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保康县店垭镇中心学校(441600)
王明国
《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初中生来讲,化学实验是极具诱惑力和挑战性的一种学习方式,能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由于初中生自身生理、心理、经验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出人意料、事与愿违的状况。笔者结合多年来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做法,对于分组实验中常见的学生心理状况,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初三才接触化学,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好奇。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抓住这一心理特征,从实际出发,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每学年的第一堂化学课上,笔者课前预备了用氢氧化钠溶液浸过了的滤纸和无色酚酞试液。在课堂上,让一个学生用毛笔在纸上写字,其他学生观察。一会儿,只见被无色酚酞划过的痕迹逐渐变成了红色,学生不由自主的叫道:“啊!变红了!”笔者顺势诱导:“很有意思吧,这就是我们的化学课,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都可以到实验室动手操作,你会观察到更多更有趣的化学现象,学到很多有趣的化学知识。”学生充满期待的相互窃窃私语。
一周学习结束后,笔者布置了有趣的家庭小实验——鸡蛋壳和白醋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身边的物质。实验步骤:①把鸡蛋壳捏碎,放入碗中;②加入白醋,观察现象。学生信心十足地完成了家庭小实验,在学校津津乐道的相互交谈。通过实验让学生确确实实的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存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学生在实验室独立操作实验或进行实验演示时,很容易产生紧张心理,尤其在实验考试时,紧张情绪更难避免。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有紧张的时候,只不过表现的有轻有重而已。
学生独自做实验时,他们会希望有教师帮助指点,但又担心教师总站在旁边观看,怕因操作错误而受到教师的批评,因而增加了心理负担。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对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更具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自我表现、增强信心提供机会,一些简单的实验,可以安排学生上台演示,使学生体验自己动手、收获知识的成就感。其次,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规范操作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的一举一动在学生心目中都会被学习和模仿。因此,可以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消除紧张心理。
恐惧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心理,是比较直接的一种情绪,不同的人会有明显的差异,对待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反应。如做氢气的验证实验时,有的学生由于对氢气不纯燃烧会爆炸有所了解,所以实验时胆战心惊,不敢直视。有的学生却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如果此时教师再过分强调该实验的危险性,可能会增加某些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心理。特别是由于学生操作失误导致了一些危险状况时,更增添了学生的恐惧心理,从而害怕下次的实验操作。
对于学生的恐惧心理,首先要从教师自身找原因。在演示实验时,教师实验操作要规范、熟练,实验现象要明显,给人以直观的呈现。涉及危险实验时,操作要准确,提前多次实验,以确保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即使偶尔出现问题也要冷静、果断的处理,而不要造成人为的紧张。其次要适当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发挥表扬的作用,获得教师的表扬和肯定是学生心理的需要。
初中生正处在发育时期,心理和思想上均属于不稳定状态,看到自己觉得新鲜的事物,就会立刻产生一种想要尝试的心理,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做这件事情的后果。在化学实验室中,看到那些瓶瓶罐罐和各种仪器,对学生来说仿佛又勾起了他们在游戏中玩耍的镜头,在实验室里随意把玩实验仪器,把不同试剂任意混合……究其原因,就是为了看一下到底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班里有几个这样的学生,教师课前用心准备的实验内容会被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例如,学生在分组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经常会出现下列问题:①药品的取用:高锰酸钾取得太少,氧气没制够又得再取再制,浪费时间;有些学生直接把高锰酸钾从试剂瓶中倒入试管内,高锰酸钾撒的到处都是,导致自己的手、衣服、桌面、地板均被污染;②棉花的放置:实验时忘放或少放棉花,导致高锰酸钾粉末经导管进入水中,水被染成了紫红色,氧气也成了紫红色;③试管的固定:有的学生把试管从试管口套入铁夹中,有的学生把试管从铁夹一侧套入铁夹中,有的学生把试管夹在半中间,有的学生把试管夹得太高(或太低),有的学生把试管夹破,有的学生把试管夹得过松;④塞橡皮塞:塞得太松的,有导致导管口朝天、向某侧突出,导致橡皮管弯折不透气;⑤取水:不知该放多少水,导致氧气收集后水向外溢出;⑥加热:有不用外焰的,有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的,有氧气制不出来或断断续续出来的;⑦收集:集气瓶未装满水内有气泡或一冒气泡就收集氧气,造成氧气不纯;⑧验满:不知如何判断集气瓶内是否集满了氧气,氧气未收集满就取出集气瓶;⑨停止制取氧气时未先把导管从水中取出再撤去酒精灯,导致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⑩同组学生中有的学生只是旁观者,并不参与实验,学生之间缺乏协作。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心平气和,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次数不多,实验基本操作不熟练,也只观看过一次教师演示“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该实验要注意的事项较多,学生难免束手无策、手忙脚乱、惊慌失措、顾此失彼;学生在此之前缺乏协作、配合不默契。因此,该实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正常的,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责怪学生,反而要注重实验引导,对关键操作进行一步步示范,让学生一步步模仿,这样就扩大了对学生的辅导面,对预防和避免学生的错误操作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对学生恰当分组,优差搭配,让学生相互模仿、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完成实验。此外,笔者有意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实验助手”或“实验标兵”,让他们示、帮、扶、带,扩大对学生操作的辅导面,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协作能力。在分组实验过程中,积极巡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耐心辅导。当学生出现操作错误、实验失败时,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同时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正确操作。
总之,教师心胸要豁达,性格要开朗,态度要亲切,主动接触、关爱、信任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沟通、交流。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聆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合理诉求,欣赏学生的才干并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人格,接受学生所犯的错误,耐心劝导学生改正错误。合理疏导他们的逆反心理,即使批评也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才能成为学生的朋友、知己,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