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法

2018-11-30 21:40熊英梅
教师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情境文章

熊英梅

(石城县第二小学,江西赣州 3427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语言文字运用教学也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上,虽然教师注重引入语用教学,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理论和实践经验,导致语用教学仅停留在语言文字训练这一表面意义上,即便带领学生做了大量的阅读训练,依然是收效甚微。教师要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目标泛化、内容孤立、效率低下等问题,可从文章价值定位、生动情境创设、掌握文体特征三个方面来提高语用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效用。

一、文章定位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阅读能力有限,故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帮助指引阅读方法和掌握阅读内容。那么教师如何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引领学生阅读重点内容呢?这就需要教师准确定位文章的核心价值,掌握文章的阅读目标,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制定出适合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教学方法。

以《大瀑布的葬礼》一文为例,这篇文章所在单元的主题与环保有关。文章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昔日的壮观雄伟,但是如今却濒临枯竭,作者详细地叙述了人们为这条即将消逝的瀑布举行葬礼的过程,以蕴含深刻情感的语句表达了对瀑布枯竭的悲痛之感。结合单元主题以及细读文本之后,教师可从文章中精确定位文章思想价值的核心,并挖掘出可供阅读教学的内容,如:品读文章语言特点,体味作者的表达方式,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深刻理解语言所蕴含的含义,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主旨,思考巴西总统为要为瀑布举行葬礼,它会产生什么重大的意义;通过阅读文章,对于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家园有什么想法。这些都是文章所包含的核心价值,如果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把握以上几个方面,那么学生便能通过阅读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教师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应当考虑的是如何设计教学方法,能够确保阅读课堂的顺利展开。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要结合并且凸显文章的核心价值,运用语言规律让学生能够很快进入阅读状态中,并从阅读中收获知识。因此,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可以采用全班朗读、细读课文、视频辅助、讨论交流、品评语言等实践活动来达到语用教学的目的。

二、情境创设

科学、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理解语言文字需要借助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感情丰沛的状态下融入文本中,体味文章的情感,感受语言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发语境、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所在。

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情绪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音频,配以景物图片,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视听情境。接下来,在优美的旋律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为学生介绍这首诗歌,并准确传递诗歌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王安石独自一人泛舟漂流,在途经瓜洲时,忽然触景生情,对家乡产生了思念之情。《泊船瓜洲》是一首思念家乡的千古佳作,学生在品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去感受诗人当下的心境,领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师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之后,学生通过齐声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整体内蕴。随后,学生细读诗歌,理解诗句大意。首句表明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写了望中之景;第二句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但因为万重山的阻隔,诗人只能将视线转向眼前的江岸;第三句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结尾句诗人看到了夜色渐浓的情景,便以问句的形式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接下来,教师要继续引领学生用细读的方式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重点关注“只隔”“绿”字的用法及好处,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特征。

情境创设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视听结合的学习氛围,并且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经验融入文本中,从而形成一个互动式的交流,便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

三、掌握文体特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就是文体知识。阅读文章时,首先要明白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抒情散文,弄清这一点有助于阅读的顺利继续。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文体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类型的文章,包括记叙文、散文、诗歌、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教师是根据教材设计来安排教学内容,也就是说依照文章的编排顺序来展开教学。不过,现如今的教材都是根据主题单元来编排内容,体裁类型相似的文章或者是主题内容相似的文章往往会出现在同一个单元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整理、归纳,在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例如,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而寓言故事的文体特征就是结构简短,多采用借喻手法,讲述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一般来说,阅读寓言故事最重要的是掌握故事情境的设置以及故事所表达的深刻道理。在阅读文章之前,教师首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解寓言故事的含义。

当学生理解了寓言故事的文体含义之后,再进行同一体裁的阅读时,学生自然会轻松理解、感悟并逐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来深入阅读文本,建构起与文体相关的知识网络,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增强阅读能力。

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仅仅是阅读教学的目标,还是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所提出来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语用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杨展.高效“语用”须打通四“关”——小学语文语用型阅读教学冷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5)

[2] 王光.“语用”在小学语文语用型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育报,2009,(4).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情境文章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语言文字规范 中华通韵(征求意见稿)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