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庄小学 李允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与交流,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进一步激发,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在思维形成时创设任务,就是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思考,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谋求任务的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的轴对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操作等,将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并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对平移、旋转、轴对称进行全面的了解,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尝试总结出它们的性质。为了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应用价值和美感,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两个任务:讲故事、画图案,两者选其一,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品。这样的任务形式活泼,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展示环节,学生用自己精彩的作品诠释了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理解,使课堂成为激活学生思维,展示学生才艺的舞台。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释疑解惑的过程,有疑惑说明学生进行了思考,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学生思维疑惑时创设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探究与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任务。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思维的碰撞,在交流中去伪存真,并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整合,在解决疑惑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实现合作共赢的最终目的。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时,教师给学生设计的任务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合作交流。只有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才能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加有效,在解决疑惑的同时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师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将长为20厘米、宽为16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剪成的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多少?可以剪成多少个正方形纸片?如果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拼成一个正方形,则至少需要多少张这样的长方形纸片?面对这样的问题,好多同学就会产生疑惑,分不清是求最大公因数还是最小公倍数,此时的合作交流才是最有效的。学生在交流中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来得出直接经验,从而使学生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更好地思维,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激发主体意识。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碰撞,是解决疑问的最好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在思维创新时设置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探究之路走得更远。为学生创设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以此为任务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任务在学生的探究中实现更多的生成,从而展现出学生思维的活力,让课堂在师生互动下充满生机,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情境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统计图在表示部分与总体之间关系时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学生在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在给出的扇形统计图中都用到了百分比来表示部分与总体的关系,那么如果要让我们自己制作一个扇形统计图该怎么画呢?带着这样的任务,学生进行探究,有的同学只是从百分比上考虑,但不易操作,而有的同学则想到用圆表示整体时,圆心处周角为360°,在表示各部分的面积时,就可以由圆心角的度数来得出其所占的空间。这样的思维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探究中展示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在积累中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并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完成既定任务,可以使学生收获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更加乐于参与数学课堂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维得到进一步开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真正实现了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