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对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启示

2018-11-30 02:31宋涵斌
上海人大月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打响双十一狂欢节

宋涵斌

今年11月11日是第十个天猫“双十一”购物节,也是全球网民和电商集体狂欢的日子。2017年天猫“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成交额达1682.69亿元。今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实时公布数据:成交金额在不断地刷新纪录,4秒破亿,21秒破10亿,2分05秒过百亿,1小时47分过千亿,据阿里巴巴宣称,2018年天猫“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成交额达2135亿元。同时,京东、苏宁、1号店等电商巨头也借着“双十一”东风,推出了各项活动,取得了骄人战绩。

如果说十年前,当阿里巴巴迈出打造“双十一”第一步时,大家还觉得这只是借着所谓“光棍节”的小打小闹,那么十年后的今天,这一中国版的“黑色星期五”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网络购物节,并伴随着每年交易额的持续倍增,正迅速变为能够影响全世界商业的购物狂欢节。

在为“双十一”大声叫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回过头看看,究竟是什么让这上千亿的消费集中在短短一两天里释放呢?按照亚当·斯密“理性经济人”的理论,消费者在决策过程中是绝对理性的,要么选择价格更低的,要么选择质量更优的,但今天的消费者在“双十一”消费过程中除了理性的计算之外,往往还有着一种集体情感宣泄的冲动,一种对“双十一”仪式感的认同,在长期、高频的宣传之下就如同吃了兴奋剂一般,很快达到亢奋状态,而情感失去了理性束缚,失去了对自身的控制,冲动型消费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这从“双十一”后退货率居高不下就可见一斑,每次“双十一”后,就会有相当一部分顾客选择退货,部分顾客甚至是跑到线下进行货物对比后再做出退货决定的。这恰恰反映了他们在购物时是不那么理性的。

面对这一不太理性的消费结果,上海在打造“上海购物”品牌方面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事实上,伴隨着经济形态的更新和消费水准的跃升,90后、00后,这些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一代,早已不限于传统消费模式,除了关注商品的价格和其本身的功能之外,他们更多地会考虑商品消费的过程,也就是在哪里购买、通过何种方式获得所需的商品。在这种注重消费过程的新理念引导下,体验经济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商家的关注,对于体验型商业模式的打造也是愈演愈烈,因为那些除了关注产品之外还注重营造情感体验的公司,自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处于更高的市场竞争地位,对目标消费者人群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进而获得更多的盈利机会。

因此在国际上,那些注重情感价值、关注消费体验的感性消费已然成为大势所趋。比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日韩的动漫产业、欧洲的红酒文化等等都是体验经济成功的典型。

上海正处在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关键时期,这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国家战略、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建设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打造南京路、淮海路为世界级地标性商业街区,则是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重点内容,这两大商街承载着上海商业文化的传统,是上海城市的标志和骄傲。

笔者认为这两大商街可以充分学习借鉴“双十一”电商和国外体验经济的宝贵经验,不断发挥实体商业互动性强的优势,更多地利用场景化消费模式,塑造消费的体验性和仪式感,激发消费冲动,重塑两大商街的辉煌,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猜你喜欢
打响双十一狂欢节
“净滩大作战”在江海之滨打响
蔬菜狂欢节
贸易战在军事演习前“打响”
“打响”奈曼旗民族文化品牌
巴西
动物狂欢节
葡萄狂欢节
中网级别联赛武汉站打响头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