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勤章
2018年,于教育培训业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且看下列“新政”路线图:
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严令禁止校外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
5月,教育部在广州召开全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下一阶段专项治理工作。各地都将工作重点放在“校外培训机构摸排整改”上,其中,江苏、上海、浙江校外培训机构排查面已达100%。
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全面治理“小学化”乱象,严禁幼儿园、培训机构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禁止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招生,明确规定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培训课后不得留作业。
同月,教育部召开“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通报上半年各省出台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全国已摸排38.2万家培训机构,年底前将完成所有培训机构的整改工作。
……
政策是有针对性的,现象在前,政策在后!相关部门调研发现,校外培训机构大量涌现,一方面是家庭教育消费的需求,带动了培训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是资本在培训领域活力四射,又推动着培训业的爆发式增长。理性反思这一现象,教育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部分学生校内学习的不足,满足了他们对教育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但由于一些培训机构尚欠缺有效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问题,部分机构还与学校的招生存在关联交易或营销模式不当,加重了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甚至干扰了正常的学校教育秩序。基于此,国家密集出台政策,也在意料之中。
要回答培训什么,首先应该思考:需不需要培训?培训什么是内容,需不需要培训是方向。
2016年8月19日的《金华日报》登载了“中国量子技术之父”潘建伟院士的成长故事,其中就谈到了补习问题。潘院士读初中时进了东阳城,作文不会写,英语没学过,初中第一次写作文,100分只得了40分。爸爸妈妈心里有点着急,一边安慰儿子,一边给他找老师补习。找的老师合适,只补了几次,小建伟就进步了。他在班里是班长,很好学,有一种不怕输的精神。为了学好英语,他就把同学约到家里来学,向老师请教,所以进步非常快,英语成绩一直在学校里领先。从潘院士的成长经历看,补课是可以的,不过要有针对性,针对孩子的弱点与实际需求;不能盲目跟风,看到别的孩子上课外补习班了,自己也要给孩子报名。
校外培训,从需求方面而言,是与家庭收入水平、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教育消费水平相匹配的。接下来的问题是培训什么。
这类课程一般是学校没有开设或者开设不全、不深的课程,又是很多家庭有需求的课程。校外培训首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因为学校教育受时间、空间、物质等条件的限制,一些课程无法开设。譬如,舞蹈、器乐、语言素质类教育课程;又如一些传承性的课程,剪纸、泥人等手工课程;AI编程等信息技术课程……这些课程,学校开不了,或者开设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对于这类课程,校外培训应该大力开发。这类培训国家是支持的。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对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发展素质教育、培训行为规范、手续完备的校外培训机构,要鼓励支持其发展,不能因为开展专项治理影响正常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培训等工作。
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严格意义而言,每位学生都会遇到学习方法的困境,只是有些学生适应得快,能很快找到合适的方法;但也有部分学生需要外部的干预与指导,以辅助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面对班上几十个孩子,学校教师很难一一进行干预和指导。因此,学生要克服学习方法的障碍,就需要相应的机构予以辅导。学习方法很多,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准确地说,智力绝不是成绩的决定因素,关键还在于学习方法。而且学习方法是动态变化的,不同的学生,自然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环节,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类型,更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此外,学习方法正确,有助于孩子提升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信。培训机构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案例,指导学生正确学习,把学习方法的理论指导与学习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凡事有个规划,行走才不会走样!尤其是在当下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社会快速发展,更需要生涯规划的指导。每个家庭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一般说来,生涯规划类课程要让孩子理解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意义,并且知道生涯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在自我发展定位方面,除了结合国情,也要结合区域特征与家庭因素进行生涯规划。另外,建议把生涯规划与升学指导结合起来,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大学、专业、职业、行业,还要提前了解升学渠道和相关政策。在行动和决策方面,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力和适应力。倘若课程设计的路线足够长,还可以融入关于生活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业规划、时间管理、挫折应对等相关内容。经过这样的辅导,学生对于人生与自我的发展,才能有一定的目的性,学习与生活有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因为遭遇挫折而迷失方向、丢失信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颇具哲理的教育寓言,他把儿童比作一块石头,而将这块石头变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这个排序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也是最初最重要的教育环境。童年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长不等人。父母工作、事业再忙碌,也不能忽略孩子身心发展中所需要的关注和扶助。问题是在当下处于激变期的中国,很多家庭并没有在孩子教育方面拿出足够好的方法与举措,尤其是很多从农村走进城市的父母,他们脑海中根本没有家庭教育的概念。这当然需要家庭教育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尤其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的孩子,更需要相应的教育机构或者教育专家的帮助甚至干预。经常会有过来人父母谈对孩子的内疚,当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也没有人指导自己,可一转眼孩子就长大了,有些事情错过就错过了,难以弥补。是啊,什么都可以等,孩子的教育不可以等。聪明的父母一定会寻求相关的家庭教育机构的帮助与指导。
校外培训机构理应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错位发展。每个学生发展不一样:有的在某些学科上“吃不饱”,需要深化学习;而有的学习起来却非常吃力,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两种学生的需求,学校教育都很难满足。而培训机构就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制订合适的方案,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及良好习惯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有提优需求的学生,应该在学科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上延展,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力争在学习上有更好的发展。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障碍,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信心。补习不仅仅是补知识,更多的是将补爱心、补耐心、补自信心、补意志力与补知识结合起来。校外培训不是简单地重复学校课程,更不能超前施教!应该采用异于学校授课方式与课程学习的思路,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耐心地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学习自信,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国外研究者把校外培训称为“影子教育”,言下之意,校外培训应该和校内教育“相伴相生”。从某种意义而言,校外培训之所以能持续发展壮大,也是由于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竞争加剧等因素所致。当然,校外培训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洪水猛兽。当下还需要社会的宽容与严格的规范,在指导家庭理性选择的同时加强监管,让其成为提升社会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