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水电站的生态文明作用

2018-11-30 06:16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
中国三峡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水坝水电大坝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张博庭

水库大坝水电站的生态文明作用主要体现在水资源调控、发电和航运。其中,最重要的是水资源调控。早在电力发明之前,水库大坝这种水资源的调控手段,就被广泛地应用了。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分子,其生存和发展当然也需要从自然界中索取。因此,任何人类文明活动必定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些改变或者说不利的影响。

水库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改变,效果是很好的。我们知道,很多水库大坝建成后,都会形成风景秀丽的水库风景名胜区。

为什么会出现水库大坝对生态环境只有破坏作用的观点呢?这在于我们整个世界,曾经处于一个政治对立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修建阿斯旺大坝时,埃及把建造任务交给了苏联。为了攻击敌对阵营,美、英等国发动舆论攻击阿斯旺大坝。意味深长的是,当时埃及还有一个阿斯旺低坝,是由英国人修建的。所以,美英集团当年在攻击阿斯旺大坝时,还颇费了一番心思。所制造出来的舆论是,高坝破坏生态环境,而低坝则不会。

美苏争霸结束之后,这种舆论本应退出历史舞台,但仍受到一些极端环保主义者的追捧。一些所谓的“环保人士”,其实是要阻碍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地球上的资源确实是十分有限的,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尽管资源有限,但要首先容许欠发达国家的民众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然后再通过科技进步和改变消费习惯,共同约束我们的消费行为,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另一种是保持目前极少部分人挥霍着大量资源,让绝大多数的人处于欠发达状态。

这些“环保人士”经常发出警告,说很多河流的生态已经处于危险之中,其理由就是在这些河流上即将要建设大坝。在一个国际会议的场合,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就提问说,莱茵河、密西西比河上已经建了那么多的大坝,早已经完全实现了梯级开发,生态环境怎么没有出现危险,而发展中国家河流上还没建成几座,反倒出现了危险了呢?

还一些极端环保组织,宣称欧美的发达国家,不仅不再建设水库大坝,反而进入了拆坝时代。把水库大坝建设说成是一种发达国家以前犯的错误,希望发展中国家不要再走他们“建了再拆”的老路。

不过,这种违背事实的说法,很难令人信服。欧洲的情况非常明显。欧洲在治理莱茵河严重水污染时,采取了很多措施,使生态水平恢复到二战以前,但没拆过任何一座坝。因为,莱茵河上的150多座大坝,无论拆掉其中的哪一座坝,都可能会对现有的水资源调控或者航运系统构成威胁。

美国的大坝数量比较多,水坝到期退役的情况自然也就更多一些。所以,说美国不仅不建设水坝,反而进入了拆坝时代的宣传似乎颇有论据。实际上美国拆掉的水坝,几乎都是功能已经丧失、应该退役的小水坝。美国所有拆掉的几百座水坝,平均高度不超过5米。

有位美国联邦垦务局局长,曾经在我国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公开回答说“美国拆掉的都是废弃、退役的水坝。有用的大坝,一座都没拆过。而且,一座也不会拆。有用的大坝即便出了问题,也要修,而不是拆”。

美国垦务局局长的话,显然道出了美国的实情。去年二月,奥利维尔大坝溢洪道出现了严重的险情,政府紧急撤离20万人。如果按照极端环保主义者的逻辑,这样威胁到了几十万人生存的奥利维尔大坝,理应被拆掉。但是美国很快就修好了大坝。因为,奥利维尔是加州最重要的水源保障,没有这个水库大坝,不仅加州的粮食种植没办法保证,就连居民的喝水也要成问题。

美国内华达州胡佛大坝 摄影/ 东方IC

舆论对水库大坝和大型水电站的误导性宣传,在上个世纪末达到了顶峰。1996年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也认为大型水库生态问题太大,而将大型水电排除在可再生能源之外。这就是我们大家看到水库大坝破坏生态的说法经常会出现在某些官方的正式文件中的原因。

不过,短短几年之后,到了2002年的峰会上,一些非洲国家提出,如果不容许他们开发大型水电,他们只能依靠排放更多的碳来改变贫困。在权衡之后,峰会一致同意恢复大型水电可再生能源地位。

这也比较容易理解,水库大坝水电站清洁发电的作用和影响是国际性的。不像水库大坝的水资源调控和航运功能的效益,几乎都是局限在国内。如果,不容许开发建设水库大坝水电站,受到损害的将是全人类、全世界。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即使那些狭隘的“环保主义者”,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2015年巴黎的气候大会上,各国承诺了自主减排基础上的《巴黎协定》。2016年的杭州G20会议期间,我国政府又正式提交了《巴黎协定》的批准文件。根据《巴黎协定》,地球的温升要争取控制在1.5℃,因此,要求各国争取在本世纪下半叶,就达到净零碳排放。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专家预测,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的要求,那么2050年的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至少要占80%以上。相应的在电力构成中,应该达到100%的非化石能源。

百分之百的实现可再生能源供电,很多国家已经做出了成功的尝试。水电资源非常丰富的挪威,几乎一直都是由可再生的水电,满足99%以上的供电需求。在非水可再生应用方面最成功的例子是葡萄牙,2018年3月份实现了全月100%可再生能源供电,其中水电和风电分别占55%和42%。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确实具有实现百分之百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天然优势。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的水电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不仅如此,根据我国其它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潜力估算,我国风能的开发最终所能提供的电量,至少应该等同于水电,而太阳能发电所能提供的电力,至少应该是水电、风电的几倍以上。所以,即使按照目前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来看,我国实现百分之百的由可再生能源供电,也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一点上,欧洲和美国的一些能源研究机构,在探讨实现《巴黎协定》的可行性的时候,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他们认为即使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来分析,美国、中国等主要国家在2050年就实现百分之百的由可再生能源供电,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可行的。由此可见,水电的资源禀赋和快速发展确实可成为我国实现2030年的减排承诺以及《巴黎协定》的最基本保障。

总之,科学合理的水库大坝水电站建设不仅不会是破坏生态,而且还是当前人类社会最重要、最紧迫的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我们的国家,还是整个世界,要想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水库大坝和水电的科学开发和建设。

莱茵河 摄影/look/东方IC

猜你喜欢
水坝水电大坝
国际水电协会:2021年全球水电装机容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形形色色的水坝
筑水坝
大坝:力与美的展现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水电的“百万单机时代”
世界上壮观的水坝(下)
为什么水坝下部修得比上部宽?
正式挡水的马来西亚沐若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