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提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坚持立足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有意识地创设交际训练的环境,采用多种方法,寻找各种机会,激发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让口语交际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真正喜欢的五彩的世界。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说、敢说、乐说,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大大方方与人交流。关键词 口语交际;双向互动;贴近生活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0-0212-02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交际兴趣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一些孩子却胆小、害羞,不敢当众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有些孩子从小用方言说话,给学习规范化语言造成了障碍。因此,我们注重亲近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努力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扫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敢于、乐于与人交际。因此,一方面,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多些表扬,少些批评,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多以奖励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挂智慧果”的方法,让学生有一回出色表现,就给自己挂一颗智慧果,下课后摘下智慧果带回家与爸妈分享学习的成果、收获的快乐。“挂智慧果”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强制激的“兴奋点”,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尽情地展示自我,兴趣盎然地参与交流。1.多一分赏识。赏识是一种爱。真诚地赞扬孩子,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在课堂上,我经常表扬积极发言的孩子,就是说得不好,我也不训斥。“你的声音真响亮、真好听!”“你一下子说了这么多流利的话,太棒了!”“你还会用上这个词,真不简单!”这些话都是我常挂在嘴边的;说得好的同学还会在众多羡慕的眼神中接受我特别的奖励——让老师摸摸头或抱一抱、当一天组长。教师的赏识激发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渐渐地,他们的胆子大了,说话的兴趣也浓了。2.多一些沟通。课间或其它空闲时间,教师常常选一些孩子们喜欢的话题鼓励他们说,跟他们一起聊或听他们讲。比如: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爸爸妈妈、最爱吃的水果、喜欢看的动画片等。一说起这些,他们个个津津乐道、喜形于色。有的一边讲着自己爱吃的水果,一边使劲地咽口水;有的一说到动画片,更是手舞足蹈、滔滔不绝:调皮可爱的老鼠杰瑞、聪明伶俐的哆啦A梦、机智勇敢的小鲤鱼泡泡……孩子们兴奋地讲述着,精彩的语言不时喷涌,同时也向老师和其他同学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使大家获得了心灵的沟通。二、创设多元情境,上活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唯有如此,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才会增强,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的体验。在一节课中,教师如果创设几个接近生活、互为联系的情境,就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通过实际练习,学会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确定不同的谈话内容、谈话方式和谈话重点,在真正有效的双向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精心创设多种多样的与生活相联系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起强烈的交际欲望,使学生在情境中无拘无束地进行交际。1.创设视听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视听情境,融看、听、说于一体,有助于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语言交际环境中感受、学习、运用语言,增强口语交际能力。如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课前我先布置学生去观察春天。上课伊始,我先播放春天景象的课件和《春天在哪里》的配乐让学生欣赏,再以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大地从睡梦中醒来了,迎春花吹起小喇叭,小草换上了绿衣裳,小燕子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多美的春天啊!同学们,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你愿意告诉大家吗?”这样一来,孩子们都争着举手发言:“花儿笑了,在等小蜜蜂来亲嘴呢!”“风儿像把大梳子,把柳树的长发梳呀梳。”“小鸟叽叽喳喳,小雨滴滴答答,她们唱着欢乐的歌。”……这种形象直观的视听情境,启发了学生的心智,使他们的语言变得绚丽多彩。最后,我还请学生把春天画下来、唱出来,从而使口语交际课堂更活泼、更生动。2.创设表演情境。表演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边表演边交际,效果甚佳。如在《该怎么办》一课的教学中,我一边出示画面,一边提出话题,这样学生自然进入口语交际的情境,并讨论小明该怎么办,再请学生在小组里把整个过程编成小品分角色表演出来,接着再请几组同学上台表演,最后进行集体评价。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热情高涨,想出了许多不错的办法,表演得也很投入,在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3.模拟生活情境。模拟生活情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进行交际。我们经常创设如接待客人、买卖商品、导游观光、看望病人、求助他人、调查访问、主持会议、庆贺生日等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联系生活积累进行交际,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使他们进一步丰富了生活经验、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三、灵活使用教材,促使多向互动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凭借,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些内容所隐含的互动性因素很不一样,有的是显性的,一看便知;有的是隐性的,易被忽略;有的看上去无法双向互动,令人无从下手。