热情之余,这位陌生人显得有点严肃,并且对他星期天捡柴火很惊讶。因为星期天是圣日,应该休息,尤其要去教堂礼拜(在西方基督教影响根深蒂固)。于是,陌生人决定以儆效尤,把老人送到月亮上使全人类都能看到他,以此提醒世人永远不要忘了星期天的神圣。

在南半球,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的传说里,月亮上面有一个女人,并且名叫希奈。有一次发生了大饥荒,希奈和孩子饥肠辘辘但仍在干活,在铁帖上捶打衣服直到晚上月亮升起。当她抬头时,正好看到月亮越过一颗果树,于是突发奇想,她向这位明亮耀眼的月亮大人祈求,赐予她们一些水果充饥。但月亮性情暴躁(或许是因嫌麻烦),一阵风把希奈、孩子和家当工具都扫到了月亮上(当然月亮上应该吃喝不愁)。

在东半球,尤其在亚洲,月亮上面看着更像兔子。中国民间传说,嫦娥独自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求来的长生不老药,意外地飞天成仙,升天时她带走了自己的兔子,最后一起居住在月亮上。中国探月工程因此又称为“嫦娥工程”,2013年发射了月球勘探卫星“嫦娥三号”,以及月球车“玉兔号”。

日本民间传说也与兔子有关,但完全是另一个故事。一位老者在森林里找吃的,遇见了猴子、狐狸和兔子。猴子送给他一些水果,狐狸抓些鱼送给他,但兔子只拿得出草,其他什么都没有。情急之下兔子决定牺牲自己,准备跳入火中把自己(烤兔)送给老人。老者很感动,马上阻止了兔子,而且还因它的善良而赐其永生不朽,住在月亮上。

虽然这些传说故事很有代表性,但并不是人类的全部联想。同样在北美大陆,有一支古老部族对月亮的联想却不是人脸,而是兔子。他们就是克里人,居住于加拿大中部,为北美最大的本地族群之一。他们传说,那只兔子是骑着仙鹤飞上月亮的。还有的民族认为月亮上是一只蟾蜍,有的认为是两只手印,有的认为是一棵树,有的认为是老祖母坐在摇椅上,似乎正在读书……

幻想性视错觉

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似乎总是无穷无尽,面向月亮产生了许多光怪陆离的传说。然而,不管多么千奇百怪,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反映了人类的联想思维。

人类大脑天生可以根据某些模糊的、残缺不全的信息,识别出熟悉的、完整的样式,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幻想性视错觉。借此,基于非常有限的信息大脑就能推断各种事物。比如甲100米外被乙看到,甲整个人就显现在乙的视网膜上,成像是非常小的,而甲的脸就只是一个极小的点;但不管成像多小,也不管像素有多低,乙的大脑仍能判断出那就是甲,不是其他人。类似的,天上云朵看着像动物,中国地图像公鸡等,这些都属此列。

同时,大脑在解读新信息时还会自动套用以前经验。譬如先看兔子照片,然后马上再看月亮,那么对月亮上那些含糊不清的信息,大脑的解读就会极大程度上偏向于兔子;如果先看人脸照片,那么最后大脑的解读就很可能是一张脸。

在文化传承上也有类似效应。孩提时代第一次听说月亮的故事,慢慢地故事就会被人们内化进思维意识,长大后再看到月亮,人们不自觉地就会认为它像小时候听到的那个样子。或许这也是不同民族月亮传说可以流传上千年的原因。

猜你喜欢
测验人脸兔子
有特点的人脸
三国漫——人脸解锁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兔子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可爱的兔子
马面部与人脸相似度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