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2》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解读及现代启示

2018-12-01 10:19贺文梁道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和谐教育人文关怀

贺文 梁道美

摘 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再看影片《小孩不笨2》,可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国际多元文化发展下,尤其国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与之回归的和谐教育理念,倡导的人文关怀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其内涵更丰富,对现代教育启示更为直接。

关键词:《小孩不笨2》;和谐教育;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I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9-0107-03

随着核心素养课改的推进,“我们如何教育,如何教育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教育重点问题,于是专家、学者进行了更多的研究和思考。再看影片《小孩不笨2》,笔者认为,父母、学校以及社会对孩子教育理念的定位也影响着教育整体的好坏。电影《小孩不笨2》中的某些镜头是滑稽搞笑的,但从中反映了现代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这一链条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同时阐述的主题给了我们很好的反思凭据。随着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之回归的和谐教育理念,倡导的人文情怀在我国不断推陈出新,对当下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庭教育

宋庆龄先生曾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可见,父母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孩子的成长以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片里的某些画面就是生活中大部分父母对孩子教育方式的缩影。总的来说,父母的很多行为反映出他们对孩子缺少一定的人文关怀。

《小孩不笨2》是一部有关教育题材的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杨学谦、杨杰利和成才三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学谦和杰利是兄弟俩,他们生活环境优越,可是他们有着自己的烦恼。爸爸是某手机开发公司的高级职员,妈妈是某著名杂志的编辑,他们成天忙于上班,认为多多赚钱,才能给孩子有更好的照顾。这对父母采取“霸权主义”和“说教”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根本没空倾听孩子的声音并顾及他们的诸多感受。在他们看来,孩子调皮捣蛋,有诸多的缺点,让他们操碎了心。学谦的伙伴成才生于单亲家庭,父亲文化水平较低,青年时因为打架瘸了腿,他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一向采取蛮横和暴力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如“讽刺”的言语刺激孩子,一言不合就动怒,根本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然而父母采取霸权主义和暴力行为真的能解决问题吗?生活里经常有人说:“有的孩子,打他就能考九十分,不打就考七十分。”这句话反映出当代家长们教育方法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其一,父母与孩子缺少有效的沟通。影片整体上叙述了两个家庭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说明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影片开始“父母因为忙或跟孩子不会谈话而没有实质上的沟通”,到“孩子的内心渐渐关上而逐步走向堕落”,再到“突发事件看到父母的付出而架起沟通的桥梁”,到影片最后找回“孩子们曾迷茫又失落的心灵”。在细节上,学谦、杰利为了获得父母的夸赞不断地表现出自己的好,得到的却是父母反向的“奚落”,他们觉得获得跟学习无关的荣耀是不可取的,应收起心一门心思地去学习,这导致学谦、杰利很失落,这种失落感对于现在的我们都有过,深深挫伤了我们学习的热情。正如杰利所说:“不知道從何时开始,父母不再鼓励和赞赏我们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们,总觉得我们做得不够好,总以为他们是对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连跟我们沟通的时间也没有。”从这段话里我们听出孩子是多么渴望有效的沟通。

