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波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根本目的除了要让小学生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小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小学生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本文笔者即结合个人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好小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创新能力
前言: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任务就是培养小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帮助小学生们构建数学意识与书序思维,使其具备独立的解决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为此,本文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从教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粗浅的探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1.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加以改变,大力推行创新教学模式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封闭性与权威性,而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小学生们的普遍感受并不是快乐的,而是单板的,压抑的,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好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须要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加以改变,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师生情感能相互交流与沟通,要鼓励小学生们大胆的向老师,向数学知识进行质疑,使其创新潜力得以开发。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又使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即掌握了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首先,要为小学生们创造更多的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机会。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小学生们创设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机会,促使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充分的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知识探索的乐趣,并通过自主探索这种全新的体验,对学生们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加以培养。如,在数的基本性质讲解上,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促进小学生们的自我暗锁,可以事先为小学生们预留下相应的问题,相同的数为什么0除外,能不能是小数呢?为什么要加上“相同”?为什么要“同时”?“大小不变”也是关键词吗?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既然有商不变的性质 为什么还要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乘或除以如果换成加或减会怎样呢?这样小学生们带着对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进行探究活动,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们有目的、有重点地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使小学生切实地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其次,鼓励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质疑。质疑是激发小学生们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培养小学生们问题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们进行质疑、问难,要让小学生们在质疑过程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关键所在,进一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同时提高了小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最后,采取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构成中要将小学生摆放在与教师同等的地位之上,要让小学生们也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并且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小学数学教学要做好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活化小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正是因为小学数学其本身就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也可以说数学其实质上源于生活,所以在生活之中也处处都体现出了数学的存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让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中的实例进行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六个苹果,让某一位同学分别分给两个人、三个人和六个人,使得每个人分到苹果是一样多的。通过分析该小学生分苹果的过程,讨论怎么才能使得每个人分得的苹果个数是同样多的,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而在这个过程中恰恰是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手段,使原本过于抽象化的教学理念变得更加的具体化、生动化,使小学生们更好的了解。在图形面积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会简单的图形,并且能夠熟练的运用面积公式。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们在适合的纸上画出该图形,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剪刀裁下来拼图成好计算的面积的图形,然后用简单图形公式算出面积,这样小学生就知道复杂图形的面积的计算了。整个过程中,不仅让小学生在学习体会到快乐、提高了兴趣,更是进一步的挖掘出了小学生们的智慧潜能,擦出创新的火花,充分的锻炼了小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3.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使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拥有自己发挥的舞台,充分的调动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在小组的设定上,即可以按照小学生们自己的爱好与兴趣自行分组,也可以按照小学生们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智力差异情况进行交叉分组,通常情况下每一个小组最好是控制在4人到8人之间,进而确保每一名小组成员都能够拥有独立的发言机会。小组中研究讨论应是自由、平等的,而且不拘形式。小学生间坦诚相待,相互尊重。当然在小组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为小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教给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同时选定或提示小学生讨论的题目或选题,如可以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看小学生能做出多少的题目和答案,然后教师及时地进行讲解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培养了小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正是因为对小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逐步强化对小学生们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并且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对其进行仔细的研究与认真的探索,并相应的创设与之相配套的教育教学方案,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达到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格桑平措.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上).2014-12-08
[2]任红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01-17 10:47
[3]张凤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做法[J]新课程(小学).2010-06-08
[4]高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考试周刊.2011-01-04
[5]石明芬.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考试周刊.201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