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精心设计实施策略,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1.抓“显点”,顺势引导。如二年级《借书》一课,有这样的文字提示:你到阅览室借书,都会说些什么?阅览室的阿姨会说些什么?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借书的人和阅览室的阿姨,按照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2.挖“隐点”,巧作串连。如一年级《我的家》,教学时如果只关注“我”介绍自己的家是怎样的,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巧作串连,不仅要引导“我”说话,让说话的学生“能言善说”,而且要让听的同学说话,让他“能听善问”,这样,交流起来才不会变成“独脚戏”。如此处理教材,大大增强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得到有效落实。3.找“支点”,改造整合。如一年级《找春天》,该如何让学生双向互动起来呢?可紧扣“找”字,将学生分成“花园”“校园”“百木林”等几个小组去不同的观察点,分别重点观察花草、池水和树木。课堂上先问大家找春天时都找到了什么,再互相发问。这时,不少学生提出:“我想知道花园里什么花开了,好看吗?”“我想知道池子里的水怎么样?”“百木林里的树木都长出叶子了吗?”这些问题也自然地变成了交际话题,互相问答过程就成了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四、增强导练力度,提高交际技能由于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少,口语能力弱,无论是倾听、表达、应对能力,还是交际态度、听说习惯、文明素养都比较缺乏,因此,口语交际过程必然会出现问题,产生困惑,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成了学生深入进行双向互动的催化剂。我在教师的“导”上主要做了以下尝试:(一)加强示范指导,规范学生的语言1.引导观察,有序表达。新教材的口语交际课大多配有插图,我就提示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弄清图意,再加以合理的想象把画面内容按顺序清楚地表达出来。如在《猴山》的说话训练中,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谁、在干什么,再抓重点进行观察,看清猴山上每只猴子的神态和动作特点,最后按顺序说出来。通过这样的长期指导,学生逐渐掌握了观察方法,能言之有序,避免了看到什么说什么的只言片语式的叙述和颠三倒四乱说一通的毛病。2.设计问题,以问助说。低年级学生要一下子连贯完整地说出一大段话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设计一些连贯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如教《小兔运南瓜》一课,我设计以下问题:小白兔来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小白兔对什么事感到为难?它在为难时发现了什么?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妈妈的问话是什么语气?小白兔会对妈妈说些什么?这些问题如一把钥匙,一下子开启了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迅速地组织起语言。通过个人述说、小组讨论,学生都能准确说出图意,想出许多运南瓜回家的好办法,并清楚完整地说出整个经过。又如在以“课间十分钟”为说话内容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我让学生说说课间大家在玩什么,怎么玩,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出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说话连贯,表达得有声有色。3.加强示范,规范语言。当学生口语表达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指导,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过程中,逐步规范语言。如教学《该怎么做》时,我让学生就“小松打碎花瓶后告诉爸爸却被爸爸打了一顿”这件事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我觉得爸爸打小松是不对的,这对身体不好。”我就指导他把“不好”改成“会造成伤害”;另一个学生说:“我觉得爸爸不应该打我,他要打我,我就不说了。”学生的发言偏离了目标,这时教师要随机引导:“改为‘如果打我,下次犯了错我就不再主动承认错误了会更好些,请你再说一说,好吗?”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当场就把话说规范了。(二)掌握交际方法,提高交际技能1.指导方法,明确要求。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交际双方在谈话时,表情要自然,不东张西望,要保持专注的神情。二是产生感情共鸣时,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赞同。三是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四是根据表达的需要,还可运用手势加强表达效果。五是要学会认真倾听,敢于质疑,能有礼貌地指出别人的不足,同时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表示感谢。这些要求,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在学生的一次次口语交际过程中有机渗透相机指导、点拨,让学生在多次口语交际活动中逐步明确要求,正确进行训练,切实提高交际能力。2.提供案例,领悟技能。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它既可以展示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领悟,从而掌握正确的交际方法。比如教学《该怎么做》时,小松不小心打碎花瓶,爸爸回来发现后要打他,小松怎么做才最合适?我出示两种做法让学生比较、评判:一是小松马上大声争辩道:“我没错,你不能打我,花瓶本来就没放好。”二是小松马上轻声说:“爸爸,我不是故意的,是我不小心碰到花瓶,它掉到地上就碎了。对不起,我以后一定小心点。”通过案例比较,学生一下子就领悟到在解释原因时不但要说清理由,还要懂礼貌、讲文明,态度要温和,语气要合适等。在这以后的口语交际练习中,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3.引导评价,扬长避短。在交际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引导学生根据交际要求从说和听的态度,说话的规范性、连贯性,交际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在进行评价的同时,了解自己的缺點,学习别人的优点,进一步促进口语交际技能的提高。参考文献:[1]刘焕辉.言语交际学教程[M].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