其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正确。在孩子进步时,父母没有及时赞许,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先找问题再去教育,只是一个劲地用自己“权威”的方式去责怪孩子,导致孩子一错再错。影片里曾有这样的话:“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我相信每一个小孩都不笨,也希望每一个小孩如天使般快乐!”由此可见,父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教育孩子,在现代很多父母就和影片的父母一样。然而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甄定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显得多么重要。如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1]在我们美好的年少时代,留下的应该是欢快的感觉,而不应该满是那些让我们觉得枯燥无味的“知识”。反观下,若是我们由于缺乏科学教育理念的引导而像学谦一样走上一条不归路,那父母挣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此外,父母、社会看重学业成绩,忽视了有效的人文关怀,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在学校里就要好好学习,成绩便是一切,回到家里还是说成绩。正如笑蜀所谈到的:“孩子的累,主要是心累,应试教育本质上就是单纯的竞技教育, 只不过所竞之技并非四肢之技而是智能之技。”[2]而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不断地呵斥,让孩子去完成他们所憧憬的目标,在成人看来成绩好才是王道。这样一来,很多孩子并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只认为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枷锁,所以使孩子们产生厌学的倾向。作为学生,讨厌学习意味着恶性循环:由于成绩不好,老师看不起,父母不喜欢,所以厌学;由于厌学,所以成绩不好;由于成绩不好,老师越发看不起,父母变本加厉地指责,所以厌学……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学校主要就是培养人,而教师在培养人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比如:“肩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品德,发展学生体质的重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这是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极为重要。”[3]影片中孩子们由于成绩被分了等级班,而那只是一个小学。在孩子的内心里,大体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被分到差的班里,就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失败了。不但如此,学校的教师、领导跟父母的教育也如出一辙。教华文的符老师痛心学生们的学业,然而在教学中不得其法,导致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而校长一味遵照校规行事,以公开体罚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最后导致一场新闻的发酵。这个做法导致被鞭打的学生未获得人文关怀,且其人格受到了摧残。这违背了“和谐教育”理念,大家都不赞同这样做。这样的做法,也许可以让孩子吸取教训,但一定程度上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和谐教育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将德、智、体、美、劳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受教育者在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不至于在重智轻体的传统教育观念里,因重视智力培养而有失偏颇。”[4]在这种理念下,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应该以积极引导为主、惩罚为辅的方式,由学校和父母协调共同教育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引导学生走上正轨。学校应是和谐的地方,不该有暴力行为的出现。

众所周知,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内在动力,教育的巨大进步必须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5]。影片里工艺班的孩子在家里没获得父母的关爱,在学校被教华文的老师痛骂是“烂苹果”,他们其实并不笨。“如果我们是烂苹果,你是我们的老师,是谁让我们烂的?”他们的回答不得不让老师们深思。虽然符老师是爱学生的,他不仅自己花钱给学生买字典,还经常帮学生们补课,希望学生把华文学好,可为什么他还是没获得学生们的肯定呢?那是因为教师从没肯定过学生,成绩进步了没有鼓励,成绩不好就会被骂。而和谐教育理念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本主义”,也就是人文关怀的思想,以弘扬生命为主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其个性特征的发展以及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全面发展自身的能力[6]。从心理学上来说,所有的孩子未必十全十美,所以有必要通过学校教育来使孩子日臻完善,而符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并未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个体,他主要通过训斥或强制的方式来对待他的学生,这样的做法自然不能应对学生的特点,还导致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可见,学校教育应该主要采用人文关怀的方法影响、熏陶和启迪学生,使他们逐步自我觉醒,实现自身应有的个人和社会价值。

教育,到底是要育人,还是要愚人呢?影片中有几个特殊的学生,笔者觉得理解和鼓励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正如歌词里写的,谁不希望自己是聪明的人,谁不希望什么都考100分,其实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笨……唯有对面新来的李老师注意到了,他虽然年轻,但是却让一群被所有人看不起的“笨小孩”重拾了信心。李老师耐心指导他们,一直为他们加油打气,就算考试只考了35分,在他看来:只要是努力了,有了进步,都会给予他们夸奖,鼓励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于其他教师而言,可能觉得考了35分也夸奖就是个笑话,可是李老师却觉得孩子们还小,还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通过合理的鼓励才能给予他们奋斗的信心,帮助他们一步步养成自主的习惯。片中李老师的这一角色的出演就和学校其他教师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孩子们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们更愿意接受哪種教育理念。随后符老师在丑闻后,根据学生的表现,想起李老师的话语,符老师进行了反思和总结,转变了自己的态度。开始称赞那位华文考试考了12分的晶晶同学,对她说:“上次考10分,这次考12分,下次再努力点,一定可以学好华文。”晶晶同学听后,开心又自信地笑了。所以,注重学生需求的教育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人文关怀,并在学习中找到自信,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有效地缓解应试教育下紧张的师生关系。

