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提问中的误区及优化策略

2018-11-30 22:51吴海燕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
少儿美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标志思维设计

■文/吴海燕 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法。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有效、优质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技法思维,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有效的提问正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落脚点。

一、美术课堂教学提问中常见的误区

1.针对性差,游离主题

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将问题设置在教学重点与难点上,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问题往往是教师随意口头一问,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提炼,学生可以不动脑筋就加以回答,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丧失回答问题的兴趣。

2.问题模糊,不着边际

教师的问题设置不明确,含糊不清或者有歧义,使得学生不懂得问题的意义,甚至理解成其他的意思,学生只好猜测、试探性地回答,甚至答非所问,完全背离了问题的原意,这就造成了思维和理解的混乱,无法实施提问的目的。

3.越俎代庖,自问自答

教师的提问中学生有一两个不能回答,教师就慌了手脚,怕影响时间和效果,干脆就自己回答。

4.放任自由,不予评价

教学过程有很强的变化,课堂提问既带有预设性又有很多的生成。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作答时有错有对,有的更是出乎意料。有的教师忽视对学生回答的点评,只有当学生到达自己预设的答案时候,才给予肯定。尤其当学生答非所问时,为了维持教学进程,教师往往就会直接请下一个学生回答。没有注意有效及时地对问题进行牵引来帮助此学生,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将会不再积极动脑,而是消极等待,把自己置身于交流之外。

二、美术课堂教学提问的优化策略

1.把握“脉搏”,问题具有针对性

传统的问题设计往往只是将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不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上必须有针对性,把握好教学内容的脉搏,即教学目标;还要把握好学生的脉搏,把他们引领到探求问题的忘我境界,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堆花》教学时,教师利用屏幕出示几张茶壶的图片(一张没有花纹,几张有花纹),以期望堆花能引发学生的关注,并提出“这个茶壶和别的茶壶在装饰上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学生一目了然,回答:花纹。紧接着教师又问:“这些花纹是怎么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堆花的概念。

从课的伊始,教师的问题始终沿着教学内容的思路,抓住堆花的线索及主要特征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并能从一个问题引到另一个问题,使每个问题成为整个链条里的一环。这些问题的设计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了由感知到形成表象,再到产生理性概念这样一个连续过程,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谓扣住重点、事半功倍。

2.有的放矢,问题具有导向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往往是顺应学生心理需求,能引导学生乐学、好学,能引导学生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对问题的理解和延伸,引导学生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发散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才会有较强的效用。

如在教学《标志》一课时,教师首先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标志,设计问题如下:这是什么标志?你在哪里见过?标志可以有哪些颜色?外形是怎样的?你能找出它们相同的地方吗?……

教材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优秀的标志简明清晰地传达了内容,还富有现代的审美情趣……”假如问题简单设计为:“标志有什么样的特点?”怎能促使学生多看多思呢?上述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具有思维的导向性,启发学生顺着这些问题引导的方向去思考,不但很形象地理解了标志的若干艺术特色,而且通过介绍,还能了解更多的指示内涵。当然,教师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还需引导学生感知标志设计的特点。

3.分步设问,问题具有层次性

在《包的世界》一课的“包的设计”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如下问题:(1)通过欣赏“包王国”中的包,你觉得包的外形可以有哪些?这个问题对于五年级学生现有的基础来讲,难度较小,全体学生,经过欣赏观察,就能概括出:圆形、四边形、动物形、生活实物形、花瓣形等。(2)你能给自己设计一款书包吗?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轻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兴趣倍增。(3)你还能设计出不同功能的书包吗?用了怎样的方法?这个问题,难度较前两个问题大了。但是在前两个问题的铺垫上,学生通过思考结合实践还是能设计出外形各异、功能奇特的书包,还有的学生更是能通过折和剪结合的方法做出各式各样的包。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提问设计上要注意层次性,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坡度或台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正如一位特级教师所说:“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有层次地提问,循序渐进地解决难点显然要比“直奔主题”更利于小学生接受。因此,设计的问题应能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巧设难度,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按照知识的层次拆成几个层次的小问题,分步设问,采用递进的方式,为学生架设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从而调动各个层次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4.激发兴趣,问题具有激励性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卡壳”,有时也可能答非所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智慧,关注教学生成性,注意灵活多变。学生做答以后,教师的反应也要因人而异、因人而答。学生如果回答不上来不能一个劲地追问学生,应该多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帮助其走出思维困境。对于独特的见解,给予赏识。对于正确的回答,给予表扬。对于有进步、胆小的学生给予鼓励,对于一时回答不上来的学生给予希望,希望下次可以回答得更好,鼓励其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提高能力,因而执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课堂提问不宜过易过难,过易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过难又会导致学生冷场卡壳,要难度适中,课堂的提问还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讲究方式方法。课堂上适时适度,灵活多样,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快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进程。

猜你喜欢
标志思维设计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思维跳跳糖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