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宜
摘要:《平凡的世界》带给当今社会上的影响广泛而深刻。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三种不同阶段的爱情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时代背景下,爱情观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人的需求的变化。这给当今现代中国人的爱情观进行一些传统上、道德上的补充和完善,也给具有西方前卫思想,但片面理解的年轻人一些提醒。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爱情观;演变
引言
自古爱情是许多小说都共同探索的主题。有些是单纯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白首不分离”的爱情,也有相敬如宾、鸿案相庄的爱情,但是不得不说“我生君已老”“恨不相逢未嫁时”的爱情更让人心生共鸣、给人以震撼。而在路遥的笔下,关于爱情的描述大多都蒙上了一层悲情色彩。
这在《平凡的世界》中都得到充分体现。书中所体现的是从门当户对、追求物质的爱情到精神追求一致、超越阶级和身份的恋爱,最后到超过两性和婚姻、追求享乐的爱情的这种变化。但根本上书中所体现主人公及其中人物的爱情观都是作者路遥本人的爱情观和爱情意识。这也象征着文化大革命前后1975到1985年间的人们,因为受到时代的影响,其爱情观念的逐渐演变的过程。从《平凡的世界》中所体现出爱情观的更替演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推动爱情观演变的基本因素
1.1自身因素
阅历。课堂、书本和家庭是年轻人接受相应知识的最大供给方,但是可以看出这并不能使他们的爱情观变得实际性。他们的爱情通常也是幼稚、青涩和脆弱的,有时候经不起大的考验。因为他们往往把爱情想的太过美好,用一种接近童话式的爱情观来对待自己的爱情。反观拥有大量阅历或生活经验的中年人,他们的爱情观相对成熟和完善,并且多了责任和担当,这种爱情变得厚重和细水长流。当然也会略带物质色彩。但是这并不是年龄在作用,只是一定程度上,时间和阅历成正比。
1.2社会因素
中西文化的碰撞。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人们的视野被拓广,人们的交流沟通方式得到简化,通过网络可以缩减中西方文化的距离。所以西方较为前卫、开放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后大量涌进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保守的爱情观。致使中国人的爱情观向外伸展,当然也导致了部分年轻人家庭观念薄弱、婚恋关系不对应等问题。
二、《平凡的世界》呈现的爱情观的演变过程
2.1门当户对、被物质包裹的爱情
虽然自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不断在更新陈腐的婚恋意识,比如婚礼上改凤冠霞帔为婚纱,改中山装为西服,但是中国人骨子里还存留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保守的思想,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开放地婚恋。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是残破不堪的。文化大革命致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管理体制变得僵化,很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在这个特殊时期下,群众不敢说和做内心想要说的话或做的事。饥饿笼罩着这个国家,吃不饱饭成了当时最大的问题。贫穷程度急速上升,阶级分化愈加严重。
而孙少平、田潤叶和李向前三者的爱情悲剧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孙少平和田润叶是青梅竹马,可以说他们的爱情是水到渠成的。作为从小耍到大的伙伴,他们有许多值得回忆的故事。但是他们也同时没有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的身份。少平是一个小学毕业后就开始务农的农民,而润叶是有着官家背景的干部,这不仅仅是职业和身份的问题,已经是关乎阶级了。而从少平的“自己是农民,而她是公家人”这个观念可以看出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她。
这是一种不平等的爱情观,对社会等级制度刻板地遵守,而没有勇气去突破和超越、对于爱情采取的是消极态度。当然这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特殊情况有相当大的关系。这也迫使他过分在乎门当户对这个概念。他与润叶分手后立马与不需要彩礼的贺秀莲结婚,而润叶与他形成对比。
润叶为了她二爸妈的利益,只好被动地与官二代公子李向前结婚。他们的婚姻是不幸的,但到向前双腿截肢后,润叶开始挑起照顾他的担子,虽然只是母性使然,但是他们的婚姻关系也得到改善。
他两者的婚姻都是源于物质。我们可以看出由此门当户对的爱情可能更适合当时的社会,考虑的东西会变得简单。因为在这个食不果腹的艰难时期,物质是群众首要追求的。从根本上说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可以大致相近,这已经可以作为他们结婚的影响因素,而当时真正追求真爱的仍是少数。所以润叶和少平的悲剧也有不同爱情观的作用。
