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军 易佩 王晓瑞
摘要:本文阐述了电子商务“3+2”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研究背景,分析了当前“3+2”课程体系在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了电子商务“3+2”专业教学标准,构建出适应本地中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的课程框架,并制订了中职教育阶段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 “3+2”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 实施性教学计划
课题:本论文为2018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电子商务“3+2”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课题(课题立项编号为JRS-2018-8071,主持人卓军,成员包括易佩、王晓瑞、梁国栋、张磊)成果论文。
一、电子商务“3+2”中高职衔接研究的背景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伴随着互联网行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购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截至2016年底,我国网购用户数量达到4.67亿人,网购渗透率达到63.9%,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这也推动着电子商务行业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以天猫网为例,2009年至2017年期间,销售额增长了3000倍。整个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人才需求量的激增。
中高职学校肩负着向社会输送管理、生产、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本专业如何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2014年,国务院和教育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众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实施中高职“3+2”衔接合作,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也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所谓“3+2”衔接,也称三二分段制,是指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由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以“3+2”学制分段培养的方式,联合完成五年的教学任务。三二分段制第一阶段的培养在中职学校完成,第二阶段的培养在高职院校完成。学生完成中职教育阶段培养任务后,通过转籍考试进入相应的高职院校学习。
“3+2”中高职衔接既然成为国家教育体制的一种类型,还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衔接,如何处理衔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更顺畅、更有效地学习,就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二、“3+2”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高职衔接主要分四种模式:五年一贯制、“3+2”分段贯通、对口招生、自主招生。国家的多项政策,其目的是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入更高层次的职业院校深造,提升整个技术工人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然而,中高职衔接不畅是横亘在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综合性难题。很多中高职学校在此领域进行研究,力争找出解决方案,但是由于地域性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即便是在一省之内,也没有一套普适的解决方案。抛开生源素质问题不论,中高职学校自成体系、各自为战,从培养目标(职业能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乃至实习教学等多个环节存在着脱节、倒挂、重复、不同步的情况。学生在升入高职后出现学习跟不上、听不懂或重复学习等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因此,做好中高职衔接研究对改变当前中高职衔接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体系、衔接方法等方面对“3+2”中高职衔接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所突破。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相對集中的研究方向,虽然涉及的范围较广,但各项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研究结果不够成熟;二是缺乏研究体系和理论依据,中高职定位与差异问题仍具有争论性,培养目标比较含糊,缺乏国家层面上清晰的定位和体系规划的具体指导内容;三是缺乏对微观领域和具体专业课程衔接的深入研究。结合省市、学校、专业和课程等方面的“3+2”中高职衔接的微观研究从2011年之后才开始显著增加,但由于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统一的国家标准,就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不够系统、深入。因此,关注“3+2”中高职衔接的体系设计和课程研究与实践,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对中高职衔接进行思考与设计,应是当前“3+2”中高职衔接研究的重点。
三、电子商务“3+2”专业教学标准分析
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避免中高职阶段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重复或脱节、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同时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中高职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和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笔者学校电子商务“3+2”专业为例,其中高职共同制定的培养目标为:中职阶段培养从事基于互联网的市场调研方案执行、网店美工、网店运营、网络推广实施、数据初步分析、客户服务等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主要面向岗位包括网络编辑、网店美工、市场调研助理、数据分析师助理、电商客服专员;核心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电商专业技术运用能力。高职阶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于互联网的市场调研设计、网站内容编辑、营销活动策划、网络方案撰写、网络推广、网店运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客户服务管理等能力,从事网店运营、跨境电子商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要面向岗位包括电商数据分析专员、网络推广经理、电商运营经理、电商客服主管、市场调研员;核心能力包括管理能力、电商专业技术运用与创业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领导能力。
电子商务“3+2”专业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主要突出一线岗位的工作技能,具备电商专业的基本工作能力和素养,能够处理营销、调研、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基本工作;高职阶段主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在中职阶段基础上的承接和超越,强化商务管理能力、系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创业创新能力。中职阶段是高职阶段的基础,高职阶段是中职阶段的提升和突破,二者相互承接,在教学标准上应融合成递进上升的一体。
