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研究超现实主义绘画和雕塑对陶艺的影响,介绍了超现实主义陶艺的产生和发展,分享了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陶艺家,及对我国现代陶艺的影响,对我国陶瓷艺术家的影响。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陶艺
超现实主义这一艺术门类是从法国最先兴起的文学艺术派别,它和达达主义爆发在相同的时代,而且是给视觉艺术的发生起很大作用的一个派别。超现实主义派别涉及非常广泛,有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领域。它着重强调人的潜意识和梦幻,看重最原始的思维状态;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认为只有用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的态度看世界,才可以真正的摆脱所有的束缚,才会呈现事物最本真的一部分,他们强调梦幻和现实的统一才是最绝对的真实。
弗洛伊德以梦的解析开创了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蓬勃发展,不仅对现代绘画和雕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陶艺的创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陶艺这一词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是一种以陶土为原材料,将工艺技术和美学观念融入到其中的艺术形式。其包不仅包含了雕刻还有各种容器,并且兼具实用性与非实用性,以及传统观念陶艺和现当代陶艺,还囊括了工艺美术和主流美术等不同范畴的艺术。国外陶艺批评家们曾将1980年以前或与现代艺术风格相联系的陶艺称为“现代陶艺”;又将1980年以后与当代艺术风格相联系的陶艺称为“当代陶艺”,或将两者合称为“现当代陶艺”。
1990年代初,美籍华人李茂宗曾经对国内推动现代陶艺创作上作出了颇大的努力。他认为:创作一件作品要经历以下阶段:就是由带有实用功能的传统意义的造型转换到工艺造型、表现造型、抽象造型这个层面上。这四个阶段反映了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现如今,陶瓷创作不仅仅满足在造型上,更意在表达内在。涌现了一系列表现梦境和内心的动人作品,这些作品具有脱离现实,超脱自然的艺术特点。中国现当代陶艺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影响,在陶艺创作的过程中呈现出了许多类似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语言。
超现实主义绘画和雕塑对陶瓷艺术在造型和装饰上有着深刻的影响,为超现实主义陶艺的诞生提供了很多依据,并且超现实主义陶艺在中国当代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发展,及对中国陶艺未来的有很大的启示。
近年来,国内外对超现实主义陶艺的关注度愈发的热烈,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陶艺家。当代俄罗斯艺术家首盖·伊苏普(Sergei Isupv)被称为陶瓷雕塑艺术的超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他的作品具有浓烈的超现实主义色彩,着实让观众产生一种过目难忘之感。他的作品探索了看似相悖的事物:明暗、男女、好坏,之间和和谐关系。其陶瓷雕塑作品中所刻画的主人公故事里别有故事,形象中更交错着形象。
艺术家Roman Khalilov是乌克兰的超现实主义陶艺家,他作品中美丽的动物和人物的陶瓷雕塑,拥有古时陶器的质感,充斥着一种绚丽多姿又很难以捉摸的气氛。动物,鱼等,这些作品中多彩的创作素材,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再创造,使其赋予了新生命,更好的与梦想相契合。Roman Khalilov的泥人作品,装饰面板,采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装饰和雕刻,使其成为真正别具一格,又富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他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不仅在本国展览,还在俄罗斯、德国、意大利和希腊等国家展出。
美国艺术家杰森·布里格斯的作品被公认有些奇怪,有点恶心,作品表达了强烈的性意识,带有恋物癖情节,并且十分抽象,但又拥有比喻的形式和栩栩如生的纹理。作品在色情和常规之间游走,带有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感觉。
在中国,陶艺家曾章成在创作过程中也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在其陶艺创作中格外专注于技巧的研究,将细节刻画的淋漓尽致。他的很多作品都以非常精致细腻的写实手法作为雕塑的手段,充分展现了艺术家内在的超现实幻境,将液体飞溅的瞬时描写的极为生动,仿佛置身于此一般。曾章成的作品总是用一种难以描述的灵气带给观者极大的感动与喜悦,这些绝美的艺术创作将艺术家不凡的见解展露无遗。
作者简介:姚娴婧(1993.08—)女,汉族,籍贯:辽宁,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公共藝术与环境装饰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