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王振凯
达闼科技公司有个“星期一现象”,即每周一早上,知识产权负责人的电子邮箱会被公司研发人员发来的大量计划提交专利申请的技术材料塞满。为什么是周一早上?原来研发人员工作日都在潜心搞研发,这一周积累的创新想法只能利用周末的时间撰写相关的技术交底材料。员工自发利用周末时间撰写专利申请材料的积极性,源自达闼“专利合伙人制度”(Patent Partnership Plan,简称3P计划)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效应。
达闼专利合伙人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公司员工职务发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迅速积累和保护无形资产,促进无形资产价值实现,提高专利质量及工作效率。该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职务发明奖励、高质量专利奖励和专利运用奖励。
达闼科技成立于2015年5月,是全球首家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商,专注于实现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级别的云计算网络、大型混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平台,以及安全智能终端和机器人控制器技术研究。公司名“达闼”取自“Data”的音译,创始人兼CEO黄晓庆是科幻迷,他认为《星际迷航》主角机器人Data就是人类理想中智能机器人的模型(出色的运算能力、胜任联邦星舰“进取号”的要职、有人类的情感),因此将公司命名为“达闼”来表达公司的愿景,即在2025年为每一位家庭提供家庭机器人。
达闼科技创业之初汇聚了曾在Google、三星、华为、思科、中移动、IBM、索尼、小米等著名公司工作过的顶尖技术专家,短短三年时间,就成长为一家拥有多项“黑科技”明星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由达闼科技研发的META导盲机器人,依托可靠的天网与私有云,凭借立体视觉、3D建模、实时导航定位等技术,让盲人群体能够更加精准地获取周围信息、感知周围环境,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安全感。达闼科技一直在践行让“黑科技”造福人类的理念,力争研发出将认知系统放在“云端”,将身体、驱动、传感器放在机器人本体上,通过移动通信将二者连接起来,做出一个现实版的“阿凡达”,打造一个包括云端、网络、智能终端的产业链让智能机器人共享云端“大脑”。对此,黄晓庆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人类大脑拥有上千亿个神经元,如果每个神经元用一个芯片来模拟,会重达数千吨,智能机器人不可能顶着这样一个‘负担四处移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智能机器人的大脑放在云端。”
2017年2月,達闼科技受软银集团、富士康集团等多家全球著名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完成1亿美金的A轮融资,成为全球单一的人工智能领域企业A轮融资额的前五位。2018年3月公司荣获GTI创新大奖。企业在行业协会方面也获得很多殊荣,包括:2015年12月与工信部电子一所、华为、中兴、中国移动、京东方等60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国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联盟”,并担任副理事长单位;2016年1月成为“智能终端知识产权防御联盟”首批成员,该联盟集中了OPPO、VIVO、中兴等终端制造厂家;2016年4月发起成立“中关村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联盟”;2016年5月成为北京市专利试点培育单位;2016年7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标准GB/T 29490-2013认证;2017年2月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2017年12月,成为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单位;2018年1月在云端智能的关键安全技术-区块链方面的专利,全球排名第九。
达闼科技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99%,硕士及其以上占近50%,博士占比超过6%,是一家典型的知识工作者密集的企业。公司能够持续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产生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成果,为达闼科技的迅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主要源于企业内部设立的“专利合伙人制度”的创新激励计划。
知识产权是由国家通过法律赋予权利人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独占权利,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的今天,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1)有效帮助企业做好防御布局;(2)有效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3)有效帮助企业寻求附加价值;(4)有效帮助企业塑造长期优势。企业的知识产权部门需要明晰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和消费者偏好,能够针对未来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来预见技术革命并主动探索,以使得企业成为该领域的领先者。
达闼科技拥有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的基因,对其在企业的定位也非常清晰。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方法论里提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应服从于达闼科技的整体战略需要。”达闼之所以对知识产权如此重视,一是因为绝大多数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工程师出身,对于技术的发明和成果保护有超前的意识,而且大部分有跨国公司工作的经历,养成了重视无形资产价值的理念;二是因为人工智能领域是典型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壮大的关键在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达闼科技作为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商,唯有在建立和运营云端智能机器人网络的过程中,通过技术专利化对创新技术形成的严密保护,进行知识产权的全球布局才能获得长期竞争优势,领先行业的发展。
从公司目前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可看出,达闼科技在知识产权海内外的布局非常成功。仅仅3年多的时间,公司申请了相关专利近900件。其中80%申请了PCT国际专利,95%以上为发明专利。以自主研发的“MCS移动内联网云服务解决方案”为例,众所周知,潜在的安全漏洞是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应用过程中最大的隐患之一,要想实现真正的安全必须要拥有一个“隐身”的网络。MCS采用双云、双核、一片两芯和区块链技术,帮助用户不仅可以移动化办公,还可以进入构筑的隐形网络空间,形成了一张安全、高速的移动专网。达闼围绕MCS布局了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网,为进一步推动云端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进行知识产权布局的前提,也是重中之重,就是创新创造以及知识产权的开发。如何才能进行有效地激励?达闼科技从创立之初,管理高层就达成了利益分享的共识,制定激励制度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员工完成职务发明的行为转换成投资的行为,企业帮助员工把创新成果转换成专利进行保护,并且其专利质量的高低还与后续转化、维权过程中产生价值的大小相关联,决定员工收益的高低。这项制度的实质是重塑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
