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的妙处

2018-11-30 13:06肖复兴
意林绘阅读 2018年5期
关键词:妙处紫藤观察力

文/肖复兴

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

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由叶三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

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作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只说了这样一句话,画家立刻点头称是,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卧龙城主摘自网络

单句成段,从读书是否深入以及速度快慢角度点明读书的方式。“从来”强调“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这一提法具有时间延续性,足见其正确。

先连续发问,激发读者的思考;再强调“读书要细”不易说清;“不妨举例说明”在结构上引出下文。显示了极强的逻辑性,条理清晰。

将赏画与阅读进行类比,指出阅读易犯的错误:关注文章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紧承上文,由赏画的细进而说到读书的细:透过书中诸如“风穿花而过显得凌乱”这样的细节,体察作者丰富的生活积累、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总结全文,点明细读的妙处,扣题。运用整句,别具整齐之美,音韵和谐。

总结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值得每个读书人将其作为座右铭。然而,要达到“自知”的境界,光多读远远不够,还要在“细”上下足功夫。这篇谈论读书方法的短论,让我们认识到“读书要细”,必须同读者的观察、生活知识的积累紧密联系起来;而且还指出细读的妙处:会促进读者观察力的提高、激发读者去丰富生活的积累。(特约教师:山东省太原市迎泽区39中 孔祥琛)

猜你喜欢
妙处紫藤观察力
赵紫藤作品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公开表扬的妙处
探寻字源妙处多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