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莉霞 (江苏启东市折桂中学)
进入中学阶段,学业重、压力大,个别学生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出现伤害身体、漠视生命的现象,如厌学、打架,甚至个别学生跳楼,这些都说明了生命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缺失。教师要紧紧抓住道德与法治课堂这个阵地,以人为本,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有机融入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探究生命,教育学生热爱生命,认真对待每一天,健康快乐地生活。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中明确要求,“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使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育人功能,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善待自己,尊重、关心身边每个人。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生命是短暂和不可逆的,《庄子·知北游》中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说明了人生匆匆,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在讲授“我们为什么要珍爱生命”这一课时,教师要结合一些生命故事,启发学生认识生命的真谛,要学会敬畏生命,在天灾人祸面前,生命是脆弱的,但生命又是坚强有力量的,我们对生命要怀有敬畏之心,同样,推己及人,也要学会珍爱他人的生命。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面对自己的缺点或者不完美,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面对各种挫折和不如意,有的人能够理智对待,不断完善,超越自我;有的则茫然无措,自暴自弃。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穿插生命教育,如在“怎样全面认识自己”这一课中,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接纳和欣赏自己,通过开展自我评价,对自己形成客观、完整和清晰的认识,学会扬长避短,主动改正缺点,完善自我,让他们在今后生活中飞得更高、更远。
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无价的,中学生如冉冉升起的朝阳,前途光明,教师在课堂中要和学生一起探究生命的意义,如在讲解“怎样理解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人为会么活着?怎样的一生是有价值的?通过雷锋和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启发学生理解生命,热爱生命,面对生命的艰难不易,要不放弃,不懈怠,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用真诚、善良、勤劳、坚持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一般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拓展教学途径,让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才能使生命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要改变过去简单说教的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可以适当引入播放幻灯片、结合新闻事实等方式,如在讲解“为什么我们要去呵护生命”时,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历史战争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生命的宝贵,更加珍爱生命,这样比单纯说教更加有效。
在传统课堂,没有考虑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属于“填鸭式”教学,中学生随着不断成长,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以学生为主组织教学内容,如在讲“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一生”这一课时,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讨论,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自己是如何面对和处理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学会自我疏导,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氛围活跃,同学们兴趣提高,主动发言,生命教育水到渠成。
中学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也是人生成长的十字路口,教师要充分认识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重要性,挖掘课本内涵,将生命教育贯穿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珍视生命、守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