三、社会教育

别林斯基曾说过,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由此可见,社会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影片中的成才和Tom,由于凑不够钱被两个冒牌警察勒索,于是产生了去抢老奶奶项链的想法。当他们拿着抢到手的项链逃跑时,他们迷途知返了,以为把项链还给老奶奶就没事了,哪料引起老奶奶身边群众的一致质疑“还了就不叫打劫吗?抢了就是抢了,把他们抓起来,交给警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大众们能宽容两个知错的孩子,就不会引起慌乱,就不会在慌乱中造成成才的父亲受重伤后死去。血的代价是如此深刻,但这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当下的我国,大众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文凭、学历教育上,对于社会教育,一直被人们所忽略,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人文关怀的缺失。我们都知道,社会就是一个大锅炉,一个大染缸,同样社会教育也属于这个范畴。有人说,有一种“好”人是不会让社会更好,而一个好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有利他精神和宽容之心的社会。利他精神和宽容之心是建立在人文关怀基础之上的,同时社会还要求每个个体都要有自律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德国社会教育运动发起人之一的诺尔倡导人本主义或博爱的教育观。他认为,“社会教育就是给青少年以帮助,青少年的成长是来自帮助,他们会遇到困难,必须照顾他们,使他们的苦难转而消失,能适应社会生活。”[7]这就是从人文关怀方面来说社会教育的。对于孩子,要教育他们“可以”与“不可以”,我们的社会和他们都要有底线。正如德国教育家费雪所认为的那样:“每一个人的世界无法与客观的世界分离,这不但是社会教育的本质,而且要能强有力地把握历史、社会与文化,这样才能使社会教育的理念,更具有结构性和合理性。”[8]这就是从自律底线方面来讲社会教育的。

影片的最后,家长醒悟了,懂得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沟通和关爱;教师和校长领悟了,懂得学生内心需要的是什么——肯定和鼓励;社会大众反思了,懂得了对待孩子需要抱有宽容之心的人文情怀。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中阐述的:“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9]

四、启示

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在物质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教育从理念到内容急需与时俱进。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对孩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以应试教育为功名利禄目标的学校教育, 在物化倾向压力下向类型化、教条化嬗变的家庭教育,可以从人性化、情感化的传统和谐教育中获得一些我国特色的人文关怀的启示。披沙拣金,影片主题有以下三点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注重营造人文氛围的家庭观

现代的家庭教育是在物质背景下的物质文化形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学业成绩、升学目标等牵引着家庭教育,商品世界、虚拟世界极大地排斥着人文教育,造成当代家庭人文教育的淡化、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注重家庭人文氛围能够传递出浓郁馨香的家庭人文教育的气息,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10]。

2建设和谐、舒适、愉快、活泼的校园文化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传统和谐教育的回归,校园文化建设更受到广泛重视。“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要成为和谐的共同体,要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观,要有民主和谐的氛围。”[11]

3社会以孩子、学生为本,倡导教育关怀,凸显人的价值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在人的交往与活动中展开,人在教育交往与活动中成长和发展;人是教育的基础 ,也是教育的根本。所以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假设。”[12]以孩子为本,等同于把教育与孩子的幸福、自由、尊严等直接联系起来,并使教育真正成为孩子的教育。这种教育关怀,一方面凸显了人的价值,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另一方面关注的重心在于和谐,注重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在社会和谐发展的大背景下,物质文明和科技高速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和发展时期。国际和民族多元文化蔓延开来,使得我们的教育观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倡导传统的和谐教育的人文关怀,是滋养現代人人文涵养的精神养料。当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大众满盈关爱的教育理念,所有的笨小孩都会有不笨的一天。

参考文献:

[1]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57.

[2]笑蜀.单纯的“竞技教育”何以必须终结[N].南方周末,2005-06-16(B15).

[3]蔡克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4]兰良平.论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理论的基本价值[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5]胡金平.当代中国若干教育理念的反思[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6]李志东.和谐教育理念的基本探讨及实施策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

[7]詹栋梁.社会教育学[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83:523.

[8]龚超.香港青少年社会教育理论探源及启示[J].青年探索,2010(4).

[9]卢梭.爱弥儿(节选)[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18).

[10]李鹏辉.《颜氏家训》的人文关怀及现代启示[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1]顾明远.教育公平与和谐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8(4).

[12]康宁.教育理念的反思与建设[J].教育研究,2003(6).

(责任编辑:陈 树)

猜你喜欢
和谐教育人文关怀
民族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