在此理念基础上,2015年企业创立仅4个月后就制定并出台的一项知识产权激励政策——“专利合伙人制度”。
合伙制是一种古老的商业组织形式,早在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中就规定了合伙的原则。中国古代合伙制起源于春秋时期,以《史记》中记载的“管鲍之交”为例。归其本身,合伙人制度是利益与风险通过契约关系进行分担,实现共同经营、共享利益和共担风险。以阿里巴巴、万科等企业为首的公司在践行“事业合伙人制度”,该制度是用一种“资合”的法律结构,以共识、共担、共创、共享为合伙理念,重构组织与人、资本的合作伙伴关系。
达闼专利合伙人制度充分借鉴了“事业合伙人”理念,其核心在于把员工变成合伙人,实现价值目標的共识、共担、共创和共享。员工所申请专利质量的高低与其后续转化、维权过程中产生价值的大小相关,也直接关系员工收益的高低。
在科技型企业中,知识产权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并带来超额收益,成为企业财富的重要来源以及保驾护航的利器。企业为了提升技术实力,往往将专利数量作为企业KPI的内容之一,用于激励和约束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企业研发人员对于专利申请的激励机制往往带有某种程度的偏见,见表1。
达闼科技通过专利合伙人制度设计破解了研发人员的偏见,建立了“一份人人可参加的(who)”、“一份永远的(when)”、“一份奖金不上封顶的(how much)”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推动,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
达闼专利合伙人制度的核心内容包含职务发明奖励、高质量专利奖励、专利运用奖励三个部分。
● 职务发明奖励:申请一件发明专利,奖励发明人1千美元/件;
● 高质量专利奖励:如果相关专利被写入国际或国家标准中,成为标准必要专利(Standards-essential Patent,SEP),公司按1万美元/件进行奖励。高质量专利奖励的对象包括专利发明人和利益相关者。其中利益相关者包括标准推动人员,标准必要专利的维护人员等。
● 专利运用奖励:通过专利转让或维权产生的经济收入,公司将转让收入或赔偿额度的10%奖给专利发明人和利益相关者。此处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参与转让或维权等工作的员工。
按照该制度规定,只要员工在其为达闼工作期间参与了该计划,企业承诺无论员工是否在职,都永远被纳入奖励范围。比如,在符合相关条件下,一件专利后续在企业商业活动中产生了1000万元的运营收入,企业将其中10%即100万元作为奖金发放给员工,即使员工离职了照常发放。专利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专利合伙人制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员工将创新方案具象为专利保护文件,帮助企业实现价值。
在达闼公司,有一位被誉为“发明大王”的工程师骆磊,已提交了近50件发明专利的申请。目前,公司核心研发团队研发人员人均提交专利申请超过5件,远高于我国科技型企业的平均水平。
企业创新工作的核心是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储备对于行业发展、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甚至改变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的专利。专利合伙人制度通过强调专利质量重要性、对高价值专利奖励的倾斜,合理引导研发人员在初始专利生产环节就重视质量,避免或降低“沉睡专利”的出现,树立了“专利质与量并重,以质量牵引数量”价值导向。
专利合伙人制度的实施基于企业高质量专利保障的完整体系,将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内嵌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包括:在企业战略层面进行专利布局、实施全流程管理体系、组建知识产权工作团队以及构建知识产权模块化管理系统。
要获得知识产权智慧资源,企业需结合市场以及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布局,包括资源创造、保护、管理及运营四个方面的内容。知识产权创造是一个系统的流程,完成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申请→授权→知识产权生命周期,整个过程实现企业知识产权质与量的提升与积累。具体可细分为:积累知识产权数量,逐步积累与企业相匹配的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和知识产权授权数量,为其他知识产权工作奠定基础;提高知识产权质量,提高知识产权的个体质量和整体质量,为其他知识产权工作奠定基础;知识产权生命周期管理,妥善完成知识产权整个生命周期的程序性工作,保护创新技术成果,防止知识产权权利丧失。
在企业内部,有两类知识产权信息平台,供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企业其他相关人员使用,一类是动态的流程平台,一类是静态的数据库。
动态的流程平台就像办公电子流,通过这个流程平台,不同角色的人员根据自己的权限和工作提交或者处理相关事务。技术人员通过这个平台提交知识产权创新点挖掘表和技术交底书,并通过这个平台审核知识产权申请文件;评审专家通过这个平台评审知识产权创新点挖掘表和技术交底书;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审核知识产权创新点挖掘表、技术交底书和专利申请文件,并通过这个平台监控知识产权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静态的数据库则用于相关信息的存储,包括自有知识产权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产生的文档,如知识产权创新点挖掘表、技术交底书、知识产权申请文件、过程文档,包括对自有知识产权进行资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包括自有知识产权被他人实施的情况和证据以及自有知识产权的运用信息,还可以包括他人知识产权的文本、分析数据以及使用情况,数据库还可以包括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相关合同、知识产权奖励数据等与企业知识产权有关的各种信息。
当然动态的流程平台与静态的数据库往往结合在一起,数据库为流程平台提供数据源,流程平台对数据源进行处理后再返回到数据库进行存储。
在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中,需要注意信息共享和信息保密之间的关系,信息共享是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但对于其中涉及到企业机密的信息,比如未公开的自有知识产权、他人侵犯本企业知识产权的证据、对他人知识产权的分析数据等,都必须严格保密。
机器人产业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欧美日等传统工业机器人强国相继在机器人领域投入不断加大,机器人产业竞争越来越多的体现为包括知识产权竞争在内的全方位竞争。达闼科技通过专利合伙人制度的实施,目前已经拥有全球最大、最核心的云端智能机器人专利组合,已经在美国、日本、欧洲、香港、台湾等多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了海外专利布局。
专利合伙人制度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理论的创新探索,通过利益的分享机制,让员工与企业形成创新上的利益共同体。该计划不仅营造了企业内部创新创造的氛围,充分调动全体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研发人员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而且通过这样一个内部机制的构建,进一步帮助企业自身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专利许可谈判行为与决策模型研究(71272215)”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