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8-12-01 05:49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教育家 2018年40期
关键词:人文交流教育

/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教育是传播知识和文明的途径,是提高人民素质的基石,是实现社会进步的依靠。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赢得教育就是赢得未来。今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是中国时隔八年召开的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向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强调中国要为世界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教育是国家、民众间交流与对话的关键力量,是承载、传播、延续文明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教育要立足各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国情,更要立足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前所未有,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只有以合作代替对抗,以协商取代胁迫,建设大家庭而不是拼凑小圈子,坚持共商共建而不是搞赢者通吃,这个世界才有光明的未来。在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更应针对共同问题深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教育这一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高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思路,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的贡献。

适应信息化时代背景,思考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全球正进入创新合作的活跃期和密集期。教育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5G、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更加便捷的教学方式。更加个性化、更加终身化、更加开放、更加可持续的教育将有可能更快实现;同时,处理好传统的人文素养、意志品格和信息素养的关系,提高辨别是非、深度思考、有效学习的能力等,也是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要充分运用睿智和经验,分享对未来教育发展的独到认识,更多地为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出谋划策。

联合开展国际科研攻坚,推动发展成果共用共享。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就是一个从横向维度与时代对标的过程,能有效应对世界发展格局的变化和知识创新,促进全球人才流动,促进跨国家、跨机构、跨主体的对话和互动。联合科研合作是教育深度合作的体现,中国有中国的教育科研传统,世界各国也都有不同的教育科研理念和实践探索,弘扬自己优良传统,又借鉴他人的优势经验,这是合作共赢的逻辑起点。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要携起手来,参与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开展高水平联合科学攻关,在推进构建跨领域、跨国界的创新合作网络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创新成果开放共享,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

激发教育国际交流活力,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内涵发展。教育合作交流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交流可以视为国家关系的“稳定器”、人民友谊的“播种机”、文明对话与人文交流的“传感器”。我们要多渠道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勇于突破思维定式,创新合作交流模式,激发民间交流活力,推动形成多层次和广覆盖的教育交流格局。

中外教育机构要全面提升人文交流能力,丰富人文交流内涵,以语言互通、中外合作办学、高端领袖人才和青少年为重点,打造一批包容共享、和谐共生的人文交流品牌,真正使人文交流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师生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在交流中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合作中促进中外民心相通与文明交流互鉴。

教育现代化是我们的共同目标。“独行快,众行远”。为了实现目标,需要我们携手前行,开放共享,不懈奋斗。我们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画全球教育未来美好蓝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为作者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的讲话,有删减)

猜你喜欢
人文交流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如此交流,太暖!
题解教育『三问』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