四、电子商务“3+2”专业课程框架分析与制定
针对“3+2”中高职衔接模式存在教育相对独立,培养阶段教学内容的重复、脱节,教学目标没有统一的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缺乏一致性和互补性,侧重点不明晰等问题。经过探索和实践,电子商务“3+2”专业在确定共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首先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以突出职业性和应用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课程体系设计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原则
国家职业标准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的,属于工作标准的范畴。基于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可避免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教学目标更加准确和贴近实际工作,培养出的电商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十分迅猛,电子商务高新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经营管理模式和服务流程的优化,以此不断促进产业的升级和优化。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应将信息化和商务运营有机结合,在实际操作层面,社会急需大量的既具备营销、调研、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商贸理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和完善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还指出,中高职课程衔接上要共同开发3~5门对职业能力培养起关键作用、中高职对接紧密的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中高职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机制,实现核心课程建设中高职衔接和共建共享。基于以上原则和要求,笔者学校制定了电子商务“3+2”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如下。
中高职共同制定的核心课程是:中职阶段为电商网页设计、网络营销、网店运营、客户关系管理。这四门课程在高职阶段对应的分别是网页设计与操作、网络营销策划、网站运营与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公共课教学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求执行。专业核心课程的拟定则基于对“3+2”中高职衔接中课程内容和体系有效对接及课程共建共享的综合考量。
2.课程目标注重电子商务职业能力
无论中职还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都是面向电商行业企业,从事基于互联网的市场工作。根据市场调研发现,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毕业后可选择的职业岗位分别是网络营销、网店编辑、网店美工、电商客服专员、市场调研助理等,可取得的资格证书包括办公软件应用证、电子商务员证、高级营销员证、全国公共英语一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等,专业技能方向为网店的运营与管理、网店推广、网络营销、网店建设、编辑与维护、市场调研等。
在课程设计方面,为保证“3+2”培养目标,以适应市场、满足职業能力需求为目的,保证课程内容对接实际工作内容,课程标准对接岗位能力标准,应根据不同阶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重点,既实现有效对接,又保证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达成,使中高职衔接更具逻辑关系和可操作性。如“网店运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营网店的能力,使学生能根据网店经营目标,选择合适的网络营销工具,推广店铺以实现交易;在中职阶段强化商品拍摄与图片处理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商品拍摄的基础知识和技巧,以提高学生对商品图片的美化能力;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的课程培养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与客户沟通的技能,并学会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3.课程安排根据分段培养目标递进
“3+2”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学生升学后的快速适应性,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教学标准,使中高职阶段的课程内容无缝对接,在培养目标上应是统一的、逐层递进的关系。中职阶段如果定位于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那么高职阶段则应是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及创新能力。
如“网页设计与制作”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电子商务网页制作方法,能使用设计类工具软件制作网页;能通过简单代码编辑修改网页,包括链接、图片替换等。高职阶段则要求学生能根据产品需求,进行页面布局和美化,能制作首页、二级页面及内容,并运用动态效果及样式丰富美化网页。中职阶段的学习是夯实基础,高职阶段是在基础上对技能的有效提升,二者是一脉相承和递进的关系。
五、改进后的课程体系设计及实践成效
改进后的课程体系一是注重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契合;二是注重能力本位,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发课程;三是操作性原则,设置的课程内容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师资和设备进行合理定位,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基于以上原则,首先对专业课进行了斟酌,专业课的开设以核心课程为主,删掉了重复性的课程,因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包括“PS”技术,故不考虑开设电子商务PS技术课;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课程和经济法基础课程同属于法律范畴的课程,考虑到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课程和专业联系更为紧密,就删掉经济法基础课;其次,对综合实训教学进行了规划,增加了商品拍摄与处理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商品拍摄和图片美化的方法,提升网店美工方面的技能。考虑到网页设计对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中职阶段增加了网页设计的学时,以确保学生掌握设计网页的方法和技能。综合以上分析,课题组制定了电子商务“3+2”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计划已纳入课题研究系列重要成果之中。
近年来,笔者学校新增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4名,并由电子商务教研组开发编制了电子商务“3+2”专业的校本教材。中高职合作共同开发了网店运营、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络客服、移动商务实务等核心课的课程标准,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升。2016—2017年,由教师指导的学生参加了河北省工信厅组织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大赛,获省级团体二等奖,同时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输送到高职学习的毕业生反馈情况较前有较为明显的好转,绝大多数学生能较快地适应高职阶段的学习,适应能力提升较快,过渡较为顺利。据对口学校就业部门统计,面向电子商务行业企业的毕业生对口稳定就业率达98%,毕业生和企业均有较高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