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攀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公司攀枝花煤业公司通防部,四川 攀枝花 617066)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占能源总供给的60%以上,但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问题,因此,煤矿管理人员应加大对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重视。目前,我国现存的煤矿数量大概有8000多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有700多处,国家近几年对煤矿资源的整合已经初见成效,类似于之前的小煤窑安全事故也逐年减少。入井三分险,虽然我国煤矿企业都已向正规化、安全化方向发展,但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安全问题,需要煤矿管理人员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和安全监督。
矿井下环境的复杂性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煤炭的开采需要在几百米下的地层中进行,不仅要面对着复杂的地质条件,更需提防一些无形的杀手,如:瓦斯,高瓦斯矿井一般都有专门的瓦斯抽采员,以防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该事故可对煤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煤矿中常见的安全事故有以下几种:瓦斯爆炸、煤粉尘爆炸、火灾、冒顶、煤与瓦斯突出、透水等,因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如不加强安全管理极易出现安全事故。
煤矿中的很多灾害和事故如果提前预防大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有些矿井疏于安全管理,因此出现了很多安全事故。每个煤矿都设有安监部门,起到安全监查的作用,井下作业过程中都时刻有安检员进行安全督查,但是,有些煤矿对安全不重视,导致安检员责任意识淡薄,对于工人的很多违规操作视而不见,这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体系的具体内容有:通风管理、防尘、防水、防瓦斯。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煤矿必须对以上四项内容加大治理力度。
通风系统是煤矿之“肺”,煤矿的安全生产离不开风。矿井在设计之初就必须对通风系统进行合理设计,根据井型大小确定应该配送的风量。目前,矿井大都采用负压通风和轴流式风机,并且每个矿井都至少配备两台风机,当一台风机因故障停止运转时,立即启动另一台风机,井下的通风不能间断。矿井一般运行几年以后都会扩大产量,比如:一个设计井型90Mt/a的矿井在运行十几年以后可能会变成500Mt/a,这时也应该合理的对通风系统做出调整,建立新的风井或者增加通风量,切实做到“以风定产”。
采掘工作面应加强通风管理。综采工作面工作时有进风巷和回风巷,通风管理相对简单,只需要保证足够风量,不使瓦斯和煤粉尘聚集即可,当然在综采工作时也应定时对工作面和巷道中的瓦斯浓度进行监测。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管理较综采工作面复杂一些,由于掘进时只有一条巷道,不能形成通风回路,因此需要在掘进巷道出口设置专门的通风机,目前,掘进巷道常用的通风方式有三种:一是抽出式,二是压入式,三是抽压混合式。压入式通风可以使掘进工作面空气相对清洁,有利于工人的作业环境,但掘进巷道中会充满粉尘;抽出式通风则会恰好相反,巷道中空气相对清洁,工作面环境较差;抽压混合式需要两台风机,该方法混合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瓦斯是煤层中散发出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易燃易爆有毒气体,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瓦斯治理是保证煤矿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高瓦斯矿井,煤矿管理人员对瓦斯治理和防治工作高度重视,但是,有些低瓦斯矿井管理人员却不太在意瓦斯安全问题,这也是往往低瓦斯矿井易发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之一。在井下巷道中和瓦斯易聚集的场所,如:回采巷道上隅角,都应设置瓦斯监测仪,对瓦斯浓度进行实时监控。
采煤工作面的煤粉尘和岩巷掘进的粉尘都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点治理对象。粉尘不仅会降低工人工作环境的质量,使煤矿工人患上职业病——尘肺病,更会引发尘爆事故,因此,煤矿生产中应加强对粉尘的治理。目前,煤矿治理粉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高压喷雾,通过水雾将粉尘凝结,使其下落;二是煤壁注水,通过注水的方法增加要采煤层的湿度,从而减少回采过程中的粉尘浓度。巷道中也会有粉尘,因此,矿井工作人员应定期对巷道四壁进行撒水降尘,降低发生尘爆的可能性。
矿井火灾是煤矿易发的安全事故之一,在煤矿生产工作中,井下应杜绝一切明火,并通过优化通风条件,阻断一切可以起火的可能性。目前,矿井下常发的火灾有:井下电缆起火,煤层起火,采空区起火。井下电缆起火只要扑救及时就不会造成大的损害;对于预防煤层起火,矿井开采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减少漏风;采空区起火是井下的常发事故,预防措施有:降低回采时漏煤,回采完成后尽快封闭采空区。
综上所述,“一通三防”安全体系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煤矿应加强对“一通三防”的管控工作。本文主要对煤矿“一通三防”安全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可以给煤矿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1]王永甲.煤矿一通三防体系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7(04):11-12+15.
[2]张雄伟.关于煤矿安全生产中“一通三防”安全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4(18):112.
[3]朱金子.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评价系统研究与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4.