2.2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相符的爱情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全国上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制度,使得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经济得到有效地改善,这使得群众的思想也得到开放性的变化,而爱情观也逐渐变得追求平等。
相较于哥哥少安,少平就没有那么纠结,也同时因为他博览群书,更是广泛地阅读西方文学,吸收了西方思想。他的爱情观是爱了就要在一起,只要我们在精神上的追求相同,我们就可以在一起。少平的爱情观已经与当时西方先进思想接近,他代表着广大农村地区一些思想前卫和开放的青年人。
当时晓霞的父亲田福军了已经是地委书记了,少平不过是没有固定工作与流浪汉无异的可怜人罢了。不过这时等级观念没有那么强了,他们坦诚地相爱了。但是因为社会等级观念的残余,他的内心深处其实仍然对爱情是自卑的。其实晓霞的爱情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开放。
后来晓霞到大牙湾看她的“掏炭老公”,拒绝高官弟子高伟的追求。她可以只关注自己心心念念的爱情,一个矿工和记者的爱情,在精神上有共鸣的爱情。但是这都是基于物质条件已经得到解决之后,她可以全身心投入精神追求。而如果还要考虑物质,并且思想没有那么开放,那么就有可能会阻挡在第一阶段。
而妹妹兰香和吴仲平的爱情是让人所羡慕的。他们的爱情观与田晓霞的爱情等价。兰香从小天资聪慧,又懂事乖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方工业大学,从不少追求者。而仲平是干部子弟,但没有嚣张跋扈的坏脾气,反而为人朴素。而且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各方面资质都接近。自然而然就在一起了。他们的爱情是质朴的,没有什么轰轰烈烈。
但是社会阶级意识的不断薄弱,他们的爱情没有了致命性的打击。四兄妹中,除了兰花,都存在身份和阶级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思想的进步,人们对于阶级观念愈加放松,所以小妹兰香受到的阻碍最小。
2.3婚姻和两性关系混乱的爱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岗位流动加快。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铁饭碗”已被打破。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社会等级观念基本消失。
杜丽丽、伍惠良和古风铃三者混乱的关系的原因就是源于杜丽丽的过分前卫、漠视婚姻和两性的爱情观。
杜丽丽和伍惠良曾经是润叶羡慕的夫妻,他们门当户对,而且也彼此相爱。但是又不得不说他们没有过多共同语言。杜丽丽是个编辑,她爱好文学和诗歌,在贾冰的帮助下,她成了个小有名气的诗人。但是伍惠良在政府任高位,他所谈论的大多都是政治人事,而丽丽对此不感兴趣。而遇上她的偶像古风铃时,她深深地陷入对精神爱情的追求。虽然她知道古风铃只是玩玩,但是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和他在一起。她不想离婚,却又爱着两个人。
她说这就是现代爱情,一种两性与婚姻不用对应的爱情。这种爱情观是家庭意识淡薄的体现,也可以说是利己主义和追求享乐的别样体现。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平凡的世界》中追求物质、追求精神和追求享乐的三种阶段的爱情,不妨可以看出社会背景变化会影响人的需求倾向,而人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的爱情观。所以可以得出在时代背景下,爱情观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人的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候晓辰.《平凡的世界》中的愛情书写[D].延边大学,2016.
[2]王丽丽.《平凡的世界》之悲剧意识及其成因探析[D].西北大学,2016.
[3]潘锐.试论《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描写[J].文学教育(中),2010(01):31-32.
[4]李秋菊.《平凡的世界》爱情观[J].价值工程,2010,29(09):255.
[5]王方元.《平凡的世界》对大学生爱情观和事业观的榜样性[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1):391.
[6]刘福珍.农村爱情的文化情愫——读《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故事[J].语文建设,2015(32):55-56.
[7]白军芳.艰难的撬动——论《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时代特征[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6(01):80-84.
[8]祁郁.当代女性的呼唤——解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J].赤子(上中旬),2014(23):66+31.
[9]吴明为.《平凡的世界》中孙氏兄弟的生存意识与爱情观[J].文学教育(上),2008(09):60-61.
[10]李帅.《平凡的世界》女性形象解读[J].电影文学,2015(06):152-154.
[11]张娜.黄土地上的艳丽花朵——浅谈《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4):168.
[12]张海艳.浅析《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润叶的爱情[J].考试周刊,2016(4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