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实践的指引

2018-12-01 12:18贾志军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价值理念生态文明理论

摘要:“两山”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引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两山”理论,蕴含了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系统平衡的发展理念、权利平等的文明理念、自觉和谐的幸福理念等价值理念。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两山”理论也贯穿着价值理念传播、制度规范构建、社会行为转型、公共服务提优、生态文化培育等诸多行动领域。

关键词:“两山”理论;价值理念;生态文明;指引

生态文明建设是将可持续发展提高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关乎经济、民生、环境等方面的长远大计。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绿色发展上升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而且会议将生态文明建设首次编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可见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两山”)重要思想的提出与深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社会规律的认识达到更高高度,也体现了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两山”理论蕴含着诸多价值理念,对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向。

“两山”理论蕴含重要的价值理念

任何一个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的价值理念都能为其提供基本取向。“两山”理论是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生思想,该思想蕴含着重要的价值理念。

(一)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

“两山”理论充分肯定了绿水青山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要求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要充分尊重自然生态规律。这一重要理论类似于西方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了自然对人类活动的作用和约束,强调了人与自然要协调共生。这种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是人类价值理念的一个重要分支,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的探索迈出了新的步伐。“两山”理论既然涵盖这种生态理念,就要求我们在肯定自然权利重要价值的基础上,以自然为导向来调控自身社会行为,要求人类承担起协调人和自然平衡共生的重大责任。

(二)系统平衡的发展理念

客观地来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始终不能脱离同自然的共生关系而单独发展。只是,在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不够紧张的情况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能对自然引起充分关注。长期以来的工业文明社会的发展也引致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破坏,于是人类通过各种各样的“试错”,逐步理性对待人和自然共生的关系,认识到人的发展不仅需要社会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平衡性,而且需要人类同自然保持平衡。“两山”理论将发展的系统平衡性凸显出来,把人类社会视作融合人类、自然、社会三大层面的复合型系统。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自然持续发展、人类行为活动、社会文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权利平等的文明理念

在人类文明社会不断进步的道路上,人类的任何活动不但要协调社会内部的各种关系,还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从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来看,处理生态问题的一个最为关键的途径,就是要充分保证自然生态领域的各种权利有平等性,即要自觉践行权利公平、利益共享和分险共担的准则,促进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地共享自然生态环境。对于那些单纯工业化进程中为了工业经济发展而被付出代价和损失的区域乃至群体,应予以相应的生态补偿,从而达到生态权益上的平衡。“两山”思想主张构建公平正义的生态文明社会,即体现了权利平等的文明理念。

(四)自觉和谐的幸福理念

在人类文敏进步的旅程中,人类必须妥善地认知和处理好人与自身的内在关系。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知和处理自己的欲望以及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这种欲望。从生态文明社会的角度而言,处理人与自身的内在关系,便涉及到人类幸福,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幸福,以及如何在创造幸福的过程中处理好人类、自然、社会之间的共生关系。在以往工业文明的时代,依托当时的科学技术,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过度地破坏了自然环境,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资源能源消耗,以及过分注重物质的消费,使得人类陷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当中。这种发展方式显然违背了人类自觉和谐的幸福理念。所以,为了追求人类自身的幸福,就势必要重新获得“金山银山”,坚持自觉约束自我行为的幸福理念,自觉走包容性发展的生态之路。“两山”理论就蕴含了这一大理念。

“两山”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指引

当前,我国正处于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的重要时期,正处于大力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两山”理论,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实践行为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必须融入的重要精髓。换言之,“两山”理论,对现阶段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指引显然包括了多类行动领域。

(一)价值理念的广泛传播

价值理念比一般的思想认识更具有稳固性和可持续性。不管是打造“美丽中国”还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两山”理论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的广泛传播,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向。“两山”理论价值理念的广泛传播,不仅是行为转型的指引,也为全国人民生态文明各种行为的持续提供內生动力。无论是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它们的根本宗旨都是要实现人、自然、社会之间的融合共生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绿色简约的消费模式,以及和谐文明的社会发展模式,在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基础上追求社会文明发展。

(二)制度规范的有序构建

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有价值理念的广泛传播,也需要有健全的制度规范体系作为支撑,通过相应的制度规范,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导向型、规制性作用。我国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环境治理而出台的有关政策规范,能够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各类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必要的保护、引导、支持和规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行动计划,若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作保障,也就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以“两山”理论为指引,有利于加快构建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规范体系,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行动严格落实。

(三)社会行为的有效转型

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贯穿了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所以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并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推动主体。我国各类政府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和成员,都应付起践行“两山”理论,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应以“两山”理论为指引,引导各类主体的社会行为有效转变,积极向生态文明倾斜。无论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还是企业生产的生态化,抑或社会群体的生态消费,都是践行“两山”理论,促进行为转型的体现。

(四)生态文化的积极培育

在社会文化发展与演变过程中,人自身所表现的文化素养都是经过生态文化的熏陶与培养的,通过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形态而向社会展现。“两山”理论,则是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导向,是强化生态文明价值的理论。生态文化的起步之举就是要积极培育社会成员的生态文化意识,提高我国各社会成员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蕴含的价值深入到社会成员内心。强化社会成员的生态文化意识,借助“两山”思想的持久努力,将这种思想与意识根植人心,人们自觉地将“两山”思想转化为实践行动,并将积极培育的生态文化思想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中,形成生态文化培育的强大动力。

(五)公共服务的不断提优

公共服务关系社会民生,无疑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公共服务的不断提优推动了生态文明与健康发展,保护了生态自然环境。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资源本身都属于公共物品,公共服务具有的特殊属性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强化推进生态资源保护,谋划各项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共服务,制定并有效落实相关的政策,推进公共服务提优,强化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意识,提高各个部门的责任意识与环保意识,确保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2]卢宁:《从“两山理论”到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成果》.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作者简介:贾志军,男,1973年8月,汉族,河南省唐河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南阳市委党校工作,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价值理念生态文明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围绕企业经营抓党建,以党建带电力企业经营的机制策略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