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苏州文化建设高质量新乐章

2018-11-30 09:29苏研
群众 2018年21期
关键词:管弦乐团院团交响乐团

苏研

最近召开的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化精品创作高地,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指示,不断构筑文化高地,提升文化能级。苏剧、昆曲、评弹,曾被誉为苏州文艺“三朵花”,产生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佳作。苏州文艺改革创新的脚步并未因此停止,近年来苏州立足高起点、大视野、强手笔,先后组建了苏州芭蕾舞团、苏州交响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等新型文艺院团,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苏州文艺“新三朵花”,各类文艺院团在苏州交相辉映,共同奏响了文化建设高质量的新乐章。

一、坚持高起点定位,文艺新地标提升城市新能级。苏州芭蕾舞团、苏州交响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在给苏州老百姓带来了丰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提供着城市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着力推动创新发展。作为应“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而生、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而为的苏州芭蕾舞团、苏州交响乐团和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从筹建之初就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以围绕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乐团的目标,以新的理念建设高品质乐团,以精致的作品为音乐爱好者提供高雅的艺术享受。苏州芭蕾舞团对标世界一流标准,编排的中国版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众多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独树一帜的版本。二是着力扩大城市影响力。以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促进各类文化艺术的互补融合,以深度的国内外合作提升艺术水准和影响力,致力于打造兼具国际性、艺术性、公益性的文化品牌、城市名片,不断增强苏州文化辐射力,提高知名度。三是着力提高老百姓幸福感。秉承“以人为本,全民共享”的宗旨,坚持“艺术为民、文化惠民”,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高雅艺术普及推广。苏州交响乐团推出了以“乐古典·悦生活”为主题的系列艺术普及活动,通过设立多种多样的艺术普及项目,将艺术惠民切切实实地落实到社区和不同的人群之中。2017年,乐团共开展33场公益性质的艺术普及活动,惠及市民近8000人次。

二、坚持高标准要求,建管新体制激发院团新效能。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是党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又是重中之重。创新是文艺的基因,更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新,不仅需要内容的创新,更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苏州芭蕾舞团、苏州交响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坚持创新管理,向新体制、新机制要活力要动力。一是突出企业化运作。坚持企业定位,以企业财务报表、企业用工制度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全面实行聘用制,由艺术总监主持业务考核,通过定期考核、保持10%左右的年更新率。人员实行年薪制管理,薪酬水平实行市场化定价、科学化管理,并按照当地最高社保标准交费。二是突出市区共建。明确苏州交响乐团、苏州管弦乐团分别由市和工业园区、高新区共同建立,市、区两级财政按照1∶1比例分担。所在区为乐团提供必要的资金、政策、涉外交流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其中,工业园区对苏州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进行了专项改造设计,高新区出资建设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厅。三是突出精细化管理。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内部实行党政艺联席会议领导下的团务会议分工负责制,同时建立了党支部、工会、共青团,既保证科学决策,又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出台《绩效管理办法》与《综合管理条例》两项制度。其中,《绩效管理办法》从岗位设置到薪酬制度、从考核办法到奖惩办法、从工作制度到管理制度,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形成了科学、严明、高效的管理机制。

三、坚持高层次原则,人才新机制赋能创作新活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文艺院团发展的宝贵财富。一是大胆引进领军人才。以海纳百川的气度,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汇聚一批知名乐团、音乐院校优秀人才。苏州交响乐团聘请享誉世界的著名指挥家陈燮阳先生担任音乐总监、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先生担任首席指挥;聘請在交响乐领域极富经验和影响力的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上海交响乐团前团长陈光宪先生、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罗伯特·布洛克先生加入筹建委员会。二是大量使用新演员。注重培养和挖掘新人,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增添发展新活力。苏州交响乐团在上海、北京、法国、以色列、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开展人才招聘工作。目前,乐团72名优秀乐手平均年龄30岁;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首批招聘的81名团员平均年龄26.7岁,硕士以上学历占40.7%。三是大力改革用人方式。打破论资排辈,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通过“试用期”考核,今年已淘汰演奏员15人,实现人员队伍的优化,形成能进能出的员工聘用机制、能上能下的人才选拔机制。

四、坚持高水平目标,演出新模式铸造艺术新品牌。苏州芭蕾舞团、苏州交响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作品独具一格,成为苏州特有的文化符号。一是创新创作方式。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主题,建立“委约创作”制度,创作一批体现苏州品质、江南特色、中国气派的优秀原创文艺作品。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委约一批国内优秀作曲家为2018年音乐季创作新品,如邀请赵季平委约创作《风雅颂之交响》、刘锡津委约创作《姑苏印象》、李滨扬委约创作《烟雨枫桥》等。二是创新演出方式。在坚持社会公益职能,全力保障对外文化交流、新年团拜会等全国、省、市重大演出任务的基础上,建立乐季演出形式。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建立了五大板块的“音乐季”演出机制,即:以苏州人民大会堂为主阵地的大型音乐会板块,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普及性中型音乐会板块,以苏州高新区科技会堂为主阵地的艺术普及工程和北京、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巡演音乐会板块,代表江苏、苏州文化的国际文化交流音乐会板块。三是创新培育观众。在坚持抓好自身建设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培育观众,以此带动演出市场健康发展。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通过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各类演出,营造有利于民族音乐推广普及的生态环境与良好氛围。尤其是推出的“丝竹江南,丝竹交响”——建团首场音乐会与“华乐苏韵”上海音乐会在第六直播、熊猫TV和爱奇艺等网络平台的点击率分别达到了91万次与65万次。

五、坚持高标杆引领,国际新视野促进文化新发展。没有向国际化一流水平看齐的视野和雄心,就不会有文艺院团国际化发展的格局和优异成绩。一是积极对标国际一流。坚持放眼国际、面向世界,积极对标世界一流,在专业水准和艺术表现等方面看齐世界最好水平,力争引领国际潮流发展。苏州交响乐团从筹建开始,就向国际化看齐,面对全球市场求发展,积极在国际舞台亮相,赴法国、德国开展成立以来的首次欧洲巡演,精彩表现获得法、德音乐界同行和观众的赞扬和认可。二是积极推进用人国际化。苏州交响乐团团员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外籍乐手43名,占比达60%,均为一流艺术院校以及交响乐团的音乐精英,其中不乏悉尼交响乐团、比利时皇家交响乐团、英国马勒交响乐团等世界知名交响乐团的首席和助理首席演奏家。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团员来自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积极推进演出国际化。苏州交响乐团今年6月至11月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马来西亚槟城实达国际会展中心、东京三得利音乐厅、神户国际会馆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并将于今年11月举办的首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开创苏州地区首个钢琴国际赛事的先河。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积极参加“国际现代音乐节”、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赴美文化交流等演出;开展2018年、2019年欧洲五国的巡回演出,以“一带一路”为主要途径,传播中国民族文化,打响民族音乐品牌。

(作者单位:中共苏州市委研究室)

责任编辑:陈伟龄

猜你喜欢
管弦乐团院团交响乐团
一场极致的“生与死”的体验——评邹翔指挥长沙交响乐团演奏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交响乐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育人交融共享
——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京津冀巡演回眸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机器人担纲管弦乐团总指挥
对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