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孙微 本报特约记者 陆斌
英国某地方政府的一项决定近日引起巨大争议——年轻的单亲妈妈少女时代被强暴后产子,如今却被告知孩子的强奸犯生父或享有一定程度的监护权。在这起荒诞社会事件的背后,是一部英国上世纪80年代末通过的儿童保护法。日前,这位二度受到伤害的母亲勇敢地走上台前呼吁政府修改法律,以确保所有强奸犯终身不得与他们作孽之后产下的孩子接触。
据法新社29日报道,4年多前,英格兰南约克郡的罗瑟勒姆曾爆出特大儿童性侵和虐待丑闻。当地的亚裔黑帮常年进行有组织的虐童活动,受害者多达1400多人。在警方捣毁犯罪团伙后,糟蹋了数十名未成年人的帮派头目阿尔西德·侯赛被判入狱35年。萨米·伍德豪斯就是受害人之一,她遭性侵时年仅15岁。后来,伍德豪斯诞下一名男婴,成为了单亲妈妈。
英国《泰晤士报》28日称,因育儿困难重重,伍德豪斯无力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不得不求助社会部门,试图寻求更有利的抚养方案。当地市政委员会表示,将为孩子安排相对优越的居住环境并让他得到更好的照顾。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该委员会竟将孩子的强奸犯生父列为联络人之一,并与之直接取得联系。工作人员表示,将让他实时了解孩子抚养权问题的进展。伍德豪斯去年得知,自己有可能因孩子的抚养问题与这名强奸犯再度对簿公堂,后者甚至可能获得孩子的探视权。另一种可能则是,她的孩子今后要寄养在强奸犯的亲戚家。据报道,孩子出生后,其出生证上压根就没有生父姓名。更重要的是,男孩对生父的情况存在本能的抵触,每次听人提及就会显得焦躁不安。
起初,英国媒体为保护当事人并未提及事件中人物姓名和具体地点。本月27日,伍德豪斯主动在推特上发布视频公开自己的身份,并证实英国媒体早先报道的内容。视频中,她痛斥当地政府的做法,称该机构“明知他会对我和孩子构成危险”,却仍为他创造“为人父”的权利。在政界人士和权益组织的帮助下,她发起请愿,希望英国对1989年通过的《儿童法》中一些争议条款进行修正,确保“强奸犯无权接触因自己暴行而诞下的孩子”。她表示,这样的恶性事件“全国都在发生”,很多女性和儿童因此被置于险境。
随着事件发酵,网络舆论纷纷批评称,官方麻木的处理方式严重缺乏同理心。英国工党警察与犯罪事务影子大臣海格表示,地方当局的做法无异于“邀请强奸犯对受害人进行再度残害”。英国司法部28日则在一份声明中称,这起事件“非常令人不安”,相关部门将同地方当局一起紧急应对。《泰晤士报》称,一名司法部高级官员已与伍德豪斯见面,承诺对此事展开调查,看看这到底是体制性的错误,还是个别社工人员失职。
目前,罗瑟勒姆市政部门拒绝对此事细节进行评论,只是一再强调当局的做法是“依法办事”。根据英国法律,凡涉及抚养权事件,地方政府部门有义务通知“所有涉事方”,孩子的生物学父亲属于这个范畴。不过有分析认为,即便罗瑟勒姆市当局是在“照章办事”且法律也确实存在瑕疵,该机构仍然存在“渎职”之嫌。司法部解释称,对于这种情况,地方机构完全可以向法庭提出申请,避免“法定联络人”中不利于母亲及孩子切身利益的涉事方牵涉其中。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对于涉及家暴或强奸类的情况,英国法庭往往也会“特事特办”,而罗瑟勒姆的有关部门显然没做到这一步。
另一方面,英国《儿童法》的弊端近日也受到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部法律长期饱受争议,英国医学会旗下的《儿童期疾病档案》杂志曾将它讽刺为“父母虐待行为保护法”。该杂志认为,这部法律过度保护监护人的权利,间接上是在鼓励父母的不称职行为。在学界看来,社会对“失职家庭”的未成年人保护应注重三项原则:提早介入干预,尽早寻找收养家庭,以及彻底断绝孩子与原生家庭的联系。然而该法的一些条款与上述原则全然相悖。据报道,此前英国一名女婴被收养,养父母却长期受到女婴毒瘾母亲的骚扰,类似事件令人质疑法律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