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峰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江苏 苏州 21514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教学越来越需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特别是大部分学生不感兴趣,或者是难以听懂的高中数学.高级中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过渡向更高等教育的教育阶段,上承初中,下启大学,其重要性不可小觑.然而,高中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数学,使许多学生十分头痛,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他们.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呢?我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一下自己粗浅的见解.
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网络上的资源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教师们分享的教学课件,许多教师都喜欢拿现成的课件来上课.当然,这并不是反对教师们对互联网的利用,只是对学生而言,其他教师编写的课件并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教师的思维方式,习惯了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就难接受其他思考方式,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上课听讲很吃力.同时,对教师而言,用现成的课件讲课,无疑是减轻了自己上课时的负担,或许看上去课堂热热闹闹,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教师本身也并没有深入挖掘教材,彻底想通、想透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点.就如鲁迅先生所提出的“拿来主义”一样,我们确实要敢于拿来,但同时,我们也要善于拿来.“拿来”并不是照搬,当然也不是摒弃,而是把别人的思想智慧,赋予自己的灵魂.在日常教学中,要用自己的思考方法,合适自己学生的思想方法,在上课前,先分析课件,纠错补漏.这既要看教师本身是否对教材有透彻的思考,对自己的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更考验教师对思想的细化.
教师都知道,课堂最忌讳的就是泛泛而谈,自己的长篇大论,换来学生的昏昏欲睡.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追求高效课堂对于构建趣味课堂是十分重要的,其中,课堂导入是组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其实就是在上课铃声打响时就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如果能做好开端,便能更好地推进教学.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课堂导入方法的设计和研究.例如,教授函数的应用时,就可以用一个相关日常生活的应用题来引入课堂,如幂函数,就可以通过银行利息的计算方法来引入.抑或可以创造一个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出题,激发学生们之间的良性竞争,不仅仅能提高他们课堂的投入程度,更能使他们自身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更上一层楼.除了课堂开始阶段,课中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情况,兼顾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对于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鼓励他继续深入思考,而对于水平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该予以批评,要耐心地指导与帮助,使他们有信心提高自己.
要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必须使学生对课堂、对内容有代入感.而大多数教师还是选择让学生们打开教材,对照教材上的概念和例题逐一讲解.其实我们不妨尝试下其他方法,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教学时,首先提出问题:“六根火柴能组成四个三角形吗?”学生们的第一反应当然是不行,这时教师不必过早揭晓答案,不妨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动手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演示慢慢摸索出所学道理,这比教师一个人在上面滔滔不绝而学生不以为然要好得多.在学习立体模型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模型,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一下图形的形状,学生参与其中,自然比仅仅在ppt上浏览更加印象深刻.
趣味课堂也不仅仅在铃声响起的四十五分钟之间,只要学生愿意,教师可以下课后陪他们不断探究更多、更优化的思路,传授一些还未接触到的知识,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这句话很形象地反映出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加强,需要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那就是敢于求异,乐于求异的精神.学生在培养求异精神的初期,教师应当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在求异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则要以点拨、诱导的方式,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养成求异的思维方式,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主动地想到“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一旦培养出这样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趣味课堂就不仅仅局限于教师,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的课堂,当然,其中的趣味,他们心中自有体味.
教学方法各有千秋,教学手段各不相同,在我眼中,只有让学生快乐地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趣味学习的课堂,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引导学生自我充实,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一堂课再精彩纷呈,也不过四十五分钟,而教师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的生活中的一切都变成趣味“课堂”,这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