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平
大凡富有经验善于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除了重视教学内容的深入浅出,语言表达的生动有趣,姿势动作的恰切适当,思想教育的具体形象,教学环节的衔接自然,板书的重点突出规范整齐,往往同样十分重视面部表情的自然适度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方面的种种因素的制约,往往又很难在课堂上较长时间集中学习注意力。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教师的面部表情之一的“目光”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先生说:“写人极俭省的笔法是画眼睛。”事实上也正如此。在教学中,教师的目光不仅是他心灵的窗户,更是他借以传递信息和组织教学的有力手段。课堂上,有的学生思想上开小差,搞小动作,东张西望,我们只要看他一眼,那学生便会不由自主地作出相应的反应,往往可很快把思绪回归到我们的教学中来。试想,若是教师只是低着头,只看课本和教案,而不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应,或只是高昂着头,“目中无人”,目光游离于天花板,其结果会如何呢?那自然是既不利于课堂教学,又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更不必说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了。
那么如何正确运用目光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呢?
首先,教师的目光既不能呆滞,也不能闪烁不定。有的教师一进教室,学生喊起立致敬词,他都只顾翻课本,找教案,目光仅仅停留在三尺讲桌上,或虽抬头,要么平视,目光仅仅习惯于停留在某一狭小的角落;要么仰视,目光呆滞于天花板或吊灯之上。也有的教师一进教室,看似其目光游离于教室前前后后,却因其闪烁不定弄得学生要么十分尴尬,要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各自心中直犯嘀咕:我今天怎么啦?他今天怎么啦?这自然很不利于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堂教学中来。恰恰相反,例如,刚刚走上講台,面向学生起立致敬语时,教师视线就应从左向右,然后再从右向左进行一下环视,这表现出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对课堂局面也有控制能力,同时,其亲切关注的目光还可很快缩短师生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满怀希望和信心投入到你所组织的这堂课的教学中来。
其二,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的不同,恰如其分地运用和变化目光调整学生的心理情绪。我是教小学语文的,小学的语文课大多生动活泼,溶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所教学内容的不同恰如其分地运用和变化自己的目光,若简单机械地要么只是板起面孔,以毫无表情的目光对待学生,既不利用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更不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者不分内容地要么一味地使用喜悦的目光,要么一味地使用愤怒的、或忧郁的、或恐惧、或哀怨的目光,都会对教学不利,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之感、疲倦之感而分散其学习注意力。小学生思想情绪极不稳定,教师更应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要求,恰如其分地运用变化的目光把学生带入喜、怒、哀、乐、悲、恐、惊这七种表情之中去,让其思绪围绕着教师这根“指挥棒”转,让他们在变化的感情中去领悟、去感知、去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等三项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便自然集中了。
其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使用和变化目光组织课堂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里所指的运用和变化目光,包括运用和变化目光视角、视线长短和视线软硬度等等。比如,刚走进教室,你发现某一处,某几处学生在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如小声说话,搞小动作等,教师就应马上将目光集中在违犯课堂纪律的学生身上,示意他们:现在已上课,请不要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又比如,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绪游离在课堂之外,你便需要以目光提示他们:这是在上×××课,请注意集中精力!而这时的目光,除了提示学生明白此课堂教学内容外,还应以严肃和警示的神态为主。又比如,若抽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不能回答,或不能全面回答,你需以目光鼓励或勉励他们,而不能仅是责备厌烦的神色;若学生回答正确,你的目光中除了充满赞许外,还应包含激励,使学生领悟到老师既在表扬自己,又在激励自己更上一层楼。诸如此类,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变化着的目光示意学生,以有目的的目光提示学生,因“材”施“教”,用“目光”这一无声而十分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于教育教学中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